公鸡尚未啼鸣,江奔宇已轻手轻脚地从床上起身。
窗外的天幕还泛着青灰色,几颗残星疲倦地眨着眼睛。他摸索着穿上千层底布鞋,棉布袜与鞋面摩擦发出细碎的声响。
老式座钟在堂屋滴答作响,指向凌晨五点二十分。
进入厨房,清理了一下灶膛里的木炭和草木灰,木炭就往一个陶瓷缸里存放起来,等到烤火的时候就拿出来烧,随后他往里面添了两把晒干的松树枝和松针,划亮一根火柴。火苗腾起的瞬间,映出墙上斑驳的报纸——那是公社发的《人民日报》,边角已经泛黄,\"开放经济\"的标题在火光中忽明忽暗。铝锅里的水开始咕嘟冒泡时,他揭开蒙着纱布的米缸,抓了两把金黄的小米。这些是年前时从刀疤刘的地下仓库收取进随身携带空间的,颗粒饱满得像撒了把金豆子。
\"嗤——\"蒸蛋的竹架碰到锅底,惊醒了正在打盹的花猫。那只三花猫弓起背伸懒腰,尾巴扫过窗台上的搪瓷缸,缸里的牙刷发出清脆的撞击声。江奔宇赶紧用抹布裹住手,把蒸蛋竹架扶正。他记得阿凤说过,孕妇闻不得突兀响起的碰撞声音,会惊到肚子里的孩子。
米香渐渐弥漫整个厨房时,东厢房传来轻微的响动。秦嫣凤扶着床沿坐起来,手不自觉地抚上隆起的小腹。四个月的身孕让她行动有些笨拙,棉质睡裤的裤腰已经松了两扣。她借着煤油灯昏黄的光,看见丈夫的身影在窗纸上晃动,像皮影戏里不知疲倦的行者。
\"怎么起这么早?\"她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
江奔宇端着陶碗走进来,白瓷勺碰在碗沿上发出悦耳的叮当声:\"给你做了小米粥,趁热喝。\"他的手指被蒸汽熏得通红,却在递碗时特意转了个方向,让妻子接到的是温度适宜的那面。
秦嫣凤接过碗,鼻尖萦绕着小米的甜香。她注意到碗底沉着几粒枸杞,这是江奔宇年前赶集时特意买的。
\"你去村里的时候,骑自行车记得走大路,别走小路,大早上小路路湿地滑,还有记得多穿点,早上风大,\"她一边说道,一边咬了口鸡蛋,蛋白嫩滑得像初春的溪水,\"记得把厚棉衣穿上,后晌怕是要变天。\"
江奔宇点头答应,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妻子微微浮肿的脚踝。他想起上个月公社卫生院的大夫说过,孕妇要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于是他悄悄换了不少的鸡蛋放在厨房里,每天清晨变着花样给妻子做早餐。
“知道了。”江奔宇点点头,自己也盛了碗小米粥,快速吃了起来。
吃完饭,江奔宇又给秦嫣凤盖好被子,又在窗边留了个口子,然后在屋里点燃了木炭,让屋里暖和些,叮嘱她再睡会儿,才拿起棉袄外套,骑自行车往村里去。
早上的风更冷,吹在脸上像刀子割一样。江奔宇把棉袄的领子竖起来,挡住脸,脚用力蹬着自行车。路上没什么人,只有几只早起的鸟儿在树上叫着,偶尔能看到路边的草上结着白霜,亮晶晶的。
到了村部的时候,李村长已经在门口等着了。估计是昨天覃龙说了具体的情况,所以才有这一幕。
李村长今年六十多岁,头发花白,脸上满是皱纹,手里拿着个旱烟袋,看到江奔宇来了,赶紧笑着迎上去:“奔宇,你来了!快进屋,屋里烧了火盆,暖和。”
江奔宇跟着李村长进了屋,屋里的火盆果然是烧着红红的炭,还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着一壶热茶。
李村长给江奔宇倒了杯茶:“奔宇,昨晚覃龙连夜跟我说了你的意见,村里人都特别高兴。你放心,只要你牵头,村里人肯定都听你的。”
老人布满皱纹的脸在火光中忽明忽暗,\"咱们村穷了这么多年,是该折腾折腾了。\"”
江奔宇喝了口热茶,暖了暖身子,开口说道:“李村长,我当这个发展副业队长可以,但我得跟村里人说清楚几件事——第一,搞副业不能像以前那样什么事情都是大家一起商量,比如种什么、养什么,都得投票决定,而是我这个副业队长决定做什么就是什么,要是不听指挥的话,这个副业队长我只能说另请高明;第二,赚了钱得按劳分配,干得多得的多,不能搞特殊。要么就是按各自的生产数量;第三,要是遇到困难,大家得一起想办法,要是半途而废,前面所有的参与都作废,这事得签字画押,共同见证。”
火盆里的木炭发出噼啪声,火星溅到地上,瞬间熄灭。李村长沉默了半晌,突然咧开嘴笑了,露出两颗泛黄的门牙:\"就喜欢你这股子狠劲!\"他从怀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笔记本,\"下午开会,你亲自跟大伙说。\"
江奔宇嗯了一声,又跟李村长聊了聊搞副业的想法——他想先试试种蔬菜,送到镇上的供销社去卖,冬天蔬菜少,应该能卖个好价钱。李村长听了,也觉得这个想法可行:“对!冬天镇上的蔬菜贵,咱们村离镇上近,种点蔬菜送过去,肯定能赚钱!”
李村长的旱烟袋在八仙桌上敲出清脆的响声:\"好小子,脑瓜子活络!\"他往火盆里添了块木炭,\"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你这个队长不好当啊。\"老人浑浊的眼睛突然变得锐利,\"当年大跃进那会儿,多少人拍胸脯保证亩产万斤,最后还不是饿殍遍野。不过,这几条说得好!我一会就去通知村里人,下午在村部开会,把这几条跟大家说清楚。”
两人聊了一个多小时,把开会的事、种蔬菜的事都定下来了,江奔宇才起身要走:“村长,那我就先回去了,下午还要带媳妇阿凤去镇上卫生院做常规产检呢。”
李村长点点头:“行,你回去吧!下午的会我来安排,你放心。”
江奔宇骑着自行车往回走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暖光洒在身上,没那么冷了。
从村部出来时,太阳已经升到了树梢。江奔宇跨上自行车,冬日的暖阳照在背上,驱散了些许寒意。路上陆续有早起的村民跟他打招呼,张婶挎着竹篮去井台打水,王大爷牵着老牛去地里犁田。\"奔宇,听说你要当咱们副业队长的头儿啦?\"张婶的嗓门像铜锣,\"可得带大伙过上好日子啊!\"
江奔宇笑着点头,心里却沉甸甸的。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头衔,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十年浩劫中让这个村庄伤痕累累,要想重新站起来,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需要智慧和耐心。
江奔宇也笑着回应,心里头更踏实了。他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肯定能把副业搞起来,让村里人的日子越来越好。再说村里生产出来的这点东西,通过暗中掌控的画册交易平台估计都不够卖。但是刚开始为了提高众人的积极性,肯定得从简单到复杂,从便宜到贵,慢慢来。
回到家的时候,秦嫣凤已经醒了,正坐在火盆边缝衣服。看到江奔宇回来了,赶紧笑着迎上去:“回来了?村里的事办完了吗?”她抬头微笑,脸上泛着淡淡的红晕。
江奔宇蹲下身,轻轻抚摸妻子的肚子。隔着两层棉布,他能感受到胎儿轻微的胎动:\"下午开会,把规矩定下来。\"他的手指触到妻子手背上的老茧,那是多年操持家务留下的印记,\"阿凤,等咱们的娃出生时,我要让他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村庄。也算给这个我们相识的村庄一个大变样\"
秦嫣凤把丈夫的手贴在自己脸上,感受着那粗糙的温度:\"我信你。\"她轻声说。
江奔宇点点头,走过去握住她的手:“办完了,下午村里开会,把搞副业的事定下来。咱们现在收拾一下,去镇上产检吧。”
秦嫣凤嗯了一声,起身去收拾东西。江奔宇则去把自行车后座的棉垫子铺好,又拿了件厚棉袄,准备让秦嫣凤路上披着。
收拾好后,江奔宇扶着秦嫣凤坐上自行车后座,让她抱住自己的腰,又把厚棉袄披在她身上:“冷不冷?要是冷,就跟我说。对了,那群小猴娃呢?”
秦嫣凤摇摇头:“不冷,你骑慢点就行。他们都出去玩了,我跟他们说了,他们也知道我们去镇上一趟。”
江奔宇应了声,脚蹬着自行车,慢慢往三乡镇上的方向走。路上的风还是有些冷,但秦嫣凤靠在江奔宇的背上,能感受到他身上的暖意,心里头满是幸福。她知道,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和江奔宇在一起,就什么都不怕。
自行车慢慢驶在通向镇上的大土路上,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的田野里,虽然光秃秃的,但已经能看到春天的希望。江奔宇看着前方的路,心里头充满了期待——他相信,只要努力,他和秦嫣凤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村里人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到了镇上的卫生院,江奔宇扶着秦嫣凤慢慢走进去。卫生院里人不多,就扶着秦嫣凤在大厅找个地方先坐着,他先去排队挂号。
只是在江奔宇去排队挂号的时候,在他们身后有一个年轻人狠狠盯着江奔宇离去的背影,随口目光便收回,转到秦嫣凤的侧影上,温柔地看着,只是看到那隆起的肚子,让他眼里原本平息的怒火又重新烧起。
拿到挂号的江奔宇,随后就陪着秦嫣凤去做检查。根本不知道他被人恨上了。
医生给秦嫣凤量了血压、听了胎心,说胎儿发育得很好,秦嫣凤的身体也没问题。
江奔宇听了,心里头的石头落了地,对着医生连连道谢。
“去查一下,那小子是谁?”暗中盯着的那个人对着身旁的人说道。
旁边的人闻言,就立马去安排了。
江奔宇和秦嫣凤从卫生院出来后,他又带着秦嫣凤去镇上的供销社,买了点水果和红糖——秦嫣凤爱吃水果,红糖能补气血。
买完东西,已经快傍晚了。江奔宇扶着秦嫣凤坐上自行车,慢慢往回走。路上,秦嫣凤靠在他的背上,轻声说:“奔宇,以后咱们的孩子出生了,看着村里人的日子越来越好,肯定会很高兴的。”
江奔宇笑着说:“会的,咱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好日子里长大。”
自行车慢慢驶在回家的路上,暮色渐浓时,他们终于回到了家院门口。对面黄皮村家家户户的灯光次第亮起,像散落的星星。江奔宇扶着秦嫣凤下车,看着她微微隆起的肚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个孩子将会是他们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也是这个村庄未来的希望。
\"奔宇,你看。\"秦嫣凤指着东方的天空。一轮新月已经升起,旁边还有一颗明亮的星星。
\"那是启明星。\"江奔宇轻声说,\"它会指引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夫妻俩相视而笑,手牵手走进家门。五个小舅子在家里用木炭烤火,烤番薯,盆里的木炭还在燃烧,温暖着整个屋子。
明天,将会是新的开始。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夜晚,他们共同期待着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