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半个时辰,孙悟空已携着金圣宫娘娘驾云至朱紫国都城上空。
按落云头时,他轻声请娘娘睁眼,金圣宫抬眸望见熟悉的皇宫楼宇。
三年积郁的愁绪瞬间消散,眼中迸出欣喜的光,随孙悟空一同登上宝殿。
宝殿之上,朱紫国王早已望眼欲穿。
见金圣宫安然归来,他不顾君王仪态,猛地从龙床上跌跌撞撞奔下。
一把攥住娘娘的玉手,正要倾诉这三年的相思之苦。
却猛地惨叫一声:“手疼!手疼!”
整个人疼得蜷缩在地,冷汗直冒。
“哈哈哈!这嘴脸!真是无福消受!刚见面就被蛰住啦!”
猪八戒在一旁看得直乐,拍着肚皮打趣。
孙悟空回头瞪了他一眼:“呆子!你倒敢上前牵娘娘的手试试?”
“牵了又能怎样?”
猪八戒梗着脖子犟嘴,却终究没敢挪步。
“娘娘身上生有毒刺,手上更带蛰阳之毒,”
孙悟空解释道,“正因如此,她在麒麟山被赛太岁掳去三年。
那妖王才始终不敢近身!沾身便疼,触手可裂!”
文武百官闻言,顿时炸开了锅。
纷纷面露忧色:“这可如何是好?总不能一辈子这样吧!”
玉圣宫、银圣宫慌忙上前,将国王搀起。
众人正围着国王查看伤势,又忧心娘娘身上的毒刺难解,满殿都笼罩在忧疑惊惧之中。
忽听半空传来一声高喝:“大圣!我来也!”
话音未落,只闻肃肃鹤唳冲天而起,一道身影飘飘然径至殿前。
周身缭绕着道道祥光,弥漫着翩翩瑞气,恍若仙境降临。
那人身披棕衣,衣袂间似有云烟流转;
足踏芒鞋,样式古朴罕见;
手中执一把龙须蝇帚,腰间系着丝绦,瞧着便是位逍遥自在的仙家。
正是大罗天上的紫云仙张伯端,今日特来凡间解除术法。
张伯端,字平叔,号紫阳,乃北宋着名道人。
南宗金丹派始祖,素来主张佛、道、儒“三教归一”。
孙悟空见状,连忙迎上前去:“张紫阳这是要往何处去?”
紫阳真人落至殿前,躬身行礼:“大圣,小仙张伯端有礼了。”
孙悟空还礼:“道长从何处而来?”
“小仙三年前赴佛会归来,恰逢朱紫国王遭此拆凤之难,”
紫阳真人缓缓道来,“担心皇后被妖王玷污,坏了人伦纲常。
便将一件旧棕衣变作霞裳,当作贺礼进献给妖王。
皇后穿上后,身上便生了这棕毛毒刺,才得以保全清白。
如今知晓大圣已救回娘娘,特来收了这术法。”
“既如此,多谢道长费心!快些解了吧!”孙悟空忙道。
紫阳真人走上前,对着金圣宫轻轻一指。
只见娘娘身上,那件霞裳瞬间褪去,露出原本的衣衫。
而真人手中却多了件棕衣,他一抖手,霞裳便变回棕衣披在自己身上。
转身对孙悟空作礼:“大圣勿怪,小仙告辞了!”
“且慢!且慢!”
孙悟空连忙喊住,“待国王备些谢礼酬谢道长。”
“不劳烦,不劳烦!”
紫阳真人笑着摆摆手,对着众人作了个长揖,腾空而起,化作一道流光消失在云端。
国王、皇后、嫔妃及文武百官皆对着天空深深拜谢,感激这位仙家的暗中相助。
谢过紫阳真人,国王当即大开东阁,设宴酬谢唐僧师徒。
宴会上,他领着满朝文武对着师徒四人深深跪拜,感念他们救回皇后、除去妖患的大恩。
礼毕,宴席正式开席,君臣同欢。
席间,孙悟空对唐僧道:“师父,可把那战书取出来了。”
唐僧从袖中取出战书,递给孙悟空,孙悟空又转呈国王。
同时将降妖救后的经过,以及观音菩萨收走金毛犼的缘由当众细说一遍。
满朝文武听得心潮澎湃,连连称赞师徒四人的神通与仁德。
唐僧起身道:“一来是国王洪福齐天,二来也是小徒们略尽绵力。
今日蒙陛下盛情款待,已是极大的荣宠,我等还要往西天取经,就此拜别了。”
国王百般挽留,见师徒去意已决,只得依言换了关文,亲自排驾相送。
扶着唐僧登上龙撵,一路推车扶撵,送了一程又一程。
正是应了那句:有缘洗净忧疑病,绝念无私心自宁。
话说唐僧师徒别了朱紫国王,一路西行而去。
沿途翻越了多少崇山峻岭,涉过了多少湍急水路,寒来暑往。
不觉间已从秋尽冬残,走到了春光明媚。
这日里,师徒四人正趁着大好春光踏青赏景,忽望见前路隐隐现出一座庵院。
唐僧忙滚鞍下马,在路旁停了脚步。
孙悟空眼尖,早已看清前路平坦,并无妖邪之气。
便问道:“师父,此路坦荡无阻,为何突然停步?”
猪八戒在一旁搭话:“猴哥你这就不通人情了!
师父在马上坐了这许久,定是累了,想下来透透气,赏赏这春光歇歇脚呢。”
唐僧却摇头道:“不是!不是!我看前头有处人家,想着亲自去化些斋饭来。”
孙悟空一听急了:“师父说的哪里话!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要吃斋。
自该徒弟去化来,哪有徒弟安坐,反倒让师父去化斋的道理?”
“也不能这么说,”
唐僧解释道,“往日里路上荒无人烟,只能让你们去远处化斋。
今日眼前就有人家,我去一趟也无妨。”
猪八戒忙上前一步:“师父,常言道‘三人外出,小的儿苦’,我们都是弟子,您却是父辈。
古书上也说‘有事弟子服其劳’,还是让老猪去吧!”
“徒弟,”
唐僧坚持道,“今日天气晴朗,不像往日阴雨连绵难行,还是我去吧!
不管有斋没斋,我去问问,很快就回来。”
沙僧见此情景,对两位师兄道:“师兄,师父心性如此,不必过于违拗。
不然就算你们化来了斋饭,师父怕是也不肯吃的。”
话说到这份上,猪八戒只得取出钵盂,恭敬地奉上。
唐僧换了身素净衣帽,拽着步子走到庄院门前。
只见石桥高耸,潺潺流水连接着远方的长溪;
古树郁郁葱葱,聒噪的禽鸟在远处的山巅鸣叫。
桥那边有几间茅屋,清雅得如同仙庵;
还有一座蓬窗,洁净明亮胜过道院。
窗前忽然出现四位佳人,都在那里飞针走线,刺凤描鸾。
唐僧见这家里只有四个女子,不见男子。
一时有些踌躇,不敢贸然进去,只是呆立在桥边的树林下。
他又细看那女子们,一个个闺心坚似磐石,兰性柔如春风。
娇美的脸颊像晚霞映衬,朱唇似绛脂匀涂。
蛾眉如弯月细小,蝉鬓像叠云崭新。
若是站在花丛中,怕是连游蜂都会认错,把她们当作真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