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官道之巅 > 第218章 人民子弟兵到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郑一民和丁明礼相对发出感慨。

突发五百年一遇洪峰,反应时间只有二十分钟。

溃坝之后竟然无一人伤亡,简直是防洪史上的奇迹。

这里面当然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恰好赶上了群众转移演练。

但要不是陈小凡等人警惕性高,肯拿出功夫做这样的演练,也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所以郑一民毫不吝啬,对通元县李家坝段的防洪干部,给予大力宣扬。

等洪水过后,还要给予重奖。

郑一民戏谑地笑道:“明礼,你招了个好女婿啊,竟然这么能干。

工作这么短时间,就做出如此政绩,将来恐怕前途无量。”

丁明礼苦笑道:“这个孩子有些时候运气的确好了些。

他做的许多事,到最后都以圆满收场。”

郑一民正色道:“机遇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即使运气好,也要提前努力才行。

不能事事都归结为运气好。

就像今天这样,要不是他们费力搞演练,就算运气再好也没用。

这样勤恳的工作态度,不是那些官场老油条能比拟的。

省防总每年都下达演练任务。

可真正尽心演练的有几个?

也只有陈小凡他们认真做了,才恰好立下了大功。”

丁明礼听郑一民如此夸赞准女婿,心里不由美滋滋的。

当初幸亏女儿眼光好,选择了陈小凡这个寒门子弟,没有选择李天放。

要不然他要天天给那个富二代擦屁股,也没有今天被省委书记当面表扬的荣光。

……

通元县,二里沟防洪段。

大雨依然狂下不止。

吕致远穿着雨衣,带着消防人员去清理一座倒塌的土坯房。

“快,速度要快,”吕致远急得脸上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大声命令道:“务必把人完好无损地救出来。”

他这边堤坝虽然没有崩溃。

但大雨导致一座年久失修的民房倒塌,祖孙三人被压在了底下。

这座民房也在他负责的网格之内,出了事他也要担责任,所以才无比着急。

过了约有半个小时,在消防员的努力下,被埋的祖孙三人总算被挖了出来。

但是救护的医生检查后,过来沉重的报告道:“吕书记,经过检查,三人已经没有生命特征。”

吕致远心凉到了谷底,冷着脸点点头道:“知道了,准备善后吧。”

三人死亡,已经属于较大事故。

按照流程,需上报到地级市防总调查,并上报省防总备案。

所以郑一民书记,一定会看到他不光彩的表现。

正在这个时候,肖正鑫慌慌张张跑过来道:“吕书记,李家坝溃坝了。”

“什么?溃坝了?”

吕致远心里一惊,随即感到一丝庆幸。

李家坝溃坝那是大事故,死的人一定不少,如此也就掩盖了他的过失。

而且李家坝又不是他负责。

网格划分已经报到了省防总。

省里追究责任,找杨立新去。

“多少人失踪,多少人死亡?有没有准确数目?”

吕致远压抑住心中惊喜,急切地问道。

肖正鑫神色古怪道:“他们那边,一个人也没死,老百姓全都转移了。”

“一个人……也没死?”

吕致远脸色变成死灰,喃喃自语。

他心里突然想起之前,甜水镇书记赵立人给他汇报过。

杨立新搞过度防范,大举迁移百姓。

没想到,竟然正好撞上了溃坝。

相比之下,他这边通河没有泛滥,却因为暴雨砸死了三个人,将来怎样向省防总交代?

“他们运气可真好,”吕致远越想越懊恼,不由自主地攥紧了拳头,叹口气道,“那个陈小凡,简直是个吉祥物。

走到哪里,哪里立功。”

肖正鑫知道吕书记心情不好,小声禀报道:“现在军方派出救援的子弟兵,正在赶往李家坝方向救援。

据说随行的还有省宣传部的领导。”

吕致远苦涩地一笑道:“子弟兵只有郑书记能请得动。

这次到李家坝救援,一定是郑书记的安排。

而且还有宣传部随行,应当是要大力宣扬。

杨立新恐怕要飞黄腾达了。

卧龙凤雏,得之可安天下。

只怪我自己有眼无珠,亲手把人才推给别人。”

肖正鑫知道吕致远说的是陈小凡,小心地道:“吕书记,现在后悔也没用,还是想想怎么善后吧。”

吕致远长叹一声道:“人死不能复生。

无论如何善后,这过失是免不了了。

只求能平安落地,已经是万幸。

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了。”

……

小孤山顶。

大雨依然在下。

老百姓们又冷又饿,有许多身体弱的已经奄奄一息。

四面都是滔滔洪水,根本无处可逃。

杨立新带领县政府的干部们,组织大家展开自救。

年轻人把雨具都让出来,优先给老人和孩子避雨。

好在如今大家如同经历世界末日,每个人都非常听话。

百姓们知道县府干部是领头人,所以空前的团结。

要是有人敢对干部耍横,立即会被乡亲们给按下去。

苦熬到天快要黑的时候,突然远处有几束光柱打了过来。

有人站在高处,看着远方高喊道:“子弟兵来了,我们得救了。”

百姓们像在黑夜里见到曙光,兴奋地蹦跳欢呼。

杨立新梁小梅陈小凡等人互相对视一眼,不由长出一口气。

没过一会儿,军队的冲锋舟到了。

下来一队队的年轻小伙子,送来了矿泉水,分发给大家。

有个大校高声喊道:“谁是这里的负责人?”

杨立新赶忙迎过去,跟对方握手道:“我是通元县副县长杨立新,这里我负责。”

“杨县长您好,”那大校道:“我也姓杨,奉省军区命令,前来营救你们。”

“谢谢杨首长,”杨立新感激道,“我们这里有好几万人,恐怕不好营救。”

那杨姓大校道:“我们先期到达的人员有限。

想要把老百姓全部转移不现实。

我们会沟通上级,立即清通下游河道,让洪水尽快退去。

另外我们带来了军用帐篷,请身体弱的老人和孩子先进帐篷避雨。”

“谢谢,谢谢,”杨立新除了道谢之外,也说不出其他。

这时候旁边有个带着眼镜,穿便装的中年人道:“我是省委宣传部的。

哪位是陈小凡同志,我们要对他做个专访。”

陈小凡道:“我们杨县长是主要负责人,还是采访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