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太平天国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闹革命 > 第389章 革命者,不看年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甫入厅堂,但见诸路首领已按序列坐,或披苗绣锦袍,或着侗纹短衣,刀枪森然列于案旁,各带一方雄主之威。

陈玉成肃立主位旁,朗声宣告:“诸位义军首领,我革命军大帅陈扶昊亲临川东,共商反清大计,此乃天命所归,群英聚首之机!”

话音落,傅昊缓步上前,目光如炬扫过堂下,拱手道:“诸位兄弟舍生忘死,举义旗以抗暴清,傅某虽远在西北之地,亦感同身受。”

“今日会盟,非为论高下,乃为聚散沙成泰山,共图光复华夏之业!”

下方的首领看着一个年轻人上台,一个个眉头紧皱。

随后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么年轻?”“是啊!我还以为革命军大帅是个三头六臂的厉害人物呢!”

“你特么说的那是哪吒吧!再说了,僧格林沁手下那个叫陈国瑞的哪吒也没长三头六臂吧!”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这么年轻就能当大帅?”

“他真的有能力领导革命军吗?”

“不会是靠关系上位的吧?”

“我看这大帅也不过如此,说不定只是个绣花枕头!”

“说不定他就是个徒有其表的家伙,根本没什么真本事!”

傅昊听到这些话语,也不恼火。

他深知,有些人是纯然嫉妒,有些人则是被节奏裹挟。

随后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炬地扫过堂下,声音铿锵有力,字字如钉。

“诸位兄弟,革命者,不在年龄,而在心志!”

“诸位可曾听闻,霍去病十八岁率八百铁骑深入大漠,封狼居胥?”

“孙策十七岁继承父业,横扫江东,奠定东吴基业?”

“古往今来,英雄少年辈出,岂因年少而逊色?”

“我陈扶昊虽年少,但自金田起兵以来,历经大小战役数十场,所到之处,清军望风而逃!”

“若论沙场拼杀,我傅昊不敢言勇冠三军,却也从未退缩半步;若论运筹帷幄,我傅昊虽无诸葛之才,却也知‘聚义如聚星火,散则熄,聚则燎原’之理!”

“诸位今日所见,是傅昊之面,而非傅昊之心。”

“若疑我年少,不妨观我之行——看我如何以弱击强,破清军之精锐;看我如何布阵设伏,取敌首于千里之外!”

“若我傅昊不能担此大任,自当退位让贤,绝不贪恋权位;但若诸位仍因我年少而轻我,轻我革命军之志,那便是轻了天下苍生之盼,轻了华夏复兴之望!”

他顿了顿,声调陡然拔高,如惊雷炸响:“诸位!清廷暴政,民不聊生,我等举义,为的是天下黎庶,而非一己私名!”

“若今日因我年龄而疑我,他日若遇更强之敌,是否也要因他年老而惧之?”

“革命之道,在信念,在胆识,在智谋,在同心协力!”

“诸位可愿随我,以热血铸剑,以信念为旗,共赴这改天换地之业?”

“若愿,请举臂高呼,若不愿,傅昊绝不强求!”

言罢,他猛然转身,双手撑于案前,脊梁如松,气势如山。

堂下诸首领面面相觑,议论之声渐息。

有人眼中闪过惊诧,有人暗自点头,更有人被这气势所慑,竟不自觉地握紧了拳。

忽有一苗疆首领腾地起身,高声道:“陈大帅所言,句句在理!我苗人最敬英雄,不看年岁!若能破清军,复我汉家山河,我愿追随!”

话音落,侗族首领姜映芳亦拍案而起:“说得好!我侗家儿郎,只认本事不认岁数!大帅若有令,我侗纹刀下,绝不怯战!”

霎时间,厅堂内呼应之声此起彼伏,刀枪相击,铮铮作响,如战鼓擂动,震得梁尘簌簌而落。

傅昊嘴角微扬,朗声道:“好!既如此,傅某便斗胆,与诸位共立此誓——”

他猛然抽出身侧佩剑,寒光一闪,剑尖直指穹顶,“今日川东会盟,各路义军同心同德,誓灭清妖,复我华夏!若有背盟者,天地共诛,人神共愤!”

言罢,剑锋划过掌心,鲜血滴落,溅于盟书之上,如红梅绽开,灼灼其华。

堂下众人见状,再无迟疑,纷纷拔剑歃血,齐声高呼:“灭清妖!复华夏!”

声浪滚滚,冲破厅堂,直上云霄,仿佛要将这沉沉黑夜,撕开一道黎明之隙。

歃血为盟毕,众人重新落座。

傅昊端起酒碗,起身道:“今日得与诸位豪杰共饮此酒,实乃傅某之幸。这第一碗酒,敬天地,谢其庇佑我等举义旗!”

言罢,将酒洒于地。众人纷纷效仿,酒液浸湿地面。

随后,各路首领依次起身说辞敬酒。

那苗族首领率先站起,抱拳说道:“陈大帅,我苗家愿为先锋,冲锋陷阵,杀尽清妖!”

说罢,一饮而尽。

接着,侗族首领姜映芳起身,高声道:“我侗家儿郎定当紧随大帅,披荆斩棘,光复华夏!”

也将酒碗中的酒喝干。

其他首领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或激昂,或沉稳,无一不是对反清大业充满了信心。

傅昊一一回应,与众人把酒言欢,厅堂内气氛热烈非凡。

酒盏交错,笑语喧天。

诸路首领纷纷离座,端着粗陶碗或雕花银壶,轮番向傅昊敬酒。

傅昊虽已醉意朦胧,双颊染上酡红,却仍来者不拒,每每仰头饮尽,豪迈笑道。

“好!此酒敬我革命军兄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酒过三巡,他脚步微晃,却仍稳住了身形,目光在人群中寻到了那抹苗绣锦袍的身影——正是方才率先响应的苗族女首领。

此女眉如远山黛染,双目锐利如鹰,瞳中燃着灼灼战意,鼻梁高挺,唇色如朱砂点绛。

一头青丝不束髻,而是以银簪盘绾于顶,簪上嵌红宝石,熠熠生辉。

额间缀一枚月牙形银饰,银饰边缘雕苗家图腾,随她呼吸微微颤动,似有灵性。

身着苗家绣衣,衣襟绣满五彩丝线织就的鸾凤纹,腰间系银链,链上悬十余枚小银铃,行动间叮铃作响,如战鼓催征。

下着短打裤,裤脚以黑布裹紧,足蹬牛皮靴,靴尖嵌铁钉。

左手按一柄苗刀,刀柄缠银丝,右手负于身后,指间戴三枚嵌绿松石的指环。

立于众人之中,恍若一株生于战场的银花树,既娇艳夺目,又凛然不可犯——其飒爽英姿,直教人想起三国南蛮祝融夫人,亦巾帼不让须眉,骁勇更胜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