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义军自府谷会盟后,经历了多次战斗,但高级将官一直没有论功晋升。

这不是赏罚不明,而是秦义军的兵力,暂时限制了高级将官的编制空间。

在兵力没有达到一定数量之前,将官晋升也只是一个空头衔,无法匹配相应的职权,且会形成指挥混乱的问题。

如今秦义军招募了三万多新兵,兵力规模已然上升了一个台阶,具备了扩充编制的基础。

因此,嬴庆决定进行一次论功,将功绩卓着者依次擢升。

嬴庆先是找来三位军师与各军各部主将,还有练兵总教头黎熵,听听他们对此次论功晋升的想法。

待几人到齐,嬴庆屏退左右,开口说道:“诸位兄弟多次率军作战取胜,功劳累积颇多,如今兵员增加,该考虑千总及以上将官的晋升了!”

在场的一众将领闻言,脸上皆露出兴奋之色,目光灼灼地望向嬴庆。

嬴庆目光扫过众人,缓缓道:“本帅欲在参将之上,增设总兵与副总兵之职,诸位兄弟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

众人脸上的喜色更加明显,纷纷交头接耳,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黎熵率先起身,拱手道:“大帅,增设的总兵、副总兵之职,职能是否与官军一样?”

嬴庆闻言,不由皱眉:“黎总教头觉得应该不同?”

“这……”黎熵目光扫过诸将,有些犹豫要不要说出口。

“黎总教头,有话但说无妨!”嬴庆抬手示意。

黎熵闻言,对着诸将拱手,然后抱拳面向嬴庆说道:“大帅,官军那边的总兵,原本并非常设,而是起了战事之时,临时有朝廷任命,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拥兵自重的情况!”

他用了“拥兵自重”一词描述,言明官军的总兵之权过重,极易形成割据之患,甚至是……谋反。

如唐朝的节度使,便是总兵一类的职位,手握重兵,能威胁到朝廷。

明朝的总兵,可没有设置统领兵马数量的上限,职权极大。

嬴庆一听,立即明白了黎熵的顾虑所在。

难怪其先对诸将抱拳,原来是提前告罪,这确实是得罪人的事情。

沉吟片刻,嬴庆开口问道:“那义黎总教头的意思,该如何?”

黎熵忽略诸将的目光,回道:“大帅,有两个办法,一是规定总兵统领的兵力;二是学朝廷一样,战事之时再任命,战事之后收回兵权!”

嬴庆没有立即表态,目光看向其余军师与诸将:“诸位兄弟以为呢?”

众将一时默然,神色各异。

军师种光道沉思过后,开口说道:“大帅,我秦义军众兄弟自然是可信,绝不会背叛大帅,但有些事情……还是提前形成定制为好!”

目前秦义军的前景一片大好,是各部义军中,最有希望走到最后一步的,更需防范于未然,立下规矩。

军师宋献策也起身附和道:“大帅,此举不是防着众兄弟,而是为将来考虑!”

说白点,就是为了嬴庆的地位考虑,必须从制度上杜绝将领兵权过重的情况,从而威胁到嬴庆对秦义军的掌控力度。

军师韩纪也点头赞同:“大帅,当下众兄弟自然信得过,但将来若局势变幻,其他将领升迁,及投降的官军将领加入,却也需要考虑进来!”

嬴庆目光看向诸将,等待着他们的回应。

陈达深吸一口气,起身抱拳道:“大帅,末将虽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末将也知道,人心多变,今日共患难,自然兄弟情深,他日功成,龙椅可只有一把!”

这话一出,帐中更是寂静。

自古以来,有谁能顶得住“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诱惑?

唐太宗还与亲兄弟在玄武门对掏呢!

章腾随后起身,抱拳道:“大帅,末将以为,规矩立得越早,将来纷争也会越少!”

梁瑞紧随其后,起身拱手道:“大帅,在场众兄弟都跟着大帅有些时日了,也各自门清,自然不会想着黄袍加身之事,但将来其他有将领提拔上来,会不会有其他心思,很难说!”

蒙宪起身抱拳,开口说道:“大帅,古来因猜忌而坏事的不知凡几,不如早早定制,既安大帅之心,也安诸将之心。”

女营和少年营由江瑶和刘浩二人出来表态,认可定制之事。

作为嬴庆的兄长,嬴安自然要在最后表态,并对定制之事无比支持。

他身份上特殊,在权柄上更要避嫌,从而断掉一些人的心思,更是断掉他自己以后可能产生的非分之想。

在场众人都表态后,嬴庆开始思考细致的定制,并将一些想法与众人探讨,拿出一个最佳的方案来。

经过大半天的讨论,最终拟定一套方案。

嬴庆最后做出决定:“秦义军五军增设总兵、副总兵之职,本部下辖三名参将,及其所属兵力,各军可设多名总兵,同为平级,互不节制;总兵之上设将军和元帅军职,平时都在帅营听用。”

“遇大战,需多名总兵联合作战时,由本帅授与将军、元帅一个封号称谓,如征北将军、征北元帅等,封号将军最多节制三名总兵的兵力,封号元帅最多节制三名封号将军及九名总兵所部,战后即解权,留帅营听用!”

将决定说完,嬴庆等待着众人的回应。

众人互相对视,皆是点头认可。

这个一方案,只有战时任命的封号将军、元帅才能手握重兵,且只能统辖原属一军的兵力。

比如,前军有四名总兵,即便是封号元帅,也只能节制前军这四部兵马,无法调动左军、右军等其余四军的总兵部队。

想要同时调动各军,只有嬴庆有这个权柄。

平时就总兵及以下级别军官,有长期兵权,且总部为平级,互不统属,有效防止了权柄集中。

嬴庆端坐帅位,见众人都认可,便让人书写成文,加盖帅印,即日生效。

确定这些事情后,嬴庆便开始考虑论功晋升的问题,五军各部的参将,自然是往总兵、副总兵晋升,这些人的功劳、资历都是足够的。

而往下各级的提拔,就需要仔细斟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