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 第四百八十章 新瓷引风波,工坊暗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八十章 新瓷引风波,工坊暗斗

东宫偏殿一角,此刻不像储君书房,倒更像个杂乱的手工作坊。

桌上,地上散乱地堆着各式瓷土样本,釉料小罐,以及几十件烧制出来的瓷瓶瓷碗坯胎。

有的洁白细腻,有的却泛着灰黄。

有的釉面光润如玉,更多的则是布满裂纹,色泽斑驳,或干脆扭曲变形,如同怪异的雕塑。

李承乾挽着袖子,袍角沾了些许泥灰,眉头拧成一个结,正拿起一个刚出窑不久,釉色还算匀净,但底部却有一道明显缩釉裂纹的白瓷碗,重重地叹了口气,将其丢回桌上,发出“当啷”一声脆响。

“又是不行!”他语气烦躁,带着几分挫败,“胎土是选了又选的邢州上等土,釉料配方也是请教了将作监的老匠人反复调整的,火候更是盯着窑工寸步不离地守了三日!”

“为何还是这般不堪?十窑里能出一两件完好的就算走运了!”

马周站在一旁,手中拿着记录烧造过程的册子,也是面色凝重:“殿下息怒。瓷器之道,本就精深微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或许是水土略有不服,或许是窑温控制仍有瑕疵,需得耐心反复尝试。”

“耐心?孤哪有那么多耐心!”李承乾有些焦躁地踱步,“国库虽因抄没充实了些,但边关用度日增,父皇又意在民生,处处都要钱!”

“孤本想借此新瓷之利,另开一条财源,也好让朝野看看,寒门子弟不仅能做官,更能做实事!”

“可如今……”他指着那堆“残次品”,“投入这许多人力物力,就得出这些玩意?岂不徒惹人笑话!”

尤其令他憋闷的是,消息不知怎的传了出去。

市面上已有风言风语,说什么“太子爷异想天开,瓷器岂是那么容易做的?”

“寒门学子读读书还行,玩泥巴?”

“还得看祖传的手艺!”

甚至有几家与旧世家关联颇深的瓷器行,暗中放话,嘲笑东宫工坊“眼高手低”,“不懂老祖宗传下来的秘方精髓”。

更可气的是,竟真有人暗中接触东宫工坊里那几个手艺最好的寒门匠人,许以重金,想把他们挖走。

虽被严词拒绝,但这挖墙脚的举动,无疑是在火上浇油。

李承乾胸口堵着一股恶气,吐不出又咽不下。

他挥挥手让马周和匠人们先退下,独自对着那堆瓷片发愣。

挫败感和外界的压力让他倍感疲惫,甚至产生了一丝动摇:自己是不是真的太过急于求成了?

沉吟良久,他猛地站起身:“备马!去龙首原!”

山庄里,赵牧正挽着袖子,在一棵老梅树下捣鼓着什么。

走近一看,竟是在用一套小巧的石磨,慢悠悠地磨着几种不同的豆子,旁边还放着糯米,芝麻等物,像是在准备什么点心馅料。

阿依娜在一旁帮着筛粉,云袖则好奇地看着。

李承乾风风火火地闯进来,看到这副悠闲景象,不由得一滞,满腹的焦躁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

赵牧头也没抬,依旧不紧不慢地推着石磨:“哟,太子殿下这是刚从泥坑里打滚回来?脸色可不怎么好看。”

李承乾苦笑一声,也顾不得形象了,一屁股坐在旁边的石凳上,将新瓷遇到的困境和外面的风言风语倒豆子般说了一遍,末了懊恼道:“……赵兄,你前些日子不是为了让那些世家之人转移视线,让孤搞搞别的混淆视听嘛.....”

“近些日子孤还真的亲自好好找了个方向,研究了一种新瓷....”

“此物若是能成,定能给朝廷带来一笔不小的财政收入.....”如今在赵牧的影响下,李承乾这个大唐太子,对一些新词汇用的那叫一个炉火纯青,可说完这些,他却有摇了摇头,有些苦恼的说到,“可不知道真是孤太心急,还是此事本就不该碰?”

“别说孤了,就是官窑里那些大匠,竟也没能按照你的方法做成新瓷......”

“难道说......这瓷器一道,真就非得那些世家秘传不可?”

赵牧停下手中的活,拍了拍手上的粉屑,走过来拿起桌上一个形状尚可但釉色有些不太对的瓶子看了看,又放下。

他没直接回答,反而指了指石磨里不同颜色的豆粉。

“殿下你看,这是黄豆,这是黑豆,这是绿豆。”

“将他们各自磨成粉,味道性子就都回变得不同。”

李承乾不明所以,疑惑地看着他。

赵牧微微一笑,将几种豆粉按不同比例舀了些在一个空碗里,又加入糯米粉和少许糖,慢慢倒入温水搅拌:“可若把它们合在一起,比例对了,火候到了,才能蒸出松软香甜的豆糕。”

他顿了顿,看向李承乾,“南方青瓷,宛若绿茶,清雅润泽,胜在水土调和,火候温婉。北方白瓷,犹如烈酒,胎骨坚致,胜在土质上乘,技法刚健。”

“殿下想着兼得南北之长,想法是好的。”

“可为何非要执着于用一种土一种釉,只用一个方子去硬碰硬呢?”

他拿起那个有裂纹的白瓷碗:“就好比你非要用磨黑豆的法子去磨绿豆,能不出问题吗?”

李承乾似乎抓住了点什么,急切地问:“那赵兄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赵牧慢悠悠地擦着手,“器之为道,在人不在技。”

“所以殿下的脑子里就别只盯着那点泥巴釉料!”

“既然现有的匠人都攻克不了,为何不去找那些能攻克的人?”

“眼睛别只盯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

“找人?可精通此道的,多是……”李承乾话说到一半,突然顿住了。

他猛地想起,那些昔日为崔,卢等世家服务的窑口和顶尖匠人,随着靠山倒台,如今大多处境艰难,或流落民间,或被其他势力接收,但技艺仍在!

赵牧看他表情,知道他想到了点子上,继续点拨:“对啊。那些人,如今可是无主的宝贝。他们脑子里装的,才是真正的秘方!”

“朝廷现在正缺这方面的人才,以工部或将作监的名义,堂堂正正发个征募令,许以厚禄官职,请他们来共同研制新瓷。”

“这不叫低头,这叫广纳贤才,博采众长。”

“到时候,新瓷烧成了,功劳是朝廷的,是殿下的。”

“那些藏着掖着看笑话的,到时候只怕悔得肠子都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