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里,李承乾看着百骑司送来的简报,眉头紧锁,一拳砸在案几上:“又是这样!每次抓到点线头,立刻就断!这些阴沟里的老鼠,就知道藏头露尾!”
他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感和愤怒。
明明知道敌人就在那里,甚至可能就在身边,却抓不到丝毫实质性的把柄。
这种挥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比正面抗衡更让人憋屈。
马周在一旁劝慰:“殿下息怒。对方如此谨慎,正说明其心虚胆怯。”
“此次行动失败,他们折损了人手,浪费了钱财,必定肉痛,也会更加恐慌。”
“我们并非全无收获,至少知道了他们的行事风格和部分资金来源。”
李承乾烦躁地踱步:“话虽如此,可找不到幕后主使,终究是寝食难安!谁知道他们下次又会搞什么鬼!”
沉吟片刻,他霍然转身,“备马,去山庄!”
龙首原山庄,赵牧正悠闲地拿个小锄头,在暖房里给几株新移栽的海外香料苗松土。
听完李承乾带着怒气和不甘的叙述,他放下锄头,拍了拍手上的泥。
“断尾求生,壁虎都会的把戏,没什么稀奇。”他走到旁边的水盆边洗手,语气轻松,“藤蔓虽然被掐断了,看起来没了线索,但你想想,壁虎断了尾巴,谁最疼?肯定是壁虎自己啊。”
李承乾一愣:“赵兄的意思是?”
“这次他们失败了,折了精心招募的人手,损失了大笔钱财,还暴露了一个藏身据点。”赵牧拿起布巾擦手,分析道,“你说,谁最心疼这些损失?谁现在最坐立不安,生怕百骑司顺着那点微末线索,真的摸到自己门前?”
他走到窗前,看着外面萧索的冬景,继续道:“一根藤蔓断了,你再顺着旁边看似无关的泥土往下挖,说不定就能找到藏着的主根。”
“他们现在一定怕得很,越是害怕,就越容易出错。”
“查查那些最近异常低调,特别是跟北方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联系的老熟人,看看他们谁家最近账面亏空厉害,或者谁突然变卖产业,急着筹措现钱。”
“有时候,钱的去向,比人的去向,更能说明问题。”
李承乾眼中的焦躁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明悟。
是啊,自己一直盯着线索,却忽略了钱的流向和对方恐惧的心理!
幕后黑手此刻肯定如同惊弓之鸟,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让他们露出马脚!
“我明白了!”李承乾精神大振,“多谢赵兄指点!我这就回去,让百骑司和审计司联动,重点查那几家!”
看着李承乾匆匆离去的背影,赵牧摇摇头,重新拿起小锄头,对着那几株香料苗喃喃自语:“唉,争来斗去,还不如我这苗苗长得实在。快点长吧,等着用你们做新菜呢。”
而在长安城中,几张无形的网,已经开始向着卢柏,王通,郑伦等“老熟人”悄然罩下。
风暴并未结束,只是转入了更深的暗处。
东宫偏殿那临时充作工坊的角落,往日里弥漫的焦灼和瓷土粉尘的气息,今日却被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所取代。
空气灼热,并非来自炭盆,而是来自人们发亮的眼神和激动的低语。
几位新加入的老匠人,脸上带着久违的专注与自豪,正小心翼翼地从一座刚刚熄火,尚有余温的小型试验窑中,用特制的长钳夹出一件件素坯。
与之前那些歪扭开裂,釉色斑驳的残次品截然不同,这一次出窑的瓷器,甫一现身,便引来一片压抑着的惊呼。
胎体洁白,坚致,细腻,在透过窗棂的光线下,竟隐隐透出润泽的光。
覆于其上的釉色,是一种雨过天青般的淡雅色泽,均匀,莹润,光滑如镜,毫无瑕疵。
器型是经过反复推敲改良的玉壶春瓶,线条流畅优雅,亭亭玉立。
一名头发花白,原属崔家窑口的大匠,用微微颤抖的手捧起一只瓶子,仔细检视每一个细节,从瓶口到圈足,良久,他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每一道皱纹都舒展开来,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成了!殿下,成了!”
“胎釉结合完美,釉面光滑如脂,色泽纯正均匀!”
“火候也是恰到好处!”
李承乾一个箭步上前,接过那只仿佛还带着窑温的瓶子,入手沉甸甸,触感温润冰凉。
他仔细看着那天青色的釉面,映出自己模糊而兴奋的脸庞。
他用力吸了口气,又缓缓吐出,仿佛要将这些日子所有的憋闷和焦虑都吐出去。
“好!好!好!”他连说三个好字,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重重拍了拍那位老匠人的肩膀,“诸位大师傅辛苦了!东宫必有重赏!”
整个工坊瞬间沸腾起来,匠人们,协助的学子们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连日来的失败,外界的嘲讽,在此刻都被这完美的新瓷彻底击碎。
要知道,华夏自古以来可都被称为瓷器之国,所以对于新瓷出世自然也是极为重视!
甚至成功的消息,第一时间就被东宫属官报到了两仪殿。
李世民亲自来看,拿起一件新烧制的瓷碗,仔细端详,指节轻轻叩击碗壁,发出清脆悠扬的金石之声。
“声如磬,明如镜,颜如玉,胎如纸!”李世民眼中满是赞赏,龙颜大悦,“好!此瓷清雅脱俗,比之邢白越青,别有一番风韵!承乾,此事你办得极好!此瓷当为何名?”
李承乾早已想好,躬身道:“父皇,此瓷诞生于贞观盛世,凝聚寒门学子与工匠心血,儿臣拟命名为贞观瓷,以彰时代,亦寓海晏河清之意。”
“贞观瓷……好!就叫贞观瓷!”李世民抚掌大笑,“如此佳器,当惠及天下。承乾,后续你有何打算?”
李承乾成竹在胸,显然早已深思熟虑:“回父皇,儿臣以为,若直接由将作监官营,恐有与民争利之嫌,且易僵化。儿臣提议采用官督商销之法。”
“哦?细细说来。”
“由将作监制定贞观瓷的统一标准,提供核心釉料配方并监督质量。同时,公开招募数家信誉卓着,实力雄厚的皇商,授权他们依标准建窑烧造,并负责行销天下。”
“朝廷则按销售额抽取一定比例的利润,并严格管控价格,防止奸商囤积居奇。”
“如此,朝廷可得实利而无经营之累,皇商可得财源,工匠可得生计,百姓亦能享此美器,四方皆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