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 第五百五十三章 暗流激荡,釜底抽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五百五十三章 暗流激荡,釜底抽薪

与此同时,东宫,丽正殿。

李承乾刚刚批阅完一份关于漕运粮食损耗的奏章,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马周手持一份密奏,步履沉稳地走了进来。

“殿下,江南道监察御史八百里加急密奏。”

李承乾接过,展开一看,脸色逐渐凝重。

密奏中详细禀报了江南丝织行会因谢家及其联盟的恶性价格竞争,导致大量中小织户破产逃亡,民生困顿,地方治安隐忧浮现,恐生民变。

“恶性竞争……民生不稳……”李承乾放下密奏,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着。

他想起之前赵牧通过“秦老爷”之口,隐约提及的江南漕运弊端和织机革新之事,心中豁然开朗。原来赵兄早已看到了江南问题的冰山之下,还隐藏着如此汹涌的暗流。

这已不仅仅是商业纠纷,更是关乎地方稳定和国库税收的大事。

他沉吟片刻,对马周道:“传令百骑司,加派人手,仔细核查江南丝织行会现状,特别是谢家及其关联商号的举动,还有那些受损织户的真实情况。动作要隐秘,不要打草惊蛇。”

“是。”马周领命,顿了顿,又问,“殿下,是否要责令地方官府干预?”

李承乾摇了摇头,年轻的脸庞上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暂时不必。情况未明,贸然干预,恐适得其反。先看清局势再说。”

他隐隐有种预感,这场江南风波,或许并不仅仅是商业利益的争夺,背后可能牵扯更广。而那位隐于市井的赵先生,恐怕早已落子。他需要更多的信息,也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夜幕缓缓降临,长安城华灯初上。

天上人间内,丝竹声渐起,笑语喧哗,开始了它又一个纸醉金迷的夜晚。

而在遥远的江南,一场关乎无数人生计和巨大财富重新分配的风暴,正随着老钱商队的南下,悄然拉开了序幕。

江南的梅雨季,空气湿漉漉的能拧出水来。

“锦绣堂”的偏厅里,织机的哐当声有气无力。老钱听着孙老丈的诉苦,目光扫过对方递来的,积了薄尘的绸缎样本。

“钱老板,您是长安来的贵人,见识广,”孙老丈搓着手,脸上的皱纹挤成了苦瓜,“不是我们手艺不行,您看看这流云锦,这暗花绫,哪一匹不是费尽心思?可谢家……他们那新织机太快了,出的绫锦花样又繁复,价格却压得比我们的成本还低!这怎么争?库房里堆满了,卖不出去,工钱都快发不出了……”

老钱慢条斯理地品着当地产的,略带涩味的清茶,目光扫过孙老丈递过来的样品,确实都是扎实的好东西。

他放下茶杯,语气平和:“孙坊主的手艺,我们是信得过的。东家说了,天上人间要的就是这种有底蕴,耐看的料子。这样,我先订二十匹流云锦,十匹暗花绫,这是定金。”

他示意伙计将一个沉甸甸的小布袋推到孙老丈面前。

孙老丈打开一看,里面是亮闪闪的银饼,足够他支付工匠们一个月的工钱还有余。

他眼眶顿时就红了,声音哽咽:“钱老板,这……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生意嘛,讲究个诚信和长远。”老钱摆摆手,状似无意地问道,“我听说谢家那新织机,神乎其技?”

提到这个,孙老丈又是羡慕又是愤懑:“唉,谁说不是呢!那机器,据说是请了蜀地失踪多年的巧匠鲁源设计的,效率极高,尤其擅长织造那种极其复杂的大花纹,我们这种老式的楼机,拍马也赶不上。谢家就靠着这个,垄断了顶级绫锦的市价定价权……”

老钱默默记下“鲁源”这个名字,又走访了几家情况类似的工坊,同样以定金的方式给予了支持。

这点资助对于庞大的谢家联盟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却像滴入滚油的水珠,在绝望的中小织户圈子里炸开了锅,让他们看到了一丝坚持下去的希望。

消息灵通的谢家很快注意到了这个“长安来的钱老板”,但查下来似乎只是个普通的采购商人,并未立刻采取激烈行动,只是加强了市场挤压。

与此同时,长安,龙首原山庄。

“秦老爷”李世民又一次唉声叹气地坐在了赵牧对面,这次抱怨的是江南丝绸。

“赵小友,你是不知道,如今这江南来的绸缎,价格忽高忽低,品质也是良莠不齐!老夫本想进一批上等苏锦,结果送来的货色,啧啧,还不如往年!这生意真是越来越难做了!”李世民捶着腿,演技愈发纯熟。

赵牧正在案几上摆弄一个木头和丝线做成的小模型,几根木棍穿着丝线,结构看似简单,却与他之前画的草图有几分神似,似乎在模拟某种更有效率的提花原理。

他头也没抬,随口应道:“秦老哥,这有什么难懂的?有人想一口吃成胖子,自然就把市场搅浑了。好东西卖不出价,次品却能滥竽充数,长此以往,谁还愿意花心思做好东西?”

李世民凑近看了看那模型,好奇道:“你这是又在鼓捣什么新玩意?”

“闲着没事,瞎琢磨。”赵牧拨动了一下模型上的丝线,几个节点随之联动,“我在想啊,若是朝廷真想稳定江南丝市,让像秦老哥您这样的正经商人有好货可进,其实也不难。”

“哦?计将安出?”李世民眼睛一亮。

赵牧放下模型,拍了拍手上的木屑:“学学咱们长安的官验呗。在江南也弄个织造标准,规定一下顶级绫锦的用料,密度,花色牢固度等等。符合标准的,由官府盖个印,允许优先进入官市采买序列,或者给予一定的税赋减免。这样一来,好货有了官方背书,不愁卖,价格也能稳住。那些只想靠压价,不顾品质的次货,自然就没了市场。这叫……嗯,良币驱逐劣币。”

他顿了顿,又“随口”补充道:“其实啊,这织造之术,也未必要死抱着一种机器不放。若能像我这模型一样,将复杂的花样分解,让不同的匠人专攻织造过程中的某一道工序,或者推广更简单易学的改良织机,效率未必比那谢家神秘的织机低多少,还能让更多小作坊活下去。关键是,得有人去引导,去制定大家都认可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