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二月刚过,济南府的三月,春风带着早已褪去的春寒料峭,温柔地漫过城墙根下的新草。
经过了漫长的冬季,田埂上的冬麦已抽出发绿的新叶,晨露沾在叶尖,顺着麦秆缓缓滑进脚下的土地 —— 那土还是去年金军劫掠时翻过的,如今却被义军百姓重新耕整,透着股生机勃勃的气息。
辛弃疾站在济南府的城头,玄色皮甲边缘沾着些新麦的碎末,是方才下城查看屯田时蹭上的。
辛弃疾站在济南府的城头,望着远处缓缓而来的四路兵马,心里充满了欣慰。
王世隆、魏胜、马全福、李铁枪带着各自的队伍,正朝着济南府汇合,旗帜飘扬,甲叶鲜明,队伍整齐,显然是经过了实战的磨练,变得更加精锐。
前些时日,济南府和历城守将探听到义军已攻占了附近五座城池,把他们两城的城池钳在了中间,顿时慌了神,于是只好派人向辛弃疾请降,这样就有了辛弃疾率军接管了济南府和历城、然后在济南府让其他四军来汇合的场面。
“元帅!” 王世隆率先来到城头,玄色战袍上还沾着些尘土,脸上带着兴奋。
“平阴城已安抚妥当,百姓们都很支持咱们,新投靠的义军也编入了各营,现在平阴有五千人马,足够守住城池!”
紧接着,魏胜、马全福、李铁枪也陆续来到城头。
魏胜手里拿着份统计册,上面记着长清的百姓和义军数量。
“元帅,长清城有百姓三万,新投靠的义军两千,粮草足够支撑半年,咱们还缴获了金军的军械库,里面有不少弓箭和铠甲!”
马全福也跟着汇报:“平陵城的粮仓堆满了粮食,至少够咱们五十万人马吃一年,新投靠的义军有三千,都是附近山头的,战斗力很强!”
李铁枪拍着胸脯,脸上带着骄傲:“肥城的骑兵都归降了咱们,现在咱们有骑兵五千,战马又多了三千匹,再练半个月,保管能跟金军的铁骑抗衡!”
辛弃疾看着诸将兴奋的模样,心里暖得像春日的阳光。
他指着远处的五座城池,声音沉稳却带着穿透力。
“诸位,咱们这次分五路出兵,昼伏夜出,一举拿下东阿、平阴、肥城、长清、平陵五座城池,济南府和历城守将也望风而降,咱们义军的势力扩大了几倍,周边的百姓和义军也纷纷来投靠,这是咱们抗金大业前进的一大步!”
他顿了顿,继续道:“咱们能有今日的胜利,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大家同心协力,还有百姓们的支持。就像当年‘刘秀定河北’,刘秀靠的就是各地义军和百姓的支持,才最终建立东汉。今日咱们也要学一下刘秀,团结一切可以借助的抗金力量,让更多的百姓和义军来投靠咱们,一起把金军赶出中原!”
诸将齐声应诺,声音震得城头上的尘土簌簌落下。
就在这时,亲兵匆匆跑来,脸上带着急色:“元帅!河北的义军首领们来了!说是特意来济南投靠您,现在就在城外!”
辛弃疾眼睛一亮,连忙道:“快请他们进城!”
没过多久,城外就传来一阵喧哗。
只见一群穿着粗布战袍的义军簇拥着几个首领走来,为首的是个身材魁梧的汉子,脸上有道刀疤从眉骨划到下颌,手里握着柄锈迹斑斑的环首刀 —— 那是河北义军首领,去年在冀州抗金时被金军打散,一直带部队躲在山里。
为首那人看到城头的辛弃疾,快步上前,“噗通” 一声单膝跪地,声音带着哽咽。
“辛元帅!俺们河北义军,早就听说您的威名!去年金军攻破冀州义军大营,俺爹娘、弟兄都死在他们手里了,俺们只能是躲在山里,每天都盼着有人能带着俺们报仇!今日特意来投靠您,求您带着俺们一起抗金,为百姓报仇,为大宋雪耻!”
他身后的几个首领也跟着跪下,有个年轻的首领还抱着个孩子,那孩子手里攥着根木刀,奶声奶气地喊:“杀金狗!为爹娘报仇!”
辛弃疾连忙走下城头,伸手一一扶起众人,掌心触到对方那一双双粗糙的手时,全部都满是老茧和刀伤,显然是常年抗金和劳作留下的印记。
“众位快起来!” 他的声音温和却坚定,“咱们都是抗金义军,不分河北山东,不分先来后到!你们来了,就是咱们大伙的兄弟,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他指着身后的济南府,“这城,是咱们的;这田,是咱们的;这天下,也是咱们汉人的!只要咱们齐心,就没有打不赢的仗,没有赶不走的敌人!”
河北抗金首领握着辛弃疾的手,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淌:“多谢元帅!俺们跟着您,就算战死,也绝不后退一步!”
城头上的 “宋” 字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朝阳越升越高,金色的光芒洒在济南府的每一个角落 —— 洒在义军整齐的队伍上,洒在百姓欣慰的笑脸上,洒在田埂上生机勃勃的新麦上,也洒在辛弃疾坚定的眼眸里。
他望着眼前这幅军民同心的景象,握紧了腰间的横刀。
刀背那道旧痕在阳光下格外清晰,那是耿京故去后,看着兄弟们一路抗金的印记。
如今,义军的势力越来越大,百姓的支持越来越多,耿京未竟的遗愿,他们离实现它越来越近了。
“传我将令!” 辛弃疾对着诸将高声道。
“王世隆守济南府,负责统筹粮草;魏胜带长清义军,加固平阴、长清防线;马全福率平陵人马,继续开垦屯田,保障供给;李铁枪统领骑兵,与河北义军汇合,熟悉河北地形;某则亲自去历城,安抚那里的百姓和降兵!”
“遵令!” 诸将领命,声音震得天地都在回应。
城下的百姓们还在欢呼,孩子们举着木刀木枪,跟在义军队伍后面跑,嘴里喊着 “抗金!抗金!” 的口号。
辛弃疾站在城头,望着远方的天际。
春风吹过,带着新麦的清香和百姓的笑声,这抗金的路还很长,金军的主力还在北方虎视眈眈,朝廷的援军依旧遥遥无期。
但只要弟兄们同心,百姓们支持,只要这田地里的新麦还在生长,只要这 “宋” 字旗还在飘扬,终有一天,他们能把金狗赶出中原,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河山。
远处的官道上,又有一队流民朝着济南府赶来,他们手里举着 “愿随辛元帅抗金” 的木牌,在朝阳下显得格外醒目。
辛弃疾望着他们,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 这抗金的浪潮,正随着春风,席卷着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生生不息,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