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 > 第444章 元帅密遣使西夏,昼夜兼程赴兴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44章 元帅密遣使西夏,昼夜兼程赴兴庆

村庄里一个老农告诉辛弃疾:“西夏最近不太平,皇帝李仁孝和权臣任得敬争权,任得敬想分国自立,还派人与金国联络,想借助金国的力量除掉李仁孝。西夏的士兵大多在边境防备金国和咱们大宋,内部空虚得很。”

辛弃疾眼睛一亮,与自己的安排相合,心里有了计较。

他对着老农拱手道:“多谢老人家告知,若将来咱们平定此处,定不会亏待乡亲们。”

老农笑着摇头:“俺们不求回报,只求你们能打退金狗,让俺们安稳种地就行。”

当晚,义军在村庄外扎营,篝火熊熊燃起,士兵们围坐在一起,有的擦拭兵器,有的修补战袍,有的则听老农讲西夏的故事。

辛弃疾坐在篝火旁,看着身边的将士们,心里满是坚定 —— 他有着前世记忆,早就知道,西夏的内乱,正是他们的机会,早在华州出兵之时就已有所安排,只要把握得当,定能为抗金大业再增添一股强大的力量。

次日清晨,义军继续西行。

又过了数日,沿途的地形渐渐变得崎岖,官道两旁出现了连绵的山脉,这里是宋、金、西夏三国交界的地带,人烟稀少,只有偶尔出现的牧民帐篷。

移剌窝斡的斥候探报,前方五十里处有一座山口,名为 “盐州口”,是通往西夏盐州的必经之路,山口两侧山势险峻,易守难攻。

辛弃疾下令全军在山口外扎营,亲自带着李铁枪、移剌窝斡等人探查地形。

山口内,一条狭窄的道路蜿蜒曲折,两侧的山崖陡峭,上面长满了荆棘和灌木,确实是设伏的绝佳地点。

“元帅,这里地势险要,若西夏或金军在此设伏,咱们很难通过。” 李铁枪皱眉道,手里的铁枪下意识地挥了挥,打落了身边的荆棘。

辛弃疾点头:“所以咱们需派斥候先探查清楚,确认山口内没有伏兵,再率军通过。移剌统制,烦请你派一队精锐斥候,潜入山口探查,务必小心谨慎,若发现异常,立刻回报。”

“遵令!” 移剌窝斡应诺,立刻挑选了二十名契丹营士兵,他们穿着牧民的衣服,背着弓箭,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山口。

半个时辰后,斥候回报,山口内没有伏兵,只有少量西夏牧民在放牧。

辛弃疾松了口气,下令全军进入山口,快速通过。士兵们排成单列,沿着狭窄的道路前进,两侧的山崖上不时有碎石滚落,砸在地上发出 “咚咚” 的声响。

就在大军即将走出山口时,前方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一群西夏牧民骑着马,拿着马鞭,朝着义军冲来。为首的牧民首领对着义军高喊:“你们是什么人?为何闯入我西夏的地界?”

辛弃疾上前一步,用西夏语(党项语)回道:“我们是大宋的义军,前来抗击金国,路过此地,并无恶意。”

牧民首领上下打量着辛弃疾,看到义军士兵们虽疲惫却纪律严明,不像是劫掠之人,便松了口气。

“最近金国的士兵经常闯入我西夏边境劫掠,我们还以为你们是金狗的军队。不过,既然是大宋的义军,那还是请回宋地吧,前面就是我西夏盐州城了,你们不得再往前半步。”

辛弃疾止住身后要发作的众人,对着牧民首领拱手道:“多谢首领告知,若将来有需要,大宋义军定会相助。”

牧民首领笑着点头,带着牧民们离开了。

辛弃疾则是给众将士说道,“咱们在此地歇息一晚,某在咱们从华州出发时已派遣使者去西夏兴庆府,相信这两日就能让咱们通过西夏边境。”

义军大军听令,在山口扎好营寨。

众将士望向山口之外,眼前豁然开朗 —— 一片广阔的草原出现在眼前,远处的盐州城隐约可见,城头上飘扬着西夏的旗帜。

盐州城外的草原,夏季的风带着青草的气息,拂过义军士兵们的战袍。

辛弃疾望着盐州城,心里满是期待 —— 他知道,接下来的行动,将直接影响抗金大业的走向,西夏的内乱,是西夏的危机,更是他们义军抗金的转机。。。

时间回到辛弃疾率领义军从华州出发前的那日。

华州城西的黄河渡口,夏至的晨雾尚未散尽,一艘乌篷船悄然离岸,船头立着一名身着党项族服饰的中年男子,腰间佩着一柄嵌绿松石的弯刀,眼神锐利如鹰 —— 他便是辛弃疾精心挑选的使者,姓秦名肃,曾在西夏经商十余年,精通党项语与汉话,更熟悉西夏朝堂的暗流涌动。

船舱内,秦肃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封蜡封的书信,信纸是辛弃疾惯用的麻纸,字迹遒劲有力,字里行间藏着不动声色的算计。

他指尖摩挲着蜡封上的 “辛” 字印记,看着阅后即焚的密信内容,想起出发前辛弃疾的嘱托。

“任得敬野心勃勃,久有分国自立之心,你此去不必直言相助,只需点破他的欲望,让他知晓,义军可助他‘成其大业’,条件是放我军入境,以‘归顺’之名掩人耳目。”

两日后,乌篷船抵达西夏盐州渡口。

盐州是西夏东部重镇,任得敬的嫡系部队驻守于此,城门处的守军看到秦肃的党项服饰与腰间的信物(那是任得敬早年颁发给往来商队的通行令牌),并未过多盘查,径直放行。

一路向西,秦肃昼夜兼程,三日后抵达兴庆府。

这座西夏都城规模宏大,宫城位于城中央,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金光,街道上行人往来,既有身着党项服饰的牧民,也有穿汉家衣冠的士人,双语招牌随处可见,尽显胡汉交融的特色。

任得敬的相府坐落于城南的富庶之地,府门高耸,门前立着两尊石狮子,鬃毛雕刻成党项族图腾的样式。

秦肃递上信物,守门的亲卫眼神警惕地打量他片刻,转身入内通报。

不多时,亲卫引着秦肃穿过三重庭院,来到书房外—— 院内种着几株沙枣树,花瓣随风飘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