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城内的晋军一共有四万多人,但没起什么用。
三千斤黑火药带来的动静,让人以为来了一场大地动。关键是,这场大地动还是大虞新朝的大军要来光复东都时才出现的。
然后,还真的塌了一段城墙!
最后,连主帅都死无全尸!
一连串的打击,让晋军都给懵了。这个时候,天人感应还是很流行的,晋军将校的脑子里,不由自主地以为这是老天在帮大虞,给了大晋天谴了!
有点脑子的当即打开城门,骑上快马就想逃,然后外面游荡的虞军精骑表示,送上门的功劳,好香!
四万晋军,真的是水花都没有翻起什么,就被虞军给干净利落地全歼了。
对于世家私兵,朝歌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
俘虏?降兵?哎哟,本将军在西南作战多年,年老体衰眼神不好耳朵更不好,什么都没来得及看见,什么都没来得及听见。
干掉了城内的晋军后,虞军将士顺手也将那些想趁火打劫的地痞流氓给砍了头,然后将地痞流氓的头给垒了个小京观,让城里有点头脸的人去参观参观。同时告诫他们,不要犯事啊,犯事了他们的脑袋也会在这小京观里面了。
说真的,朝歌其实也没想到这么顺利。
因为城内的晋军,士兵如何暂不必说,但那些将校,可以说真的是司马晋的精华了。
比如司马回、司马园这两司马家的人,要是没点本事的话,可以说在户县大败的时候,就会被砍头了。
司马回是真的有不小本领在身的,就是运气真不好。在户县和他朝歌打的时候,被瘟疫给搞崩溃了,守洛川吧,又碰上火药出现了,最后落个尸骨无存的下场,也挺唏嘘的。
司马园其实也还行,比较中规中矩,可惜啊。
虞军攻入城墙后,其余晋军将校基本上放羊了,四处逃窜。只有司马园还收拢了一部人马,退到了东都宫城的一座大殿。虞军遭遇的最大的抵抗,就是来自司马园。
可是,司马园的人手太少了,只有七百多人。
司马园以为虞军会忌惮宫城,从而不敢防守强攻,他再找机会逃出去。没想到虞军压根就没这忌讳,直接拆墙拆房子,最后人数优势加军备优势轻而易举碾平了司马园和他麾下的那点人马。
城内的百姓也很安详,都在传说老天也希望看到大虞复国,所以来了一场大地动震塌了一段城墙,让大虞天兵轻松光复了东都。
留下一部分人马守卫东都,朝歌带着大部分军队就往夹山关赶去,趁热打铁,要是打下了夹山关,通往西都就是坦途!
夹山关上的晋军压根没想到天下熊城的洛川竟然被虞军用火药之威迅速攻下,城上的防备极其松懈。朝歌也不客气,派遣军中西南出身的将士,从关隘两边的山上翻了过去,来了个夜袭,一举破关!
得手后,朝歌留下了李臻并一万人马守卫夹山关,大部回师东都。
……
“捷报!捷报!大军光复东都,大军光复东都!”一进武夏城,红翎急使就扯开嗓子大吼道。
来来往往的人群一边躲避着红翎急使,一边欢呼起来。
东都光复,东都光复了!
这就意味着,大虞全面光复,势不可挡!
这天下,还是大虞的天下!
尤其是这段时间,武夏的百姓感受到了大虞新朝新政的好处,对新朝的忠诚度不断上升。现在又知道东都光复了,民心更是狂涨了一波。
“天在大虞啊,天在大虞啊!”人群中不时响起这样的声音。
两仪殿里,沐肇正在研究望远镜,沐津正和葛栩、苏授还有一群三省的参知政事讨论政务,重点是商税。
随着大虞新朝商业的发展,早期那一刀切的商税已经不适应时代了,官吏们已经意识到,商税必须要改革了。
对于商税,已经开始分割,开始按照衣食住行来分了。
苏授的建议是,对于普通民众常用的消费物品,比如粮布油醋什么的,按三十税一收税,这些都是最基础的民生物资,不能收重税。但对于首饰玉石这一类,就该收重税,五税一甚至三税一都正常。
葛栩则觉得,苏授这个还是太笼统了,因为哪怕是粮食,现在都已经分出粗粮和细粮了。就拿秫米来说,有的秫米就只磨一道,但有的秫米却是要磨上三道甚至四道。因此,哪怕就是同样的粮食,根据加工的工序不同,收的税也该不同。
因为,普通人是不可能经常吃那些磨了三四道的细粮的,只有大富的人家才会常吃。
苏授也反驳道,如果那些富贵人家买粗粮回去再加工成细粮,那么不就是只能收粗粮的商税了。
葛栩答道,他要的就是市面上大部分都是卖粗粮,这样一来,粮价就能始终保持在低位,百姓们就能始终买得起粮食。
黄门省参知政事狄浔开口道,这样一来,谷贱伤农,对于百姓们种粮是很不利的。
葛栩点头道,这个时候,就要看粮食的其余加工以及牲畜了。粮价低,就可以让百姓们用低成本饲养牲畜,尤其是猪这种大型畜类。目前,大虞在小型禽类的饲养上已经很不错了。但鸡鸭鹅加上地雀,还是满足不了人们对肉类的需求,尤其是油脂的需求。
牛油和羊油是富贵人家用的,猪油才是普通百姓能用得起的。
正讨论激烈中,只听外面远远传来欢呼声,众人顿时停止了讨论,忍不住往殿门口看去。
“捷报、捷报!东都光复、东都光复!”被禁军搀扶进来的红翎急使扯着沙哑的嗓子喊出了最后一声,然后解下身上的报捷竹筒,人就脱力晕了过去。
“快、快送去太医院!”魏忠赶紧吩咐道,然后迅速接过竹筒走了过来,“陛下、殿下,东都光复了!”
从激动的魏忠手里接过竹筒,沐津先验证了火漆,见无恙后扭开竹筒,拿出里面特意用红绸写的文书看了起来,看完后,沐津递给抻着脖子的沐肇道:“大兄,东都光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