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客栈内,昏暗的灯光下,小六低声向男子汇报着一早探查到的消息:“大人,赵、钱、孙三人今天一大早就跑去了市泊司,见了那刘洵礼。”

男子听到这句话时,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泛起一阵波澜。他喃喃自语道:“还真是大皇子啊……”此刻,他的内心开始挣扎:要不要继续追查这件事?这可是天家的事,一旦牵扯进去,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更何况,如果让世人知道大皇子利用舟航城百姓的困苦大发横财,那将是一场足以动摇国本的丑闻!然而,这样的丑闻背后,又会有多少无辜的人头落地?

“大人,还有一事,不知当说不当说。”小六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语气中带着几分犹豫。

“但说无妨。”男子暂时压下心中的疑虑,转头看向小六,目光深邃而复杂。

“昨天我们抓回来的那些山贼,他们拒不承认是自己劫持的赈灾粮。还有几个甚至说,如果不是朝廷迟迟不下发赈灾粮,他们也不会被迫落草为寇。”小六停顿了一下,声音低沉,“这些人是在试图摆脱罪责吧?可问题是,我们的士兵在他们的营地里没有找到一粒米粮!如果真是他们干的,为何不留一点给自己?”

男子愣住了,脑海中迅速闪过昨晚大家达成的共识——这些山贼显然是罪魁祸首。但现在看来,事情似乎并不那么简单。“难道……还有别的幕后黑手?”他喃喃道。

“大人,就算他们还有其他营地,也不可能完全不留痕迹。您想想,这背后的人到底是谁?”小六笃定地说道,生怕自家大人一时冲动草率结案,放过了真正的罪犯。

男子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小六,我问你,为官一任是为了什么?”

小六怔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他咬了咬牙,说道:“大人,难道您想就这样敷衍了事?若是如此,那城中的百姓怎么办?那躲在幕后的刘洵礼和大皇子呢?他们还能继续逍遥法外吗?”

男子无奈地点点头:“我也知道这些山贼不可能是主谋,但我怕查下去会牵连太大……毕竟,我身后还有家族要顾及啊!”他的声音中透着一丝痛苦与矛盾。

“大人!”小六激动地喊了一声,“我听说这刘洵礼明明知道春汛即将来临,当地主官多次请求他动用衙内资金备足防汛的石料,他却置之不理!不仅如此,他还指使山贼抢走了城中百姓最后的口粮!如果这样的人还能升官发财,这天下还有公理吗?”

男子被小六的话震住了,良久才艰难地开口:“可他背后站着的是大皇子啊!”

“大皇子又如何?难道他就凌驾于国法之上吗?”小六的情绪越发激动,“先生教我识书明理时,常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果这样的皇子真的能登上皇位,您觉得天下苍生还有活路吗?”

男子呆立原地,久久无法回应。他内心的挣扎愈发剧烈,仿佛有两个声音在彼此争执:一个告诉他为了保全自身和家族,必须适可而止;另一个则提醒他,身为官员的责任与使命,不容许他袖手旁观。

最终,他像是做出了某种决定,缓缓说道:“小六,我现在修书两封。一封让人快马带回京城,交给凤皇爷;另一封公文交给司理监,只能呈递掌印刘公,并请天子亲览。”

小六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连忙点头应承。

“对了,你拿着我的印去山南道调兵五百,我随时可能用得上。”男子从怀中取出自己的印鉴递给小六。小六接过印鉴,心中大喜,明白自家大人终于想通了。

“今晚之前必须把兵调来!等兵到了,给我死死盯着李、上官、王三家的粮仓!”男子语气坚定,眼神中多了一丝果断。

“大人,您是说他们还会对粮仓下手?”小六有些难以置信。

“嗯,知府并未真正拿到人犯,这本就不正常。如果我是他们,也会担心手中是否有把柄被抓住。所以,他们只会猜测人犯现在在哪——除了粮仓,还能在哪?”男子冷静分析道。

“那为什么不直接找当地巡抚帮忙?”小六疑惑地问道。

“当地关系盘根错节,这刘巡抚是否清白尚且未知。万一打草惊蛇,岂不是前功尽弃?”男子摇了摇头,解释道。

“好,我这就去安排!”小六领命而去。

巡抚衙门

“大人!”何知府匆匆赶到巡抚衙门,脸上满是焦急之色。

“听说昨天城外有人抢粮?粮是否保住?”刘巡抚面色凝重,显然对此事极为关注。如今城中粮食本就紧缺,若再出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嗯,粮仓并无大碍。不过,大人,城外守粮的士兵难道不是您派来的吗?”何知府说到这里忽然一顿,心中隐隐升起一丝不安。

“不是啊。”刘巡抚也是一愣,“那会是谁的士兵?”

何知府心头一紧,迅速盘算起来:山南道的士兵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除非……

“看来京中来人了。”刘巡抚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只有这个解释。”

“那是好事啊,可为什么他们不明目张胆地出来?”何知府更加困惑了。

“看来下来的大人觉得赈灾粮跟我们也脱不开干系。”刘巡抚长叹一声,语气中充满无奈。

“赈灾粮?怎么可能跟我们有关?为了城中百姓能吃饱饭,我都日日喝粥了!”何知府一脸委屈,自从灾荒发生以来,他先是组织抗洪,接着防疫,再到如今为节省粮食,不得不以粥代餐。

“这事,你知道,我知道,但京城那些大人们和陛下不会知道啊。看来朝廷真没粮来了。”刘巡抚再次叹息,目光投向院外的天空,仿佛那里隐藏着某种答案。

“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如果朝廷没粮,这舟航城该怎么办?这江南道一千二百四十万生民又该如何活下去?”何知府急切地追问。

“如果朝廷有粮,就不会只让钦差暗访,而不带粮来。”刘巡抚摇头苦笑,“现在只能希望胡人所说的办法真的能让粮价降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