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刑侦档案:破案先锋 > 第52章 深夜之门(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案件移送市检察院那天,天降小雨。

细密的雨丝如银线般纷纷扬扬,街边的树叶被雨水洗刷得油绿发亮,叶尖不断滴下晶莹的水珠,砸落在湿漉漉的地面,溅起微小的水花。马路在雨水的浸润下显得湿滑无比,整个城市仿佛被一层灰暗的阴霾所笼罩,透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程望坐在车里,目光直直地看着副驾驶上装着案卷的公文包。那公文包安静地放置着,却仿佛承载着千斤重量,压得空气都有些沉闷。他沉默无语,思绪似乎已飘向那桩沉重的案件之中,眼神里透着凝重与沉思,像是在思索着案件背后那些错综复杂、亟待梳理的深层问题。

“案件重报材料已补充。”魏强一边发动引擎,引擎的轰鸣声打破了短暂的寂静,他一边低声说,“小磊,未成年人保护法条款我们加进去了。李齐那边的补充供述,也列了附件。”

程望缓缓点了点头,眼神却依旧没有从窗外的细雨中移开。雨滴顺着车窗玻璃缓缓滑落,如同他此刻沉重的心情,剪不断,理还乱。

车子缓缓驶出市局大院,车轮在潮湿的路面上滚动,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一路开向市人民检察院。案件虽已审结,但留下的问题却比卷宗还沉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自案发以来,王磊母亲便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她每日都守在市局门口,执着地等待着,似乎只有这样,她才能离儿子的案件更近一些,仿佛能从这里寻得一丝慰藉。

那天,她终于拦住了程望。她身形枯瘦,整个人仿佛被悲痛抽去了所有的生气。干枯的手颤抖着递上一张发黄的照片,那双手布满了岁月的沟壑,此刻正止不住地哆嗦。“你帮我看看,”她声音嘶哑得如同砂纸摩擦,饱含着无尽的悲痛,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破碎的心间挤出来的,“这是磊磊去年结婚那天拍的。他穿那身西装,好看不?”

照片里王磊西装笔挺,身姿挺拔,身旁的林静一袭白裙,笑靥如花,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可此刻,这美好的画面却如同一把利刃,狠狠地刺痛着老人的心。她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慢慢滑下,布满皱纹的脸因痛苦而扭曲,那一道道皱纹仿佛都刻满了哀伤。“他们刚买房,还没来得及装修……我这个老太婆没别的想法,”她的声音几近呜咽,悲痛的情绪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出,“我只想知道,他们死的时候,是不是很疼?”

程望沉默了半分钟,心中五味杂陈。看着眼前这位悲痛欲绝的老人,他的眼神中满是不忍与沉重。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每一个字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林静死前,一直护着你儿子。她用身体挡住了第二个锤子。”说出这句话时,他的嘴唇微微颤抖,仿佛那些残忍的画面就在眼前重现,那些受害者的痛苦也真切地传递到了他的身上。他深知,自己的回答只会让老人的心更痛,但他又无法隐瞒真相。

老太太眼神一震,整个人像被电击了一般蜷缩了一下,仿佛所有的力气都在这一刻被抽离。她喃喃道:“我女儿,我的女儿啊……”那声音微弱得如同游丝,却充满了无尽的悲恸,仿佛要将这世间所有的哀伤都倾诉出来。

检方那边开会时,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审查科长表情严肃,神色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语气格外凝重地率先发言:“从社会影响、作案手段、犯罪动机、主观恶性、后果严重性等维度综合考量,此案性质极其恶劣,可列为特别重大刑事案件,依法起诉并建议适用最高刑罚。主犯彭建武在整个作案过程中,行为极其残忍,多次对受害者实施致命打击,毫无怜悯之心。从现场痕迹及审讯情况来看,他具备极强的攻击性和反社会倾向,且有再次作案的潜在可能性,对社会危害极大,必须予以严惩,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他的目光冷峻而坚定,扫视一圈会议室里的众人,那眼神仿佛要将案件的严重性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这时,一位年轻的检察官微微皱眉,提出疑问:“那对于未成年人小磊,该如何处理?他虽未成年,但参与程度极高。”

科长沉思片刻,眉头紧锁,似乎在权衡着各种因素,然后缓缓回答道:“小磊虽未成年,但其行为已严重触犯法律底线,应附加惩戒性教育,让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同时也起到警示作用。不能因为他的年龄而忽视其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未成年,也需为自己的错误承担相应责任。”

有人小声问:“这年头,还是会出现这种案件?”

一时间,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没人回答。大家都深知,这背后反映的社会问题错综复杂,并非一言两语能够说清,每一个人都在心中思考着案件背后更深层次的根源。

最后,书记员合上案卷,神色庄重,声音沉稳有力地说:“依法处理,替死者还一个清白,也给活着的人一份交代。”

同一天,王磊与林静的追悼会在南郊公墓举行。

天空阴沉沉的,厚重的乌云压得极低,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吞噬。冷风呼啸着穿过公墓,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仿佛在为这对年轻夫妻的离世哀号。公墓里,没有鲜花簇拥,没有挽联寄托哀思,只有几个亲人和同事神情哀伤地站在那里,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悲痛与不舍。

王磊生前单位代表走上台,手中的悼词微微颤抖,那颤抖的双手泄露了他内心的悲痛。念悼词时声音哽咽,每一个字都带着哭腔:“他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工头,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从不贪人一分工钱。哪怕赶项目压预算,他也要先保工人工资。他常说,‘做人不能缺良心’。”

台下的亲人和同事们纷纷落泪,有的忍不住低声抽泣,肩膀微微抖动,泪水在脸颊上肆意流淌;有的默默流泪,眼神空洞,仿佛还无法接受这残酷的现实。可就是这么一个讲良心的年轻人,和他善良的妻子,却遭遇如此横祸,被人用钝器砸破头骨,用绳子勒脖子,生命被无情剥夺,命运被金钱衡量。

程望坐在礼堂最后一排,看着台上放着的遗像。林静那微笑的眼神似乎还未冷却,可生命却已消逝。他的心中满是悲愤与无奈,紧紧握着拳头,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却又无能为力。

追悼会后,一家媒体平台报道此案,标题为:《在那个雨夜,他们遭遇了一场不公平的审判》。

文中详细还原了案发过程、家庭背景、社会问题,也引起了强烈社会关注。评论区上千条留言中,有人质问司法对未成年人的豁免是否过度宽容,担心这种宽容会成为某些未成年人犯罪的“保护伞”,让他们有恃无恐;也有人呼吁社会应给予弱势家庭更多保障,完善相关的救助机制,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还有人反思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觉得经济上的不平衡可能是导致此类犯罪的诱因之一,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有人提到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和道德引导,从源头上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正确的轨道上成长。

一位读者留言:“正义或许迟到,但不能沉默。我们不该再把黑夜交给孩子去承受。”

程望看到这条留言时,正坐在办公桌前。他慢慢合上案件卷宗,站起身,走到走廊尽头的窗边。

天色阴沉,乌云压顶,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他点了根烟,缓缓吸了一口,烟雾在他面前缭绕,模糊了他的视线,却无法驱散他心中的阴霾。

魏强走来,低声说:“你还在想小磊的事?”

“嗯。”程望的声音低沉而沉重,仿佛压着千斤重担,每一个字都沉甸甸地落下来。

“他只是差一点点引导。差一个在关键时刻提醒他走上正道的人,差一个能给他提供知识和正确价值观的补习班,差一个愿意多关心他、多问一句他内心想法的父亲……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缺失,却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轨迹,让他们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程望缓缓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惋惜与痛心,仿佛看到了小磊本应不同的人生道路。

“可他杀了人。”魏强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与坚定,法律的底线不容置疑。

程望缓缓点头,目光望向远方,像是在思索着什么,神情凝重而严肃:“所以我们要审他,这是法律的公正。但我们不能单纯地恨他,因为他也是这个社会问题的受害者。这案子我们破得快,但能不能救得了下一个王磊和林静?这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需要反思的。我们该如何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在萌芽阶段就给予那些可能走上歧途的人引导,如何为弱势家庭提供切实的保障,这才是关键。”

魏强默默点头,两人陷入沉思,望着厚重的云层,像在看一场注定不会结束的暴雨,这场暴雨,就如同社会隐藏的问题,亟待解决。

本案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