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转眼间九天的会试结束,宋瑶枝带着苏家父女四人去贡院接林衍和何文宇。

等了两刻钟,里面的学子纷纷出来。

宋瑶枝看了看这些学子,绝大多数脸色极为难看,脸色苍白、憔悴不堪,脚步虚浮。

突然,有人在贡院的大门晕倒了,引起一阵骚动。

见到这样的场景,宋瑶枝不免有些担心林衍,还好没等多久,林衍就出来了。

宋瑶枝瞧了瞧林衍,他除了看起来有些疲惫,嘴唇也干裂了,但精神尚可。

宋瑶枝赶紧上前将手中的暖手炉放到他手中,随后双手揽住他的左手,搀扶着他走向马车处。

林衍见宋瑶枝这般,嘴角不觉含笑:

“阿语别担心,我没事,还能撑住。”

说是这么说,但宋瑶枝并没有将他放开,径直将他扶上马车,她从马车取出水囊让林衍喝几口温水。

林衍喝完水,精神好了一些,认真打量了宋瑶枝一番才将她抱进怀里。

声音有些沙哑地道:“阿语,我好想你,你这几天还好吗?”

宋瑶枝也伸手抱紧林衍,柔声道:“我也想你,担心你在贡院里面过得不好。”

白天的时候忙着生意的事情倒也好,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就特别想念林衍。

没有他在身边,感觉被窝都是冷的。

“有你替我准备的衣裳和吃食,我在里面很好,就是想你。”

“这几天天气比往日冷了几分,里面有不少学子被冻得脸色发青,我所知道的就有四人晕倒了被抬走了。

幸好穿上你替我准备的鸭绒衣裳,真的很暖,我丝毫不觉得冷。”

说完,林衍不觉将宋瑶枝抱紧,还亲了亲她的发丝。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夫妻俩在马车内倾诉了一番,便听到何文宇的声音在马车外。

宋瑶枝掀开帘子看了何文宇,何文宇正被苏大叔架着走过来的,比起林衍来说可谓狼狈多了。

发丝有些乱,黑眼圈很大,胡楂子也长了出来。

苏大叔直接将他送上马车后,便在车外告知林衍和宋瑶枝,宋祁安也被接回去了。

于是,众人便乘坐马车回去了。

回到大院,早已经准备好温水让两人梳洗了一番,吃了一些清淡的膳食,林衍便带着宋瑶枝回房休息了。

两人没多聊,林衍抱着宋瑶枝片刻便睡下了。

宋瑶枝不累,跟着林衍睡了半个时辰便醒来,但林衍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才醒来。

何文宇睡得更久,直接睡到午时才醒来。

宋瑶枝今天没有出去,就待在家里陪着林衍。

铺子里的事情都有负责人,又有齐婆婆和何晟总领全局,不用宋瑶枝事无巨细地盯着。

睡饱后的林衍,精神气十足,便和宋瑶枝说起了会试的情况。

“这次会试多亏了何大师兄和何二师兄,他们提到的几个需要注意的时务策,其中河道修建便是这次的策论题。”

“因提前做了准备,这次答得更为全面。祁安和文宇两人应该有机会通过会试。”

原本凭两人的才学想要通过这次的会试的机会不大,但两人这次策论若好的话,那高中的机会便提高了不少。

若是能通过,只能说他们俩的运气也是真的好。

用午膳的时候,何文宇醒来不久,宋祁安和周彤璎便急匆匆地赶来了。

宋瑶枝看了眼他们两人,睡了快一天,两人也恢复过来了,脸上隐隐有些激动。

两人来到午膳都不用,急匆匆把林衍拉到书房,两刻钟后才出来。

出来后,两人的神情更是遮掩不住的欢喜。

这次何御史和何祭酒猜测的策论题,林衍知告知了宋祁安和何文宇,就连江俞瑾也未曾告知。

大多人知道了就有泄题的嫌疑,况且江俞瑾他们在京城也都有人脉,他们有自己的押题方向。

下午,江俞瑾几人来找林衍对会试的答案,杜若婉也跟着陈书言一起来了京城,之前都要照顾参加考试的人便没有约见彼此。

林衍和江俞瑾他们去了书房,宋瑶枝便在花厅招待杜若婉。

杜若婉和陈书言的儿子陈知许已经两岁了,这次来京城没有带他过来。

宋瑶枝之前也见过她儿子好几次,长得很可爱,一看就是聪明伶俐的孩子。

问及若是陈书言中举的话,是不是就回去临潼将陈知许接到京城事,杜若婉的眼神明显有些挣扎。

“若是我相公这次高中有幸能留在京城,我要留在京城照顾他,而孩子便留在临潼由我婆婆看着。”

“孩子太小了,婆婆不放心我们带他来京城,虽然万般不舍,可京城的气候比起临潼冷多了,确实怕孩子不适应,等过几年他长大一些再跟着我们吧。”

宋瑶枝在杜若婉的话语中听到了无奈和不舍,毕竟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若是可以,哪个做母亲的舍得这般和孩子分开。

宋瑶枝也庆幸自己和林衍没有这方面的烦恼,林衍这两年也坚持了下来。

等一切稳定下来后再考虑孩子这个问题就没有这样的为难选择。

林衍和江俞瑾几人在书房聊了快一个时辰才聊完,宋瑶枝便邀请他们用完晚膳才回去。

用膳的时候,宋瑶枝观察了一番他们几人,脸色虽然不算难看,但明显没有宋祁安和何文宇两人这般兴奋。

随后等待会试的结果,林衍又去拜访了一番何家,以表示对两位师兄的感谢。

何祭酒和御使两人听了林衍此次会试的答题情况,非常满意。

接下来的殿试,是皇上直接出题的,两人也猜测不出皇上出题方向。

只是告知林衍皇上是一个明君,不喜欢华而不实的策论,更注重务实的政策上,只要有理有据便不用担心言辞锋利的问题。

林衍便知道殿试和会试的风格要稍微改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