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着前线士兵的英勇牺牲,刘亮佐及其手下的将领们终于成功地将北岸的士兵重新集结起来,整顿成作战阵列,以应对明军的突袭。
看着己方士兵如同被割麦子般一个个倒在明军的攻势下,刘良佐心中大为震动,明军为何会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这真的是关宁军的实力吗?然而,尽管心中满是感慨,当前两军已经交火,仗还得接着打,不然无法向多铎交待。
一个上午的激战,原本的十几万大军已锐减至不足十万,但对于刘良佐而言,却并没有太多心痛,毕竟其中大半都是收编的降兵。
清军的主力大炮已随多铎的主力部队渡江,此刻营中仅剩几十门小型弗朗机炮,但即便如此,有炮总比没有强,刘良佐果断下令将炮推上前线。
在步兵悍不畏死的冲锋以及楯车的坚实掩护下,清军的弗朗机炮逐步向前推移,渐渐逼近明军阵地。当进入有效射程后,清军迅速架起炮台。
刘良佐无暇顾及前线激战的士兵,果断下令开炮,霎时间,轰鸣声震颤战场,清军的炮弹终于飞向明军阵地。
然而,由于距离尚远,再加上清军炮兵在忙乱中未能精准校准,火力大多偏离目标,落入己方冲锋的士兵群中,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误伤。
少数炮弹击中明军阵地,炸倒了一片正射击的明军步兵,负责指挥的步兵团长见状,迅速调整阵型,分散为稀疏的队形以降低损失。
尽管这一轮炮击令明军死伤惨重,但正猛力冲锋的清军亦被突如其来的己方炮火惊扰,迟疑不前。
此时,明军炮兵团抓住战机,他们训练有素,每门野战炮配备五名士兵协同作战,炮兵团长通过单筒望远镜精确锁定清军炮兵位置,随即下令反击。
明军的轻型野战炮皆是在小型红夷大炮的基础上改良而来的,炮身之下添置了轮子与减震装置,进行了大幅度的革新,极大地增强了机动能力。
一旦方位确定,明军的野战炮便如雷霆般向清军炮兵阵地发起轰击,弹丸如雨点般密集地落在清军辛苦构筑的炮兵阵地上,清军炮兵瞬间陷入混乱之中。
慌乱之际,有的士兵不慎将手中的火把掉落在火药罐上,刹那间,清军的整个炮兵阵地便被爆炸产生的耀眼火光吞没,升腾而起。
刘良佐在发觉中路强攻难以奏效后,随即命令其麾下两名副将——以勇猛着称的沈豹和曹虎,从左右两翼对明军阵地实施夹击。
这两位将军皆为刘良佐手下的佼佼者,尤其在骑兵运用上得心应手,接令后,两人分别率领八千骑兵。
巧妙地避开了明军中军的锋芒,各自分兵两路,犹如铁钳般向明军阵地逼近,马蹄声如雷鸣般滚滚而过,战场上顿时尘土飞扬,弥漫天际。
黄得功站在阵中,敏锐地察觉到敌情,他并未轻率地命令骑兵迎头冲锋,而是果断下令迫击炮团迅速分散阵型,以阻击来袭的清军骑兵。
吴三桂在商丘以迫击炮一举歼灭许定国三千骑兵的战绩,如同一则传奇,在明军中广泛传颂。
此刻,黄得功也渴望验证这利器在战场上对付骑兵的威能。面对清军一万六千骑兵如潮水般的夹击,他们却浑然不知即将面对的会是何等命运。
当清军骑兵踏入预设的射击区域,明军迫击炮团迅速装填弹药,随着一阵清脆的嘭嘭声,上百枚炮弹如同死神的镰刀,划着致命的抛物线朝清军骑兵群砸落。
炮弹落地瞬间爆炸开来,数百枚炮弹同时肆虐,顷刻间化为一片火海,将前方的骑兵吞噬。
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与炽烈火光的双重冲击下,后方的战马惊恐万状,乱作一团。
即便侥幸未被炸到的战马,也因惊恐而失控,带着背上的骑兵四处狂奔,骑兵们纷纷被甩落马下,惨遭马蹄践踏,化为血肉模糊的肉泥。
朱慈烺站在后方中军临时搭建的高台之上,通过单筒望远镜将战场上的情形尽收眼底,不禁感到有些心疼,便说道:“传令给黄得功,迫击炮弹数量有限,让他务必省着点用!”
由于迫击炮弹制作工艺繁琐,且造价不菲,目前仅制造出了大约两千枚,方才一轮齐射便用去了上百枚,而此时清军主力尚未露面呢。
在场的将领们目睹战场上明军以压倒性优势对抗清军,不禁对这位身着银龙甲的十六岁少年心生敬佩。
尤其是李岩和吴三桂,他们亲眼看着朱慈烺一步步成长起来,回想起去年三月份,这位少年还是一个任人宰割的亡国太子阶下囚。
仅仅不到半年时间,如今却能率领十万大军驰骋疆场,吴三桂再次暗自庆幸当初在山海关作出的选择,幸好当时没有投靠清军。
他心想,若太子不幸遇难倒也罢了,可若是让他逃出去,给了他时间整顿兵马,训练出如此大军,自己与之对敌定是毫无还手之力,还会落得个汉奸的骂名。
李岩观察了一番战场局势,上前说道:“殿下,开战至今已有两个时辰,仍不见清军主力,应即刻派出侦查兵进行侦查,以便及早做好准备。”
朱慈烺点头应允,道:“是时候检验热气球在战场上的实战效果了,立刻派热气球前往侦查!”
半晌之后,四个巨大的物体从明军的阵中升起,正是军器局改进过的新式热气球,与第一次试验时的简陋不同。
这一次热气球的球体之上,绘制了面容威严,气势逼人四大天王头像,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巨大的天王头颅在天空中升起。
热气球升空之后,上面的操作手通过控火阀门来调节热气球的高低,然后根据空中的气流方向,向南京城飘去。
此刻战场上都被天空中这四个巨大的物体给震撼,明军提前知道热气球的存在,还能保持镇定,对面的清军很多一下就腿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