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些天朱慈烺发现的脑子根本不够用,他才发现管理一个庞大的帝国是多么困难,先别说中兴大明,进军全球了。

仅仅能维持住江南的半壁江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哪怕没有外敌和内部一系列问题的干涉,能让这个国家正常运转,都得事无巨细的筹划。

若是朱慈烺不是一个穿越者,完全可以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走下去,但他作为一个后世人,一直想借鉴后世的各种先进经验。

进去南京之后,朱慈烺一直在思考变革的方向,在新旧思想的冲击下,他老想一步登天,全部推倒重来。

所幸的是,在那天登高望远之后,朱慈烺保持住了理智,自己其实并不比这个时代的人聪明多少,相反和这些久经官场的老油条比还差的远。

自己只是拥有往后的几百年来,无数人总结出的经验,路得一步一步走,饭也得一口一口吃。

基本构建制定完成之后,朱慈烺开始准备制定内阁和军机处名单,好尽快让这两个大明最重要的部分发挥职能。

内阁成员为七人,分别是:“朱聿键、方岳贡、堵胤锡、史可法、姜曰广、高宏图、袁继咸。”

朱聿键被任命为新的宗理令,现今宗室被杀了李自成和张献宗杀了一大半,但宗室成员掌握的财富和土地还是很多。

朱慈烺一是看中朱聿键的能力,二是不愿意让宗室置之度外,尽管现在宗室成员被张献忠和李自成杀了大半,宗室还是掌握无尽的财富和土地,所以内阁暂时为宗室保留一个席位。

方岳贡凭借从京城一路而来的威望,为内阁首辅,堵胤锡为次辅,其实朱慈烺更看中堵胤锡的能力,但堵胤锡此刻威望还不够。

内阁确定之后,便是六部和都察院的一把手人选确立,史可法能力不强,但遵规守规,为官清廉,此刻威望也高。

朱慈烺决定让其担任吏部尚书,以史可法的能力管人事正合适,且可按章办事,也不会收受贿赂。

黎玉田任户部尚书、高宏图任礼部尚书、堵胤锡任兵部尚书、王永吉任刑部尚书、王铎任工部尚书,袁继咸任左都御史。

袁继咸为江西总督时,在九江被左良玉胁迫,左梦庚投降清廷之后,将其献给了多铎,清军撤退之时,无暇顾及,袁趁乱逃出。

袁继咸为人正直,且也非常刻板,威望也高,正是左都御史的不二人选,用来监察百官最适合不过了。

确定为内阁和六部以及都察院之后,便是掌握全国军事的军机处人选了,军机处因为是皇帝统领,仅设次辅。

军机处的人员有:“军机次辅李岩、军机大臣徐弘基、军机大臣堵胤锡、军机大臣陈奇瑜、军机大臣吴三桂、军机参赞阎应元,军机参赞陈子龙,军机行走张家玉、军机行走张煌言、军机行走郑森。”

宗室参政,勋贵问军这是朱慈烺想好的路线,这两个势力世受国恩,怎么能不为朝廷分忧呢,被其它阁员包围的情况下,也不用担心其做大。

内廷现在和外廷有关的部门只有了东厂和锦衣卫,东厂由曹化淳担任总督,何新担任提督。

曹化淳年事已高,原本想直接向朱慈烺请辞,被朱慈烺挽留下来,何新能力虽出众,但经验还是不足,东厂必须由曹化淳坐镇。

司礼监虽然被废除了批红权,但依旧是内廷第一的存在,其职责回到了明初的状态,吴长喜被任命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内廷大总管。

其职业最主要的职责,如同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为皇帝保管御玺,其次就是照顾皇帝的日常起居和传达皇帝命令,以及管理内廷。

锦衣卫指挥使依旧是李若琏,除了表面上的工作之外,现在被赋予更多的是暗地里的情报力量,为皇帝搜罗各地有用的信息,并将官员勋贵的不法行为记录成册。

至于六部之下的中央机构,朱慈烺还有立新的想法,比如设立治安维稳部门、海关部门、专管经济、农业、教育的部门等等。

对于地方的治理,朱慈烺打算进行大的改革,洪武九年,大明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

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直隶州以下有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

后分设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掌各省军、司法权力,后逐渐被巡抚制度代替,巡抚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

这种制度虽避免了地方割据,但三司平级且互不统属,遇重大事务需协商上报,导致决策迟缓,事情上推诿扯皮贻误战机?,难以有效整合资源。

所以只能依赖中央派遣巡抚、总督等临时官员进行协调统筹,大明中后期之后,总督和巡抚已经成为常设官职,三司制度名存实亡。

但依旧执政效率低下,乡间田野完全由乡绅掌控,基层百姓很难知道朝廷的旨意,这就是所谓的皇权不下县的由来。

朱慈烺打算彻底结束这个局面,首先将地方行政和军权彻底剥离,然后按照后世的省、市、县、镇、村进行划分,确保中央的政令能到达最基层。

这只是基本构想,朱慈烺打算在形势稳定下来之后,在同内阁商议地方的行政体制改革计划,然后选出试点的省份。

朱慈烺登基第二天,便公开了早已制定好的内阁、军机处和六部的人员名单,顿时引起朝野哗然,原本在山东的北阁,竟然只有方岳贡一人入阁。

黎玉田和王永吉,从山海关跟随太子一路到山东,竟然被排除在内阁智之外,是很多人万万没有想到。

真正的原因,其实只有朱慈烺知道,两人能力虽然不错,但在原本历史却是投降了清廷,并为其效力,后来被乾隆列入了贰臣传之中。

而南阁的史可法、高宏图、姜曰广、袁继咸等人,却是在原本历史上殉节尽忠之人,朱慈烺虽然不会追究上个时空的事。

但内阁作为大明的最高行政机关,除了能力之外,其成员操守也非常重要,能为国家舍生取义,至生死于度外之人才有资格做内阁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