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众将大惊失色,纷纷上前欲搀扶。
在他们心目中,侯赛因·优福犹如神明般的存在,智谋百出,胆识过人。即便天崩地裂,他也从未皱过眉头。
此刻见他摇摇欲坠,连站立都成问题,众将岂能不惊?
“无妨。”侯赛因·优福强自镇定,挥手示意众将退下。他虽心惊,却未慌乱,沉声道:“容我思量。”
帐内顿时鸦雀无声,众将屏息凝神,生怕惊扰了他的思绪。
侯赛因·优福眉头紧锁,目光时而锐利如刀,时而飘忽不定。随着思绪深入,他脸上的神色愈发凝重。
同样一则唐军越过积石山的消息,对安西都护府和大食帝国的影响却截然不同。
对安西都护府而言,这主要是个好消息,意味着唐朝欲速战速决,早日调兵西域。虽有打乱部署之虞,但调整起来并非难事。
然而对大食来说,这消息却如晴天霹雳,令侯赛因·优福震惊不已。
其一,这彻底打乱了他的全盘谋划。虽然以他的才智,重新布局并非难事,但毕竟要耗费心血。
其二,更令他心惊的是这背后透露的战略意图。唐朝显然要速战速决,不给他可乘之机。
若按原计划在大非川决战,战事至少还要持续半年。这期间他本可以稳固后方,特别是揪出舒克永绝后患。
但唐朝这一记雷霆出击,直捣吐蕃腹地,分明是要提前结束战事。一旦吐蕃覆灭,唐军主力必将挥师西进,与大食争夺西域。
届时,大食的兵力优势将荡然无存。原本他最大的筹码就是能集结数十万大军进攻安西都护府,若非后方不稳,他早已付诸行动。
一旦失去兵力优势,面对唐军强悍的战力,侯赛因·优福能否攻入西域都成问题。即便侥幸得手,也必将付出惨重代价。等到兵临河湟之时,恐怕已是强弩之末。
更棘手的是,侯赛因·优福后方尚未稳固。
若此时贸然出兵西域,与安西都护府全面开战,势必给舒克可乘之机。
这个心腹大患必定会趁机作乱,袭扰后方。更可怕的是,舒克极可能获得唐朝暗中支持,届时后方的威胁将成倍放大。
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粮草补给线必然绵延千里。西域贫瘠,难以维持大军补给,必须从后方运输。这正是舒克下手的最佳时机。
思及此处,侯赛因·优福只觉头痛欲裂,手指不自觉地揉着太阳穴。
若不出兵,将错失最后战机。待唐朝腾出手来大举西进,他的处境将更加艰难。最稳妥之计本该是再稳固后方,但时间已不容许。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纵然后方不稳,侯赛因·优福眼中精光暴射,已然下定决心。众将领见状,无不挺直腰板,士气高昂。
“很好!”侯赛因·优福满意地点头,声如洪钟:“数十年来,打进唐国、占领唐国、奴役唐国,是我们的夙愿。今日,我们就要实现先辈的宏愿!集结大军,打进唐国!”
“打进唐国!打进唐国!”众将领热血沸腾,仰天长啸,声震九霄。
军令如山,大食军队迅速集结。布哈拉城外转眼间营帐连绵,二十万大军已整装待发。这还只是先锋,更多部队正从各地火速赶来。
“哒哒”的马蹄声中,侯赛因·优福骑着一匹神骏的阿拉伯战马缓缓而来。
金盔金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天神下凡。将士们目光炽热,注视着他们的统帅。齐亚德等将领紧随其后,在阵前勒马而立。
侯赛因·优福目光如炬,扫视着这支信仰武装。只见每一个士兵都昂首挺胸,眼中燃烧着狂热的火焰。他满意地点头,声音如同雷霆般炸响:
“安拉忠诚的仆人们!安拉赐予我们神圣使命,那些亵渎真神的唐国人,必须用鲜血来赎罪!”
“安拉!安拉!”
二十万把弯刀同时出鞘,寒光映日。狂热的呐喊声震得苍穹都在颤抖。这支由狂热信徒组成的军队,为了信仰可以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
“唐国人亵渎真神,只配做最低贱的奴隶!”侯赛因·优福的声音陡然拔高,“我们要让他们世代为奴!为我们织造华美的丝绸,酿造醇香的美酒,种植芬芳的香料,栽培清香的茶叶!要让他们跪着献上所有的金银珠宝!”
“唰!”
弯刀出鞘,在空中划出炫目的弧光。侯赛因·优福怒吼道:“唐国人只配做奴隶!这是安拉的旨意!”
“唐人只配做奴隶!”二十万大军的血液彻底沸腾。
那个传说中的黄金国度,遍地丝绸、瓷器与香料的东方天堂,早已让无数西方征服者魂牵梦萦。
从亚历山大大帝到优素福,多少英雄折戟沉沙。如今,他们终于要完成这个千年夙愿!
侯赛因·优福的弯刀如闪电般劈向东方,刀锋所指,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
“驾!”
他一马当先,金色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身后,二十万铁骑如潮水般涌向东方,马蹄声如同滚滚惊雷,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从高空俯瞰,这支大军如同黑色的洪流,正向着旭日东升之处奔涌而去。
在更遥远的地方,更多接到军令的大食军队,正如百川归海般向着东方集结。
-------------------
麟德殿内,金碧辉煌。李隆基斜倚在龙椅上,手指随着乐声轻轻叩击扶手。
殿中央,杨贵妃领着一队宫女翩然起舞,广袖翻飞间,宛若九天仙子临凡。
“陛下!陛下!”高力士疾步进殿,手中捧着一份军报,“前线急报!”
“呈上来。”李隆基眉梢一挑,笑意盈盈,“定是好消息。”
展开军报,李隆基龙颜大悦,朗声笑道:“果然是天大的喜讯!歌舞暂歇,你们都退下吧。高力士,速传陈玄礼、李林甫和太子觐见。”
高力士躬身领命,快步退去。
杨贵妃轻挥玉手,众宫女鱼贯退下。她莲步轻移,带起一阵香风,来到御前柔声问道:“陛下这般欢喜,可是吐蕃已平?”
“虽未全功,却也指日可待。”李隆基将军报递给杨贵妃,眼中闪烁着胜利的光芒,“爱妃且看,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杨贵妃伸出纤纤玉手,却又迟疑地收回:“臣妾不敢妄议朝政...”她深知不干政是自己得宠的重要原因。
“无妨。”李隆基笑道,“此事已非机密,朝野皆知。”
杨贵妃这才接过军报,细看之下不禁惊呼:“逻些城已被合围?吐蕃平定在即!臣妾恭贺陛下!”
“哈哈!”李隆基开怀大笑,“虽未全胜,却也胜券在握。爱妃且去备些美酒佳肴,朕要与众卿痛饮一番。今日,就当是庆功宴了!”
杨贵妃盈盈一礼,款款退下。不多时,陈玄礼、李林甫与太子李亨鱼贯而入,齐齐向李隆基行礼。
李隆基却故作神秘,冲三人挤眉弄眼,偏不开口。这般作态,倒把三位重臣弄得一头雾水,面面相觑。
“陛下,可是吐蕃前线传来捷报?”李林甫不愧是朝中老狐狸,眼珠一转便猜中七八分。
“爱卿果然机敏。”李隆基龙颜大悦,拍案道:“李乾不负朕望,已将逻些城团团围住,数十万吐蕃军民尽成瓮中之鳖!”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三人齐声拜贺,殿中顿时喜气洋洋。
太子李亨却面露困惑:“父皇,儿臣愚钝。李乾既已围城,为何不一鼓作气攻下逻些?以唐军之勇,破城当不在话下。”
“亨儿啊,”李隆基眉头微蹙,语重心长道:“为君者当思虑周全。若此时强攻,吐蕃必作困兽之斗。狗急尚且跳墙,何况数十万军民?届时我大唐儿郎,不知要折损多少...”
话到此处,李隆基目光深远,似已穿透宫墙,望见那千里之外的战场:“李乾此举,正是要以逸待劳。待城中粮尽,军心涣散,再一举破城,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