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 第277章 意外的联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乾与李林甫的联手并非首次。平定吐蕃之战时,李林甫便负责粮草调度,两人配合默契,确保大军后勤无忧。

而今扳倒杨氏,已是他们第二次联手。此刻,他们第三次并肩而行,为百姓讨回公道。

两人并肩朝皇宫走去,沿途所见令人称奇,往日里势同水火的大臣们,此刻竟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热烈讨论着如何彻底摧毁杨氏的名声。

要知道,杨氏虽已覆灭,但在李隆基心中仍是宠臣,唯有让皇帝认清杨氏真面目,才能真正还百姓公道。

最令李乾震惊的是,太子李亨与安禄山这对死敌,此刻竟也凑在一起,谈笑风生如同多年挚友。要知道,安禄山曾当众羞辱太子,两人本该不共戴天。

“都过来!”安禄山肥厚的双掌一拍,声如洪钟。群臣闻言却畏缩不前,这位凶名在外的胡将,谁人不惧?

“我安禄山是胡人,生性粗鲁,你们瞧不起我,我心里清楚。”安禄山环视众人,直言不讳:“你们中有不少人在我手里吃过亏,恨不得将我生吞活剥。我安禄山不是好人,杀人如麻,这辈子没做过几件善事。但今日,我定要为被杨氏欺凌的百姓讨个公道!谁若阻挠——”他眼中寒光一闪,“我安禄山的为人,你们是知道的。”

群臣虽对这位杀神恨之入骨,却不得不承认他言之有理。众人纷纷应和:“安大人所言极是,我等正有此心。”

更令人意外的是,太子李亨竟上前与安禄山并肩而立,掷地有声:“本太子今日把话撂在这里,若不能为百姓讨回公道,这太子之位不要也罢!”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安禄山诧异地瞥了太子一眼,群臣更是震惊不已,放弃太子之位,就等于放弃未来的皇位啊!

“诸位定在疑惑,本太子为何如此决绝?”太子目光如炬,环视众人:“只因若不能还百姓一个公道,本太子寝食难安,愧对天下!”

“太子英明!”群臣齐声高呼。

安禄山难得地赞许道:“太子此言,深得我心。”

李林甫也迈步上前,眼中精光闪烁:“太子与安大人所言,正是本相所想。谁若不尽心,休怪本相无情!”他那如刀的目光扫过之处,群臣无不头皮发麻。

“既然诸位都无异议,那便早朝进谏。”李乾朗声道。

“好!”群臣响应道。

当群臣列队进入含元殿时,李乾虽官阶不高,却被李林甫、太子和安禄山一致推到了最前列。

李乾本不愿站在前列,但在众人坚持下,只得勉强应允。毕竟,这位平定吐蕃的大英雄若站在后排,确实说不过去。

“陛下驾到!”高力士尖细的嗓音划破朝堂的宁静。

李隆基头戴冕旒,身着明黄龙袍,步履轻盈地步入大殿。他神采奕奕,整个人仿佛年轻了十岁。=

“参见陛下!”群臣齐声行礼。

“免礼。”李隆基挥袖示意,却并未落座。他目光扫过群臣,最后停留在李乾身上,眼中满是赞赏。今日本该是封赏平定吐蕃功臣的喜庆朝会,李隆基对这位功臣格外期待。

“陛下,臣有本奏!”李林甫突然出班,声音洪亮得几乎震耳。

“哦?说吧。”李隆基漫不经心地挥手,以为这位善于逢迎的宰相又要献上什么锦上添花的提议。

然而——

“臣要弹劾杨氏满门!”李林甫语出惊人。

“好...什么?你要弹劾杨氏?”李隆基一时语塞,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万万没想到,这个向来察言观色的宰相,今日竟会提出如此不合时宜的谏言。

弹劾杨氏某个人尚可理解,但要弹劾整个杨氏?这未免太过兴师动众!

李林甫能稳坐相位多年,靠的正是对皇帝心思的精准把握。他向来只做李隆基喜欢的事,只说李隆基爱听的话。但凡皇帝稍露不悦,他立刻就会改弦更张。

可今日,面对李隆基明显的不悦,李林甫却昂首挺胸,再次高声道:“陛下,臣弹劾的是杨氏满门!”他特意加重了“满门”二字,生怕皇帝听不明白。

这一次,李隆基听得真真切切,没有半点错觉。他眉头骤然竖起,如同出鞘的利剑,脸色阴沉得可怕:“为何?你为何要弹劾杨氏?还是满门?”

皇帝的声音里透着刺骨的寒意,那股凌厉的杀气让整个大殿的温度仿佛骤降。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兆。

虽然李隆基将杨氏降级,但那不过是权宜之计,并非真要处置杨氏。此刻李林甫的谏言,彻底点燃了皇帝的怒火。

若在往日,群臣见此情形必定噤若寒蝉。可今日却大不相同,只见满朝文武昂首挺胸,齐声高呼:“臣等附议!”

“你们......”李隆基难以置信地环视群臣。他虽已不复当年精明,但对朝中派系了如指掌。李林甫、太子、安禄山、杨国忠各自为政,向来水火不容。今日这般空前团结,实属罕见。

“陛下,杨氏仗着后宫恩宠,横行霸道,作恶多端,人神共愤!”李林甫声音激昂。

“哦?”李隆基眼中寒光闪烁,“照你这么说,杨氏就该死绝了?”

“正是!”李林甫竟毫不退让。

“那你说说,杨氏都做了什么!”李隆基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若在平时,李林甫早该察言观色、改弦更张。可今日他却恍若未觉,将杨氏的累累罪行一一道来。

“荒谬!”才听了几件事,李隆基便暴怒如雷,如同一头受伤的猛兽般咆哮。他猛地一拍龙案,震得案上笔墨纸砚齐齐跳起:“朕不信!杨氏怎会做出这等禽兽不如之事!”

大殿内鸦雀无声,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所有人都屏息以待,想看看这场君臣对峙将如何收场。

李林甫却面不改色,继续道:“陛下若不信,不妨问问满朝文武,或是召来长安百姓一问便知。”

这一刻,李隆基终于意识到,今日的朝堂已非往昔。那个他一手掌控的朝堂,正在发生某种他无法理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