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小念晨用力点头,“他们都在笑,还在鼓掌呢!老师还给我发奖状了!”她又跑过去把奖状紧紧抱在怀里。
周屿和晨曦看着女儿兴奋的样子,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和成就感。周屿补充道:“爸,妈,你们没看到,晨晨在台上一点都不怯场,台词一句没错,比我们俩都稳。”
晨曦也笑着点头:“是啊,临场还自己加了动作,特别棒。”
为了庆祝表演成功,苏窈宣布晚餐加菜,做了满满一桌小念晨爱吃的菜:糖醋排骨、虾仁蒸蛋、清炒西兰花,还特意用模具把米饭做成了可爱的小熊形状。
饭桌上,话题自然还是围绕着才艺秀。小念晨一边啃着排骨,一边还在回味:“那个穿蓝色裙子的姐姐,弹钢琴真好听。”“还有跳恐龙舞的乐乐,他摔了一跤,但是马上爬起来了,也没哭……”
大人们听着她稚气的讲述,感受着她从这次活动中获得的快乐和小小的成就感,都觉得无比满足。
晚饭后,小念晨郑重其事地把奖状贴在了客厅墙上她专属的“作品展示区”,那里还贴着她画的画和得到的小贴纸。她退后两步,歪着头欣赏了一下,满意地点点头。
接着,她又拿起苏窈的手机,非要给姑姑暮云打视频电话,亲自报告这个好消息。
视频一接通,她就举起奖状,凑到镜头前:“姑姑!看!晨晨的奖状!”
暮云在那边很配合地发出惊叹:“哇!晨晨太棒了!表演成功啦?快告诉姑姑,你是怎么打败大灰狼的?”
于是,小念晨又声情并茂地讲了一遍,周屿和晨曦偶尔在旁边补充几句,视频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暮云和林薇都夸她是“大明星”,约定周末回来要给她带庆祝礼物。
接下来的几天,“表演”的余热还在持续。小念晨时不时还会戴上那个砖头小猪的头饰,在家里即兴表演一番片段,亮亮就成了她最忠实的观众,每次都会摇着尾巴围着她转。
幼儿园的老师也反馈说,这次活动后,小念晨好像更开朗了,在班上更愿意表达自己了,还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三只小猪”的游戏,分配角色呢。
晨曦和周屿听到后,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他们发现,这次小小的家庭活动,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上台的体验,更多的是一种家庭共同完成一件事的凝聚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自信。
周末,暮云和林薇果然带着礼物回来了。除了给小念晨买了一个新的、更精致的公主城堡拼图之外,还带来了一本精美的相册。
“噔噔噔噔!看这是什么!”暮云神秘地拿出相册。
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那天才艺秀的照片!原来,苏窈之前把老师发在班级群里的活动照片和视频,还有他们自己拍的一些后台花絮,都悄悄发给了暮云。暮云特意挑选冲洗了出来,做成了这本纪念相册。
有他们一家三口上台前互相打气的照片,有表演时周屿夸张吹气的瞬间,有小念晨叉着腰一脸自信的特写,有谢幕时鞠躬的样子,还有她手捧奖状、笑容灿烂的照片……每一张下面还细心地贴了手写的小标签,写着日期和简单的话。
“这是勇敢的砖头小猪”、“大灰狼被打败啦!”、“我们的小小艺术家”……
小念晨惊喜地一页一页翻看着,小手指轻轻摸着照片上的自己:“哇!是晨晨!”
大人们也围在一起,看着照片,回忆着当时的细节,笑声不断。这本相册立刻成为了小念晨的宝贝,每天晚上睡前都要翻一翻。
日子又恢复了平时的节奏,但似乎又有些不一样。小念晨变得更加愿意尝试新事物,遇到一点小困难,比如拼图拼不上,以前可能会有点着急,现在则会自己给自己打气:“我是砖头房子小猪,我不怕!”
然后继续努力。
家庭氛围也更加融洽。经过这次合作排练和表演,周屿和晨曦感觉彼此之间以及和女儿之间的互动又多了一份默契和乐趣。他们约定,以后要多创造一些这样的“家庭项目”,不一定是为了表演,只是为了享受一起做一件事的快乐。
这天晚上,给小念晨讲完睡前故事,晨曦亲了亲她的额头:“宝贝,爸爸妈妈为你感到骄傲。不仅仅是因为你表演得好,更因为你努力练习,认真准备,而且在台上那么勇敢。”
小念晨眨巴着大眼睛,小声问:“妈妈,我们以后还能一起表演吗?”
“当然可以啊!”周屿靠在门边笑着说,“只要晨晨想,爸爸妈妈随时奉陪。我们可以表演新的故事,或者唱歌跳舞,都行!”
“嗯!”
日子继续平稳而温馨地流淌着,像一首轻快悠扬的田园诗。才艺秀带来的兴奋感渐渐沉淀,转化为小念晨眉宇间一抹更明亮的色彩和家里时常回荡的、更欢快的笑声。
周六的清晨,阳光透过纱帘,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小念晨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客厅,踮起脚小心地摸了摸墙上贴着的奖状,然后又抱起茶几上的相册,窝在沙发里一页页地翻看,小嘴里还念念有词:“这是爸爸做大灰狼……这是晨晨……这是妈妈……”
苏窈从厨房出来,看到这一幕,心软得一塌糊涂。“我们的小明星起床啦?快来吃早餐,外婆做了你最爱吃的奶黄包。”
早餐桌上,小念晨忽然宣布:“外婆,我今天还想玩三只小猪的游戏!”
“好呀,”苏窈笑着给她倒上温牛奶,“那你想怎么玩?”
“我要盖一个真的砖头房子!”小念晨语出惊人,眼睛亮晶晶的。
陆砚京正好走过来,听到后哈哈大笑:“真的砖头房子?那可得找泥瓦匠师傅了。不过,我们可以用积木盖一个更漂亮的城堡,怎么样?”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小念晨的响应:“好!盖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