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医务室里弥漫着熟悉的消毒水和草药混合的气息,但陈小满的眉头却紧紧锁着。

药柜里几味关键药材日益见底,采购科传来的消息一次比一次严峻——药材短缺,已成燃眉之急。

他盯着空荡荡的格子,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忽然,一个念头如电光石火般闪过脑海。

“安爷爷!”他眼睛倏地一亮,或许,那位见多识广的老人,会有办法。

下班铃声刚响,陈小满便匆匆骑上自行车,车轮碾过傍晚的街道,直奔安爷爷家的小院。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安爷爷正坐在院中的藤椅上喝茶。

听完孙女婿焦灼的来意,安爷爷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他放下茶杯,缓缓道:“法子嘛,倒是有。

只是这药材金贵,需要用到特殊的种植技巧,寻常法子养不活。”

昏黄的灯光下,安爷爷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将那些深藏于岁月中的种植秘诀娓娓道来。

他时而比划,时而停顿,眼神里是岁月沉淀的智慧之光。

最后,他颤巍巍地从里屋捧出一个用蓝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本子,郑重地交到陈小满手中。

“喏,这是我早年摸索时记下的笔记,关键处都在上面了。

能不能成,就看你们的造化了。”

陈小满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布包,如同捧着一份稀世珍宝,心头那沉甸甸的石头仿佛被撬动了一丝缝隙。

第二天一早,他便迫不及待地找到妻子安雨琪商量。

安雨琪听着丈夫的讲述,看着那本泛黄的笔记,秀气的眉眼也亮了起来。

她出身于赫赫有名的中医世家——祖父安老爷子是誉满全国的国医圣手,父亲是市中医院某科室的主任,母亲也是资深的护士长。

从小耳濡目染,她深知这笔记的分量和丈夫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这是大事,得发动大家的力量!”她立刻支持道。

两人随即找到采购科的同事们。

当陈小满把爷爷的方法和笔记展示出来,并说出进山寻找野生种源的打算时,原本被短缺阴云笼罩的采购科瞬间沸腾了。

“太好了!

有安老圣手指点,肯定有门道!”

“对!进山找去!

总比干坐着强!”

“算我一个!”大家群情激昂,纷纷响应。

几天后,一支由陈小满、安雨琪带队,采购科骨干组成的寻药小队,背着行囊和工具,踏入了莽莽苍苍的深山。

山路崎岖,荆棘遍布,但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希望的光。

他们互相扶持,仔细搜寻着每一片可能孕育珍稀药草的角落,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找到它,解决危机!

希望如同林间的晨雾,时浓时淡。

在密林中风餐露宿、披荆斩棘地搜寻了数日后,疲惫开始侵袭每一个人。

就在士气有些低落时,一处被浓密藤蔓和嶙峋怪石遮蔽的隐秘山谷,向他们敞开了怀抱。

拨开最后一片遮挡视线的阔叶,几株形态奇特的植物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叶片形状,茎秆色泽,甚至隐约散发的独特药香,都与爷爷笔记中描绘得一模一样!

“找到了!就是它!”陈小满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他蹲下身,手指小心翼翼地拂过那翠绿的叶片,连日来的辛劳和心头的重压在这一刻化为巨大的兴奋与希望。

解决药材危机的曙光,终于穿透了厚厚的阴云!

当陈小满终于能暂时停下奔波的脚步,稍稍喘口气时,日历已经翻过了半个月。

他拖着疲惫却满足的身体回到家,脸上带着山林间阳光的印记和掩不住的倦色。

安雨琪迎上来,看着他明显清减的脸颊和眼底的红血丝,心疼得蹙起了眉,柔声道:“辛苦了,当家的。”

陈小满笑着摇摇头,那笑容虽然疲惫,眼神却异常明亮清澈,充满了信念的力量:“不辛苦。

能为国家,为病人解决点实际问题,这点辛苦算什么?”

他语气平淡,却字字千钧。

为了抓住这来之不易的希望,中医医务室做出了一个艰难却必要的决定:暂停部分日常看诊,集中人力物力,开始尝试按照爷爷笔记上的方法,培育这批珍贵的种苗。

作为核心发起人和最熟悉情况的人,陈小满责无旁贷地担起了重任,从此开启了“朝五晚九”

的模式,天天早出晚归,一头扎进山里,观察记录,调整方案,精心照料着那些寄托着无数希望的嫩芽。

山风凛冽,山路崎岖,日复一日的辛劳自不必说。

唯一让安雨琪稍感安慰的是,无论多晚,山路上总会亮起那道熟悉的手电光,陈小满总会带着一身露水和泥土的气息踏进家门。

她常常倚门而望,对着夜空或是对着闺蜜小声念叨:“他要是敢连家都不回,看我不‘好好’跟他说道说道……”

这看似抱怨的低语里,藏着的尽是化不开的牵挂与疼惜。

她知道丈夫的坚持是为了什么,也明白自己背后那个声名显赫的中医世家所赋予的责任与期待,她能做的,就是在灯火阑珊处,为他留一碗热汤,点一盏归灯。

而大山深处,那些承载着希望的幼苗,正在特殊的“呵护”下,顽强地汲取着阳光雨露,静待破土成材的那一天。

危机尚未完全解除,但希望的火种,已然在深谷的沃土与人的心田间,悄然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