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间,陈中华已在药香与家人的呵护中长成了个虎头虎脑的小娃娃。
家里的日子在陈小满的奔波与安雨琪的精心打理下,平稳而充满希望地向前滚动着。
这天清晨,陈小满特意换上了一身笔挺的深蓝色中山装。
这衣服平时很少穿,只在重要的场合才会郑重地拿出来。
他仔细地扣好每一粒扣子,对着镜子理了理衣领,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和期待。
今天,是他走进焕然一新的轧钢厂医务处的第一天。
没错,不再是“医务科”,而是正式升级为“医务处”了。这个变化,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改变,更是厂里对医疗卫生工作日益重视的体现,也是对他们这个小团队过去几年,尤其是克服药材危机、成功培育出急需药材所作贡献的认可。
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厂区。
熟悉的道路尽头,那栋承载着无数工友健康记忆的小楼,门楣上已然挂上了崭新的“医务处”铜牌,在晨光下反射着沉稳的光泽。
走进门内,内部空间也经过了重新规划和简单的整修,比以往更显整洁宽敞。
空气中消毒水的气味依旧,但似乎又添了几分“新”的气息。
诊室的门开着,里面一个熟悉的身影正伏案写着什么。
听到脚步声,那人抬起头,露出一张年轻却已褪去青涩、带着沉稳笑容的脸,是陈倩。
她身上穿的,不再是护士的白色罩衫,而是一件干净利落的白色医生工作服,胸前口袋里插着一支钢笔,整个人的气质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陈医生,早!”陈小满微笑着打招呼,语气里带着欣慰和鼓励。
“陈科长早!”陈倩立刻站起身,脸上也洋溢着喜悦和一丝新身份带来的紧张与自豪。
她的称呼也变了。
医务处升级,陈小满作为负责人之一,职务自然水涨船高,成了“陈科长”。
陈倩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在药材危机期间的出色表现以及后续的学习提升,终于通过了考核,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医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医生工资和处方权。
这对于她个人和整个医务处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一步。
“廖护士长呢?”陈小满环顾了一下,诊室里只有陈倩一人。
“佳佳姐在处置室整理器械呢。”陈倩回答道。
说到廖佳佳,两人眼中都掠过一丝感慨。
医务处升级了,人手编制却暂时没有同步大幅增加。
随着陈倩晋升为医生,原本的护理岗位,如今只剩下廖佳佳一个人支撑了。
这意味着她的工作量比以前大了许多,从打针换药、消毒器械、管理药房到协助医生、维护诊室环境,几乎都要靠她一人忙活。
这个性格爽利、手脚麻利的姑娘,默默地扛起了这份重担,成了医务处不可或缺的“大管家”。
陈小满点点头,心里对廖佳佳的付出充满感激,也盘算着后续争取增加人手的事。
他走进自己的新办公室,一间比以前稍大些、陈设依旧简朴的房间。
窗明几净,桌上摆放着简单的文具和一盆安雨琪特意给他带来的、据说能提神醒脑的绿植。
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厂区渐渐苏醒的忙碌景象。工友们的身影在晨光中穿梭,机器的轰鸣声隐隐传来。
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再次涌上心头。
医务处升级了,意味着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不仅要保障好全厂职工的基本医疗和应急处理,还要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预防保健水平,如何更好地守护好这些为国家建设挥洒汗水的劳动者们的健康。
而此刻,在陈家温馨的小院里,则是另一番景象。
安雨琪正抱着咿咿呀呀学语的陈中华,在院子里晒太阳。
小家伙挥舞着小手,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明亮的世界。
安雨琪的脸上带着母性的柔和光辉,轻声细语地逗弄着儿子。
她还没复工上班,厂里和家里都理解,让她安心在家照顾幼子。
陈大昌乐呵呵地在一旁侍弄着他心爱的几盆花草,时不时逗逗孙子。
陈母则在厨房忙碌,两个小丫头,如今也长高了不少,像两只勤劳的小蜜蜂,帮着奶奶摘菜,或者拿着小抹布,煞有介事地擦着桌凳,努力为妈妈分担着家务。
家里的气氛宁静而满足,充满了烟火气的幸福。
陈小满收回目光,坐回办公桌前,翻开一份新的工作计划。
他脑海中既有对医务处未来发展的蓝图,也萦绕着家中妻儿老小的温馨画面。
升级的医务处,是新的起点,也是新的挑战;而家里那份安稳的幸福,则是他拼搏路上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归处。
他深吸一口气,提起了笔,开始书写医务处新篇章的第一行。
窗外的阳光,正好落在他深蓝色的中山装上,映照出一个肩负责任、充满干劲也心怀暖意的身影。
咚咚咚!!
办公室门口突然传来敲门声。
“请进。”陈小满说了一声,随后在办公椅上坐了下来。
吱呀!!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廖佳佳迈步走进了办公室,对着陈小满笑道:“陈科长,听倩姐说你找我有事儿?”
“嗯。”陈小满点了点头,指了指对面的椅子道:“先坐下再说。”
“哦。”廖佳佳应了一声,随后在对面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