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寿宫在偌大的皇宫,像是一条小船在巨浪里不停的上下起伏。
朱内官端着蜡烛小心的朝太后那边走去,看着慈寿宫的冷清,就想起了先帝还在时这里的热闹场景,又瞧了一眼现在的门可罗雀,苦笑的摇了摇头,叹一句人走茶凉。
也为自己感到无奈,\"唉\",自己好不容易熬到太后娘娘身边第一人,结果却落的这么一个无人问津的下场。
先帝在时自己在宫中行走,除了官家身边的刘内官,就属自己最大,走到任何地方,满宫里的太监宫女那个不恭恭敬敬称自己一句朱内官。
哪像现在出门居然被皇后娘娘身边的一个小崽子给指手画脚的,像当初他还在御花园里扫落叶,对自己是毕恭毕敬。
现在一朝翻身就开始骑我脑袋上了,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简直是小人得志,想着又在心中狠狠的啐了他一口。
转念一想朱内官又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太后和公主都明里暗里被她们欺负,自己这个奴才受这点委屈算的了什么。
抬眼看了一眼太后娘娘,就看见她有拿着先帝送她的簪子一动不动的看着,心道一声可怜啊!
先帝那么仁善的一个人,为何就没有一个皇子呢!
哪怕不是太后娘娘亲生的,那的得尊称太后一声嫡母,好好供养太后。
哪像这个不仁不义忘恩负义的官家,继承了先帝的帝位,又不好好代官家的妻女,前段时间更是要认回自己的生父,简直是狼心狗肺,小人…………
\"朱内官。\"
\"娘娘老奴在!\"
突然响起的声音打断了朱内官的沉思,急忙端着蜡烛就快步走到太后娘娘的身边,轻轻把蜡烛放在旁边。
这才低声说道:\"娘娘又何事吩咐奴才?\"
\"我宫里的宫女们,应该都到了出宫的年纪了吧!\"
\"劳娘娘挂记,都差不多到了出宫的年纪了。\"
太后娘娘听到眼神微动,前朝官家把持朝政,几乎要把先帝生前的辛苦颁布的仁政全部推翻。
那可是先帝这么多年辛苦经营利国利民的好局面啊!我不能让先帝的心血就这么被官家给毁了。
太后眼神逐渐凌厉起来,既然官家能通过赐婚瓦解世家的联系,那我也一样能通过赐人,给他们找点麻烦。
心中有了决定的太后对着朱内官询问道:
\"你说我把他们赐给京中的将军们如何?\"
\"娘娘她们定然是欢喜的啊!有娘娘这么怜惜我们,为我们考虑的主子,她们要是知道这个消息定然喜极而泣。\"
太后话语刚落,朱内官就迫不及待的替宫女感谢太后的恩情,心中也同样升起了期待。
像他们这种在宫里当值得宫女太监,虽然说在宫外行走让人高看一眼,但也因为是在宫内当值的。
最怕的就是老来无依,所以当值期间都会存好银钱,等到老了出了宫有钱让侄子为自己养老,或者认个义子。
宫女稍微好一点,但也要25岁才能出宫,可女子一般是十五六岁就嫁了人,二十五再出宫,也只能商人做继室。
或者心气高的梳了头发给在大家族里,给人当教养嬷嬷,因着是皇宫出来的规矩礼仪都是一等一的,所以大把人家为女儿请,只是以后老了不知是何结局。
朱内官心中涌起了一丝感动,不管太后有什么想法,太后能为身边的宫女的以后着想。
朱内官也对以后升起了一丝希望,太后娘娘这是给了她们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啊!
太后是要把她们赐给沈家和顾家这种世家,能做宫女的都是良家子,又是太后赐婚的,进府也定然会给一个贵妾的名分,不然也有损太后的脸面。
看在太后的脸面上,进府后他们也定然会好生对待供养,要是再生一个半个子嗣可是福气满满。
即使没有孩子,有太后赐婚以后她们也会锦衣玉食仆人伺候的过一辈子的,这比出宫自己谋生前程好太多了。
\"你这嘴可真是,她们伺候我这么多年,给她们一个前程也是应该的……\"
太后看着底下伺候自己这么多年的朱内官,难得这么喜形于色,也是跟着笑了一下,安抚道:
\"你放心,她们有的你也会有,你伺候我这么多年,我都是看在眼里的……\"
太后娘娘看着这个跟在自己身边几十年的太监,心里也涌起了一丝感动,
\"等你老了,我也会给你好生安排的,不妄你伺候我一场。\"
\"呜,\"
朱内官嘴里发出一声细微的呜咽声,又马上消失,接着快速用袖子擦了一下眼角。
\"谢谢娘娘你惦记,奴才能伺候你这么好的主子是奴才的福气,奴才,奴才真是……\"
\"行了,别哭了,明天去把那沈家的和顾家的宣进宫吧!\"太后看着朱内官在底下还在不停的说着,也是很无奈,只能吩咐他做事,好让他别在哭了。
\"是奴才知道了,\"
\"等下,\"太后眉头一皱,像是想到什么一样,开口又叫住朱内官。
心道这皇后是个不服管教的,那小沈氏又是个粗鄙不堪的,顾氏又是个装模作样的,明天自己单独见她们。
她们三人定然一个鼻孔出气,自己可能会言语上吃亏,这事要是办不成,难免失了体面。
还是得找到能站在自己这边的帮手才行,太后娘娘不停在脑海里思索着可用之人。
英国公娘子,不行她现在是沈家姻亲,平宁郡主,也不行自上次后就失了心气……
思索一阵太后揉了揉眉心,还是没有找到一个身份口才适合的人。
正头痛时,突然灵光一闪,\"梁六郎的娘子盛墨兰。\"
梁晗,先帝在时有对他有提携之恩,而且他又三番五次帮自己,能看出是个知恩的。
而且盛墨兰和顾家娘子不合是盛京人尽皆知的事,梁六娘子口才又很是不错,顾家娘子从来就没在她面前占过便宜。
太后越想越可行,对着站在原地等待自己吩咐的朱内官道:
\"到时也把梁家六郎家的娘子一起请来。\"
\"是,太后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