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苓也是这样的想法,他点了点头,说道:“没错,下次约在了明天下午,我已经派人暗中监视他们了,放心,一个也跑不掉。”
白芷抬头看了一圈,“咦,大哥和清沅呢?他们不是跟你一起去的吗?”
“他们去做别的事了,你有没有看出来,清沅对大哥,有点不一样?”云苓勾了勾唇,“所以我给他们安排了其他任务,让他们能多点时间相处。”
白芷挑眉看了看他,说道:“清沅对大哥有意思,这我看得出来,但你这么热心...应该不光纯粹想撮合他们的吧?”
“被你看出来了,”云苓丝毫不觉得不好意思,“他毕竟曾经是我的情敌,虽然如今和我们在一条战线上,但我总是不那么放心,什么时候他开始了另一段感情,才能说明他是真的放下了,我也才能没有后顾之忧了,难道不是吗?”
“是是是,你说的都对,”白芷觉得有点好笑,不过心里也还是欢喜的,夹了一块排骨放在云苓碗里,笑颜如花的道:“你这两天辛苦了,多吃点。”
下午的时候,云苓带着六扇门的人都去了府衙,府衙的衙役们已经都被控制了起来,林栖梧带来的那些武林高手暂时假扮成了衙役,将府衙内外守的密不透风,云苓已经命凌霄去淮州城外调守驻军,只是四大粮行的老板都还没抓住,为防止他们得到消息,府衙的事暂时没有外传,从外面来看,还是一切正常。
云苓带着白芷来到大牢,吕雪松一夜之间仿佛瘦了不少,整个人都憔悴了,看到云苓过来,他立刻扑到栏杆旁,颤声道:“云捕头,我配合您,您说什么我都配合您,求您饶了我吧,我都只是听命行事啊。”
云苓示意看守大牢的人打开牢门,说道:“跟我去审讯室吧。”
吕雪松颤颤巍巍的站起身,跟在云苓身后,到了审讯室,一进去吕雪松就跪了,说道:“云捕头,我说,都是赵显仲指使我的,他给我传信,让我想办法在淮州把你们全部灭口,再伪装成意外,说皇上那边他会去安抚,绝对不会追究到我的责任,我...他的官比我大,我不听也不行啊,您大人有大量,就饶了小人一命吧。”
“你倒是识时务,知道眼下赵显仲不在这里,保不了你,不过吕雪松,你不要避重就轻,杀我这件事,我可以不追究,但是你知道,我想听的,并不是这件事。”云苓危险的眯起眼睛。
吕雪松惴惴不安的道:“那不知,云捕头您想知道什么事呢?小人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云苓从上首走下来,拿起旁边烧得通红的烙铁,朝上面吹了一口气,火星四溅,烙铁上泛着猩红的光芒,看得吕雪松惊恐不已,云苓淡淡的开口道:“少装傻,十年前,贪墨赈灾款粮的事。”
吕雪松倒吸一口凉气,跪着朝后退了两步,嗫喏道:“云捕头,您说的这件事,小人,小人不知。”
云苓勾唇笑了一下,眼底却没有一点笑意,他上前一步,弯腰靠近吕雪松的脸,烙铁的热度已经紧逼到了他的脸上,吓得吕雪松坐倒在了地上,听云苓说道:“连红鸾都知道的事,你告诉我你不知道?那是不是说,你的价值,还没有红鸾高?那我还为何留你?”
烙铁轻轻挨了一下吕雪松的耳朵,吕雪松立刻杀猪般的叫了起来,云苓只是轻轻触了一下就拿开了,他通常还是不喜欢动刑的,吓唬吓唬就可以了。
只是没想到,吕雪松可能是知道那件事一旦招了,他就一定小命不保了,纵然疼的哇哇乱叫,却还是一口咬定自己不知道十年前的事情,说那个时候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同知,根本接触不到那些事。
云苓站起身,说道:“你不说也没关系,反正外面还关着那么多人,都还没审呢,本捕头只是想给你个机会,你要知道,自己坦白,和被别人指证,结果可是不同的,还有,就算他们不知道,你的家人呢?或者说,你的府邸里,有没有藏着我想要的东西?”
吕雪松紧咬着嘴唇,内心在不断挣扎,云苓冷笑一声,喊道:“将他带下去吧,不用在他身上浪费时间,反正他的死罪,也跑不掉。”
立刻有人上前去拖吕雪松,吕雪松终于绷不住大喊道:“我招,我招。”
云苓一挥手,那人便把吕雪松又扔到了地上,吕雪松委顿在地上,过了好半晌,终于交代了起来。
原来当年水患,他的确只是淮州府衙里的一个小小同知,但他却是赵显仲的门生,也是靠着赵显仲的关系才走上的仕途,水患之后,高知府忙前忙后,安顿灾民,开棚施粥,处理尸体,预防瘟疫,很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实在分身乏术,所以就命当时任同知的吕雪松负责对接京城送来的赈灾粮款事宜。
这给了赵显仲和吕雪松最大的便利,他们利用这便利条件,偷梁换柱,将赈灾粮通过水路运往各个地县,牟取暴利,同时将低价收购来的劣质米粮混入赈灾粮里,拿来给灾民吃,至于朝廷拨下来的修筑堤坝的赈灾款,同样被他们用购买劣质石材的方法,以次充好,将省下来的赈灾款装入了自己的口袋。
事后,这件事被高知府发现,准备告发他们,那时赵显仲还在淮州,联合吕雪松,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扣下了高知府,同时诬告他一个贪墨赋税的罪名,在上头还没有下来查证之时,便下毒害死了高知府。
可怜高知府两袖清风,为了灾民劳心劳力,却不明不白的冤死狱中,幸好他当时已经有所警觉,安排了自己的家人混入流民的队伍里,携带着赵显仲他们贪墨的罪证,偷偷上京告御状,可没想到,终究还是被赵显仲发觉,在京城当中偷偷将他们一网打尽。
灾情稳定之后,赵显仲因为赈灾有功被提拔,在他的举荐下,吕雪松也摇身一变,成为了赈灾有功之人,顶上了当时空缺的淮州知府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