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鉴宝:我能穿越到70年代 > 第296章 我可以试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太好了。”陈建国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我这里正好有个案子需要专业人士帮忙,你有兴趣吗?”

韩云逸心中一动:“什么案子?”

“是一个倒卖古玩的案子,缴获了不少文物,但有几件真假难辨,需要专业鉴定。”陈建国解释道,“我父亲因为要避嫌不能参与,你能帮忙看看吗?”

“我可以试试。”韩云逸点头答应。

“那太好了,明天上午你有空吗?”

“有空。”

“那就这么定了,明天上午九点,到我们单位来。”陈建国留下地址后离开了。

韩云逸回到房间,心情复杂。没想到因为一个青花碗,竟然牵出了这么多事情。不过能帮助官方鉴定文物,对他来说也是个难得的机会。

下午,韩云逸按约定来到陈老家中。陈老住在一个老式四合院里,房间里摆满了各种古玩字画。

“小韩来了,快坐快坐。”陈老热情地招呼着。

韩云逸环顾四周,眼中满是惊叹:“陈老,您这里的东西都是真品吧?”

“大部分都是。”陈老笑着说道,“这些都是我这些年收集的,有些是朋友送的,有些是自己买的。”

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韩云逸从陈老那里学到了不少鉴定知识。陈老对韩云逸的见解也很赞赏,认为他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

“小韩,建国和我说了明天的事。”陈老提到了鉴定的事情,“那几件文物确实有些棘手,连我都不敢百分百确定。”

“陈老您都不确定?”韩云逸有些意外。

“是啊,其中有一件青铜器,工艺精湛,但又有些地方让人怀疑。”陈老皱着眉头,“还有一幅字画,笔法很像某位名家的手笔,但纸张和印章又有问题。”

韩云逸听得心中痒痒,很想亲眼看看那些文物。

“对了,听说明天还会来几位京城的专家。”陈老继续说道,“都是各大博物馆的权威人士。”

“那我去合适吗?”韩云逸有些担心。

“有什么不合适的?”陈老摆摆手,“鉴定文物靠的是眼力,不是资历。再说了,多几个人看看总是好的。”

两人聊到很晚才分别,韩云逸对明天的鉴定工作既期待又紧张。

第二天上午,韩云逸准时来到陈建国的单位。这是一栋老式办公楼,看起来很有历史感。

“小韩,你来了。”陈建国迎了出来,“其他专家还没到,我先带你看看那些文物。”

两人来到一间专门的库房,里面摆放着十几件古玩文物。韩云逸一眼扫过去,心中就有了大致的判断。

“这些都是从犯罪嫌疑人那里缴获的?”韩云逸问道。

“对,他们团伙作案,专门倒卖文物。”陈建国解释道,“其中有些明显是假货,但有几件让我们拿不准。”

韩云逸走到一件青铜器前,仔细端详起来。这是一个青铜鼎,造型古朴,纹饰精美,但韩云逸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这个鼎有什么问题吗?”陈建国注意到韩云逸的表情。

“工艺确实很精湛,但…”韩云逸用手轻轻敲了敲鼎壁,“声音不对。”

“声音?”陈建国有些疑惑。

“真正的古代青铜器,因为年代久远,敲击时的声音会比较沉闷。而这个鼎的声音太清脆了,应该是现代仿制品。”韩云逸解释道。

陈建国点点头:“有道理。那这幅字画呢?”

韩云逸来到一幅挂轴前,这是一幅山水画,署名是明代某位着名画家。画工确实精湛,但韩云逸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这幅画的笔法确实像那位画家的风格,但纸张是问题。”韩云逸指着画纸说道,“明代的纸张应该更粗糙一些,而这张纸太光滑了,明显是现代纸张做旧的。”

“你看得真仔细。”陈建国赞叹道。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说话声,陈建国出去看了看:“京城的专家到了。”

很快,三个穿着考究的中年人走了进来,领头的是一个戴眼镜的瘦高个。

“陈同志,我们来了。”瘦高个主动握手,“我是故宫博物院的李教授。”

“欢迎欢迎。”陈建国连忙介绍,“这位是我们请来的鉴定专家韩云逸。”

李教授看了看韩云逸,眼中闪过一丝轻蔑:“这么年轻?有什么资历?”

韩云逸心中不快,但表面依然平静:“确实没什么资历,只是略懂一二。”

“略懂一二就敢来鉴定文物?”李教授冷笑一声,“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陈建国有些尴尬:“李教授,韩同志的眼力确实不错…”

“算了,既然来了就一起看看吧。”李教授挥挥手,显然没把韩云逸放在眼里。

三位专家开始鉴定文物,韩云逸在一旁默默观察。很快,他们来到那个青铜鼎前。

“这个鼎不错啊。”李教授仔细端详着,“从造型和纹饰来看,应该是春秋时期的作品。”

“我也这么认为。”另一位专家附和道,“这种工艺水平,绝对是真品。”

韩云逸忍不住开口:“三位老师,这个鼎可能有问题。”

李教授转过头,不悦地看着韩云逸:“什么问题?”

“声音不对。”韩云逸重复了刚才的观点。

“声音?”李教授嗤笑一声,“鉴定青铜器靠的是工艺和纹饰,不是声音。你这是什么理论?”

“古代青铜器因为年代久远,内部结构会发生变化,敲击时的声音确实不同。”韩云逸据理力争。

“荒谬!”李教授断然否定,“我研究青铜器三十年,从来没听过这种说法。”

陈建国看着两人争执,有些为难。韩云逸见状,不再争辩,只是在心中暗自摇头。

接下来,三位专家又鉴定了那幅字画。

“这幅画确实是真品。”李教授很肯定地说道,“笔法、构图都符合那位画家的特点。”

“纸张也没问题,确实是明代的纸。”另一位专家补充道。

韩云逸又忍不住了:“三位老师,这张纸可能是做旧的。”

“又是你?”李教授有些恼怒,“你到底懂不懂?明代纸张就是这个样子的。”

“但这张纸太光滑了,真正的明代纸应该更粗糙一些。”韩云逸坚持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