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征战,粮草先行。
一场战事,需虑之因素众多,前期准备漫长,非一时冲动,即发兵远征。
近处或许能以速取胜,但千里之外,只能徐图之。
此乃古代战事攻城略地之因,必自外围城池始,逐一攻克。
若不解城池而绕道,粮草辎重难运,且过城池恐被截。
若意图绕过这些城池,直击心脏,恐怕会被众城联手歼灭!
“父皇近来与始皇帝颇为投缘啊?”
朱松闻言,不禁展颜而笑。
“提及始皇帝,我们险些将他遗忘!”
“既然已出关,自然也要让始皇帝领略一番塞外的风光!”
“大秦之时,这西域尚为蛮夷,未被始皇帝征服!”
朱元璋猛然忆起嬴政,随即取出朱松赠予的法器戒指,戴于指间。
无需刻意释放,嬴政的帝魂感知便随朱元璋戴上戒指而自动展开,朱元璋所见所闻,他皆能感知。
“此处何地?”
“似乎已离汉中府甚远?”
嬴政的声音在朱元璋脑海中响起,透着诧异。
朱元璋简述了自己与老九西征东察合台,欲收复西域之事。
嬴政听后,感慨万千!
“未料千年之后,寡人仍能目睹汉人开拓疆土之景!”
“寡人之大秦,北临匈奴,南接百越,西抵羌蛮,而今这西域,较之当年羌蛮,又当如何?”
听完朱元璋的解释,嬴政满怀期待地问道。
“如今的西域,与始皇帝之时大不相同!”
“羌蛮、匈奴早已不复存在,或许仅余稀薄血脉相承!”
“这东察合台,有黄金家族血脉,草原牧民亦多留匈奴血统!”
朱元璋笑言解释。
“大漠隔壁之景,与关内大相径庭,称之不毛之地亦不为过!”
嬴政望着窗外无垠的戈壁,感叹不已。
身为始皇帝,嬴政怀抱壮志,渴望一统天下于大秦之手。
“纵然是始皇帝,亦难逃时代之束缚!”朱松闻言,不禁失笑。
“你竟能听见寡人之言?”嬴政愕然。
“此法器戒指乃吾所炼,且你仍被吾拘于灵戒之中,吾岂会不知?”朱松淡然回应。
嬴政默然。
他原以为与朱元璋的对话,朱松无从知晓。
“你所言时代束缚,究竟何意?”嬴政略带不悦地问。
“此事日后再议。
父皇让你观赏塞外风光,你且细细品味!”朱松并未深入解释。
与嬴政相处愈久,朱松愈发察觉这位千古一帝之局限。
虽称雄才大略,实则束缚重重,视野亦显狭隘,竟视西域为荒凉之地!
嬴政再次无言。
“父皇,您曾言儿臣称帝后,令二皇子平定西域。
此刻有空,能否详述其情?”朱松好奇地向朱元璋询问。
“哈哈……朕还以为你能忍住不问,没想到你也有好奇之时!”朱元璋大笑。
“儿臣仅是好奇。
另,父皇曾说推演儿臣人生需耗费大量国运值,这是为何?”朱松更加好奇。
“此事朕亦难解,因推演你所需国运值甚巨,每次至少五千,还需多次推演!”
“据国运系统所言,若要连续推演你之人生,至少需两三万国运值!”
“朕好奇心重,推演至半途,实在难耐!便想待积攒足够后再行推演!”
“无法推演你,推演你身边的人也行嘛!”
“之后,我们便推演了他人,包括你的儿子,来了解你后世的情况。”
“为了知晓你的情况,这才推演了朱匣焌。”
朱元璋一本正经地说明。
“原来如此。”
“那父皇讲讲朱匣焌的事吧。”
朱松恍然大悟地点头。
“既然你想听,那便细细道来。”
“老二朱匣焌,是你和徐妙锦那丫头的第一个儿子……”
朱元璋略带得意,缓缓讲述起朱匣焌的一生。
听闻朱匣焌竟有灵根,小小年纪便能领悟八奇技之一炁体源流,朱松一脸震惊!
朱匣秋自幼体弱,朱松也曾幻想,若朱匣秋有修道灵根,修炼至真人境界,定能逆天改命!
遗憾的是,朱匣秋并无此天赋,这让朱松一直耿耿于怀!
却未曾料到,自己和徐妙锦的孩子竟拥有此天赋!
而后,自己竟将汉王封号及汉中封地都赐予了朱匣焌!
史上生活最惬意的藩王就此诞生,十足一个享乐至上的二世祖!
朱松听闻,哭笑不得。
他未曾想到老二朱匣焌修道天赋如此,最终却选择安逸!
但朱元璋话锋一转,提及西域之事!
得知朱匣焌仅用三月便再次平定西域,仅带五十余随从便在西域面前挥刀谈判,朱松也不禁笑了!
这还像他朱松的儿子,有他老子的风范!
八奇技传承者,就要勇于担当,从不畏惧挑战!
朱匣焌这小子,平日看似懒散度日,遇事却勇猛无比。
“你家二小子,面上不羁,实则狡黠,心思细腻。”
“这点倒是继承了你的风格,手段多样且直接有效。”
“对胆小者以恐吓,对贪财者则施压。”
“对愚笨者描绘美好未来,对智者则直接对抗。”
“人皆有弱点,寻得之后,一击即溃。”
“当初在梦境人生中,见他行事,我们皆惊叹不已。
年轻时的我们,也未必能如此从容应对,谈笑间解决西域之事。”
“若这小子为帝,定不会差。”
“文武双全,治国亦游刃有余。”
朱元璋忆起朱匣焌在西域的表现,感慨连连。
朱松闻言,面露惊讶。
“父皇,此言何意?老二为帝,会是明君?”
“那秋儿呢?”
朱松不解地问。
提及朱匣秋,朱元璋神色复杂,叹息这位早逝的才子。
“罢了,不瞒你,秋儿在你登基后确为太子。
你沉迷修道,不理朝政,皆由秋儿代管。”
朱元璋稍作犹豫,终决定坦诚相告。
随后,他告知朱松,朱匣秋年仅39岁便离世。
朱松默然,心中五味杂陈。
自己为帝后竟如此荒废政事?
但对于朱匣秋的早逝,朱松并不悲观,因他已寻得救治之法,虽不敢言长生不老,但保其六七十岁寿终正寝,还是有信心的。
“然后呢?朱匣焌怎么成了太子?”
“可也不对呀,父皇之前的话,意思是老二也没当上皇帝吗?”
朱松追问。
“还不是因为你小子命太长!”
“你一口气活到158岁,愣是把两个太子都给熬死了!”
“后来继承皇位的,都是你的孙子辈了!”
朱元璋说到这里,一脸无奈。
朱松听后满心震惊!
自己竟然活了一百五十多岁?
他能活这么久?
还把两任太子都给熬没了?
照这趋势,自己儿子哪怕活到一百岁,也别想继承皇位!
“现在明白为何推演你的人生要分多次,还要这么多国运值了吧?”
“其实寿命长,国运值不一定就多,关键还得看你对大明贡献了多少!”
“但你寿命这么长,能耐也大,贡献自然不小!”
“推演你儿子或许只要两三千国运值,到你这就翻了十倍!”
朱元璋说到这里,哭笑不得。
“儿臣从未想过能活这么久,就算以后能炼出延寿丹,能活百岁就不错了!”
“儿臣真没想到自己能活158岁!”
朱松苦笑解释。
“你就不担心你那两个儿子?”
朱元璋见朱松还在纠结寿命,诧异问道。
“父皇,推演结果未必准确,儿臣只当参考!”
“而且儿臣已有法子治秋儿的病,至少能让他活到七十,寿终正寝没问题!”
“您能改大哥、二哥、三哥的命,儿臣为何不能给儿子改命运?”
“您不是说国运系统没算儿臣的系统吗?那就什么都有可能!”
“有些事,即便推演出来,儿臣也有信心改变!”
朱松自信满满地解释着。
朱元璋沉默,似乎无法反驳。
老九确实有改写命运的能力,更别提他还拥有一个系统。
那双全手,更是被传能治愈世间所有疾病。
现在老九尚未领悟,但不代表未来不能。
“你说得对,你有能力为后代改写命运,可惜我老了,现在能做的有限。
只能在有生之年,为大明选一个合适的。”朱元璋沉默片刻后,长叹道。
“父皇也可以像始皇帝那样,帝魂长存于世!”朱松突然插话。
“什么?”朱元璋脸色一变。
“拥有之气,对国家有卓越贡献的君主,死后帝魂会比普通皇帝更加凝实,或许能长久留存。”朱松笑道,“父皇与始皇帝聊了这么多,难道还不明白他帝魂存世的原因吗?”
“你是说,我死后帝魂也可能不灭,继续留在这人世间?”朱元璋呼吸急促起来,这对他来说是意外之喜。
始皇帝嬴政的帝魂存活了一千六百年,令朱元璋惊叹不已,他从未想过自己也能如此。
“若洪武皇帝功绩足够,且死后不愿离去,的确可能以帝魂形式继续存在。”嬴政的声音适时响起。
得到嬴政的确认,朱元璋欣喜若狂。
“那我的功绩够吗?”他急切地问,“我赶跑了北元,恢复了汉人河山,建立了大明,自然不甘心死后就长眠!”
“功绩应该足够了。
以你儿子的手段,想帮你帝魂留存于世,易如反掌,只要你愿意!”
“但作为帝魂,长久脱离轮回,便再无回归轮回之路!”
“你这帝魂终将消逝于天地,归于虚无!”
“一切取决于你的抉择!”
嬴政感慨道。
他选择以帝魂之姿留存,只因对长生不老的执着。
然而,帝魂亦非永恒,若无特殊之法延续,终将消逝于世间。
这也是嬴政需沉睡以保持精力的缘由,故而千六百年来,他大部分时间皆在沉睡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