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 第557章 与所览照片分毫不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57章 与所览照片分毫不差

“皇卫道观第三十八代传承人清风,参见祖师爷!”两名道士同样向朱松跪拜,毕竟皇卫道观由朱松创立,道统亦源自他,确是他们的祖师爷。

“都起来吧!”朱松说道。

朱元璋清了清喉,向面前刚起身的三人摆了摆手。

“你是朱让杜?”他微笑着审视着朱让杜问道。

“回洪武祖宗,子孙朱让杜,乃第十五代丹王,名字源自第五代丹王朱卷杜。”朱让杜急忙回答,“皇卫道观接到天道祖宗的传信后,我等即刻赶来迎接,所幸汉中的百姓不知此事,未敢惊扰老祖宗。”

朱让杜属于老九一脉的让字辈。

朱松接着问道:“如今是何年月?”

“回天道老祖宗,现在是公元2028年,按皇室纪年则为祥安十八年。”朱让杜连忙回应。

“能否给我们讲讲现在大明皇室的情况?”朱松点头追问。

朱让杜随即概述了大明皇室的现状:封建统治虽已终结,但国号仍为明,采用皇室年号与公元纪年并行。

政权由内阁掌控,内阁首辅由民选产生并经皇室任命。

大明皇室虽失去实际统治权,但作为精神象征在明国延续,仍受百姓尊崇,地位超然。

听完朱让杜的讲述,朱松等人对大明皇室现状有了大致了解。

朱元璋对此颇为满意,认为大明虽逝,皇室血脉得以延续且仍受子民信仰,已是足够。

他深知王朝兴衰乃历史必然,皇室能在此时和平交出政权,实为明智之举。

“你们打算带我们去何处?”朱松转而问道。

“回禀老祖宗,我们正前往当今皇宫。”

“今日乃祥安皇帝寿辰,明国各部皆有官员代表入宫庆贺,其余皇室成员亦会于此日归宫。”

“恰逢老祖宗们驾临,正好让皇室成员一睹老祖宗们的风采!”

朱让杜兴奋地说明。

朱松父子三人听后,一时无言。

真乃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竟赶上皇室大聚会!

六百多年后,朱家皇室已历三十余代。

不久,这辆豪华加长车驶入一壮观庄园。

朱元璋与朱标望着绿地上那座宏伟宫殿,惊叹不已!

此皇宫虽不及应天府之大,但其连绵的宫殿群依旧令人震撼!

庄园四周铁栏环绕,布满警报与监控,岗哨密布,持枪安保人员严阵以待,防护严密。

朱松却习以为常,此时代,只要财力雄厚,何愁无豪华庄园?

况且朱家皇室乃明国最高贵之族,国民之精神寄托!

庄园外停车场,各式豪车琳琅满目,皇帝寿辰,各界名流富商纷至沓来,庄园热闹非凡。

而朱元璋一行所乘加长车,直入庄园,绕过草坪人群,停于宫殿后幽静之处。

“今日朱家皇室子孙皆会归来吗?”

朱元璋好奇问道。

“禀告洪武老祖宗,今日到来皆是邻近族人,朱家皇室子孙现已遍布世界各处,那些远方或因公务、商务缠身者,无法亲临。”

“毕竟每年皇帝诞辰皆是相聚时机,要将所有人齐聚一堂,实属不易。”

朱让杜急忙为“七七零”解释道。

“原来如此。”

“能见到部分朱家血脉,吾已心满意足。”

“看来后世数百年,吾朱家皇室仍以另一种形式,在这世间留下深远影响。”

朱元璋闻言,满意地点头赞许。

他朱家子孙遍布全球,实为荣耀之事!

即便昔日权势不再,朱家皇室依旧为世界最强大、最耀眼之家族!

“你如实告诉吾,如今朱家皇室对世界之影响力究竟几何?”

朱元璋追问。

“禀告洪武老祖宗,朱家皇室虽变换方式与身份,却仍掌控世界。”

“朱家皇室不仅曾为大明之主,现今更是全球最大财团与顶尖科技企业之实际控制者。”

“世界格局之变,依旧由吾朱家皇室主导。”

“吾等虽舍弃表面权势,却暗中通过金融与另一未明核心,继续影响、操控世界。”

朱让杜得意解释,目光不自觉地望向朱松,仿佛在说,我等未辱老祖宗之名!

毕竟,他乃朱松一脉之后。

朱元璋曾为朱松一脉定下二十字辈分:“剑匣何时跃,操必胜之券,温良恭俭让,廷发荣昌盛”。

朱让杜正属“让”字辈。

听完朱让杜之语,朱元璋与朱标眼中皆是光芒闪烁。

这究竟是何意?

名义上皇室已交出政权,大明统治结束,实则朱家皇室仅换种方式,继续掌控世界格局?

朱元璋原以为大明覆灭后,朱家皇室能安然度日,生活安稳便已是万幸。

然而,听完朱让杜的解释,他深感自己眼界狭窄。

照朱让杜所说,朱家皇室依然屹立世界之巅,只不过从台前转至幕后,行事更为低调罢了。

就连朱松也对这结果感到惊讶,但转念一想,又觉得理所当然。

毕竟,汉中寂军墓的十九帝魂可不是摆设,有这些老祖宗暗中庇护,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朱家皇室始终位于金字塔顶端。

“那现在的祥安皇帝,叫什么名字?多大了?”朱元璋好奇地问。

“祥安皇帝今年二十九岁,正值壮年,自二十六岁登基以来,不过三年。”朱让杜连忙回答,“他本名朱廷烨,是您的三十六世孙,也是天道老祖宗的三十五世孙。”

得知已传至三十多代,朱元璋惊愕不已,他原本以为仅传了十几代。

如今是2028年,距大明洪武年间已过六百年,三十多代实属正常。

毕竟,每隔十几二十年便是一代人,六百多年,三十多代理所当然。

字辈轮回,也已用至第二轮末尾五字。

“那你岂不是我的三十四代孙?”朱元璋望着比自己看起来还老的三十四代孙,颇感不真实。

“正是,我是您的三十四代孙。”朱让杜笑道,“丹王一脉两百年前才开始承爵,至我这一代,刚好十五代。”

“我记得藩王世袭之权已被取消,为何你们还能承袭祖上王爵?”朱元璋疑惑道。

朱元璋忆起藩王世袭已被废,不禁皱眉询问:“莫非此规又复?”

“世袭确已取消,然封号有限,子孙众多,总有杰出者可获封。

皇室人丁兴旺,封号封地难以常新,分配实为不易。”朱让杜苦笑解释。

“立贤不立长之规依旧,如我有兄三人,弟二人,而藩王爵位却落我身。”朱让杜续道,“祖宗遗训,谁敢轻改?”

朱元璋听后豁然开朗。

土地有限,藩王亦有限,子嗣中难免有佼佼者再获封,封号循环,亦是常理。

如丹王一脉,后世有能者,则由新封转为继承,实为无奈。

封号封地皆有尽时,而今封地虽无,封号犹存。

若无子嗣或皆不成材,藩王血脉便断。

“诸位祖宗,皇宫已到,可下车详谈。”朱让杜笑道,“入宫再续。”

“甚好!吾亦欲观今日皇室皇宫之貌!”朱元璋大笑满意。

众人下车,即见宫殿门口已有朱家子孙迎候。

闻老祖宗至,众人急出相迎。

对凡人而言,见祖上三十余代老祖宗难以置信,但对皇室中人,已习以为常。

皆知祖宗帝魂永存于世。

六年前,朱匣烨,他们的先祖尸王,乘坐天道大帝所造的宇宙飞船前往了外太空。

此事普通人无从知晓,但朱家皇室却心知肚明。

然而,即便是朱家子孙,想要亲眼见到那些安息于寂军墓中的先祖也是难上加难。

因为十九帝魂大多长眠于寂军墓,轻易不会现身。

不过,若真有机会相见,众人也不会过于惊讶或难以接受。

此刻,前来迎接先祖的朱家子孙们误以为朱元璋等人是定军山那边的帝魂,一次出现多位帝魂,对他们而言简直是奇迹,都渴望一睹风采。

“陛下驾到!”随着一声高呼,人群分开,一位身着龙袍的青年快步走出,正是当今皇帝朱廷烨。

“朱家子孙朱廷烨,携全体子孙,恭迎三位先祖!”朱廷烨领头,所有朱家子孙开始向朱元璋和朱松等人行礼。

尽管朱廷烨贵为皇帝,但在先祖面前,他不敢有丝毫的不敬。

老朱家的所有子孙都对先祖满怀敬畏。

“都起来吧!”朱元璋望着眼前跪倒一片的子孙,笑得合不拢嘴,心中满是得意与满足。

众人起身,随后,朱让杜开始介绍在场的几位主要藩王:宿王朱发圳、琼王朱荣均、贺王朱荣锋、黎王朱廷秋、宿王朱廷焌、魏王朱师熥。

六位藩王也向朱元璋等人行礼叩拜。

朱元璋与朱松在听到这些名字时,总觉得有些熟悉。

朱廷秋与朱廷焌,莫非乃朱匣秋、朱匣焌之后?

后世子孙取名何以如此随性,竟与先祖共用一字?

朱廷烨亦然,与朱匣烨重名矣!

“尔等之名,究竟何解?”

朱元璋不禁蹙眉,诧异问道。

朱让杜连忙解释,不久,众人大致明了其中缘由。

原来后世繁体字匮乏,难以满足朱家族人之需,故而后世子孙多承袭先祖之名。

实属无奈之举。

毕竟朱元璋已定字辈,且需遵循五行相生之规,符合要求之字寥寥无几。

与此同时,众藩王亦审视着朱元璋、朱松与朱标父子三人。

尤其是朱元璋与朱松之貌,与所览照片分毫不差!

他们以为眼前三人乃定军山老祖宗现世,见真容后更确信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