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月展露遐想,她久居长安城,对外界风光知之甚少,一时间,思绪飘远。
“若真有此日,将军可愿携他人同行?”
晓月面上泛起一抹羞涩,此言不正是含蓄的示意吗?张衡接过话茬。
“郡主可愿随张衡一同,遍览人间胜景?”
晓月展颜而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正当气氛温馨之时,远处传来轻笑。
“嘿~嘿”
晓月与张衡抬眼望去,只见身着便装的婴宁已快步至廊下。
他怎会来此?
张衡心中惊异,今日方登基为帝,理应于寝宫中欢庆,怎就换上了便装来到晓月居所?
晓月连忙上前行礼,眼前的兄长已非昔日那需装疯卖傻的婴宁,身为帝王,自然与众人有了无形的距离。
“不知陛下驾临,望陛下宽恕。”
晓月向婴宁行礼,张衡紧随其后,亦向婴宁跪下。
“臣张衡,未知陛下驾临,望陛下宽恕。”
见晓月与张衡如此,婴宁亲手扶起晓月。
“妹妹,你这是何故,如今长安城内,你我乃仅存嫡亲,快快起身。”
扶起晓月后,婴宁对张衡更为恭敬。
“先生,请速速起身,您是平定赵高逆乱的首要功臣,若非先生率兵勤王归京,不仅婴宁与晓月性命难保,大秦江山亦将落入赵高之手,私下里,先生但视婴宁为学生即可,无需行君臣之礼。”
还算你有点良心,也不枉我一路扶持你登上皇位,张衡心中暗道,若婴宁真是个忘恩负义之人,张衡定会毫不犹豫地另择明君。
“陛下言重了,如今陛下登基,天下臣民皆盼陛下开创仁德之世。”
“先生所言极是,只可惜当下天下大乱,朝局亦待整顿,一切需循序渐进,平定叛乱,安抚百姓,刻不容缓啊!”
---
安阳城下
夜色渐浓,一场鏖战趋于尾声。近半个月,韩风大军屡次集结,猛攻云梦城,仅一日之内,便令赵军损失惨重。
城垣之上,雷横负伤,凝视着远方的韩风营地。
白日,李牧亲率精兵出城,与韩家军交锋,险些命丧韩当之手。
“你臂上的伤无大碍吧,老兄?我们的使命已达成。这半个月来,我们三次佯败于韩风,加上你之前那一战,想必此刻韩军中,士气正盛。”
李牧望向城下,自他领五万右军增援雷横以来,面对韩风大军,赵军屡战屡败。李牧两次率军出城,皆是佯装败退,今日之后,城下的韩风定会认为赵军疲惫不堪,不足为虑。
这一切皆是司马昭提前布置给李牧的任务,意在让韩风误以为赵军并非不可战胜,从而让韩家军滋生轻敌之心。
“我这点小伤不妨事,加上今日出城一役,司马将军交代的任务便圆满了,是时候再给韩风一点甜头了。”
雷横与李牧对视一眼,对司马昭的计划毫无异议。对付韩风,绝不能视同一般的反叛势力。无论是士兵的战斗力,还是韩家军的统帅与将领,皆不容小觑。
今日一战,李牧再次深刻体会到韩当的勇猛无双,幸亏撤退及时,加之城头弓箭手的掩护,否则李牧真有可能遗恨千古。
“好,既然如此,命令大军今夜分批向沛县进发,我先率步兵先行,你领骑兵断后。”
“好,就让沛县成为韩风的葬身之所!”
“速将此地情况禀报上将军。”
韩风营地内,中军大帐气氛热烈,尤其是韩家军的将领,个个神采奕奕。
“主公,算上今日李牧阵前的败退,赵军已连败三场。上次夜袭我军大营,赵军损失惨重,逃兵四散,连战马武器都丢弃不顾。由此可见,司马昭的部队也非不可战胜,与传闻相去甚远。”
周泰发言,引得众将纷纷点头。
“是啊是啊,今日攻城,赵军的抵抗明显减弱,箭矢也稀疏了许多。我看,他们支撑不了多久了。”
刘备与诸葛亮亦立于帐中,作为盟友,此次刘备率三四万兵马共攻云梦。望着韩家将领的自夸模样,刘备也忍不住插话。
“没错,诸位将领,章戬威名远扬,但他麾下的李锐与赵盾,能力实属平庸。以我之见,不久之后,这十万秦军必将被我们彻底瓦解,攻占云阳城,已是近在咫尺。”
韩信话音刚落,众人纷纷点头赞许,唯有项羽、张良以及上座的项荣神色如常。
张良此刻分析起当前形势:“项公,从近期交战来看,李锐与赵盾指挥的秦军,远不及我们预想中的强大。我猜测,这是由于章戬将所有精锐都集中在他亲自统率的中军,导致李锐与赵盾的左右两军战力大减。如今我军屡战屡胜,攻占云阳城,已是指日可待。”
听着张良的分析,项荣捋了捋胡须,并非是他轻视云阳城中的十万秦军,而是近段时间以来,秦军在与项家军的多次交锋中,战斗力均显得不足。
项荣见项羽沉默,便开口问道:“羽儿,你前几日刚受军法处置,今日上阵,险些斩杀章戬麾下左军主将李锐,真是为项家军长了志气。方才众将所言,以及军师的见解,你有何看法?”
项羽自与章戬两次交锋后,已不复往日之莽撞。只见他冷静地回答:“叔父,军师所言极是。羽儿曾与章戬交手,此人勇猛无比,麾下秦军战力亦十分强悍。而眼前的李锐与赵盾,不仅个人战力平平,其麾下的秦军,与章戬的主力相比,更是相差甚远。今日即便是帐内任何一位部将,也能击败李锐。我认为,不如借此机会一举攻下云阳城,击溃这十万秦军,定能给章戬造成重创。”
项羽目光坚定地看着项荣,项荣捋了捋胡须,转而问向项仲:“临淄城那边有何动静?章戬是否仍在休整,没有率军南下的迹象?”
项仲抬手答道:“今日返回的斥候传来消息,章戬的主力大军仍驻守在临淄城内,没有丝毫出发的迹象。”
项荣心中不禁生疑,章戬刚在一战中击败魏韩联军,斩杀魏豹与韩成两位君王,为何如今却驻扎在临淄城内,既不北上攻打新立的**燕王,也不南下支援云阳城的李锐与赵盾。即便是休整,也无需如此之久。
“这章戬既不北上,又不南下,也不趁机东进攻取齐国,只是率领大军屯驻在临淄城内,仅派麾下的司马安清扫魏地的叛军,我着实有些不解!”
张良此时插话道:
“李将军,无论张雄的大军此刻是否已离开临泉,对我军而言,此乃绝佳时机。一旦张雄大军南下逼近云安镇,我军将面临巨大压力。不如借此机会,一举拿下云安镇。如此,我军便能依托云安镇固守,即便张雄大军南下,优势也将归于我方。”
李威点了点头,近来,李家军在与赵雷、钱风的大军交战中屡屡占优,今日又添一胜。眼下士气高涨,正是攻取云安镇、击败那十万秦地士兵的绝佳时刻。
李威不再犹豫,当即起身下令:“好,各位,传令各营,休整两日。两日后,全军向云安镇发起总攻,此次,定要一举击溃那十万秦地士兵。”
“遵命!”
大帐内,众将领个个士气高昂。
---
某章节
就在张雄带兵返回长安处理内乱的半个月里,被其击败逃走的孙浩与周宇,逃回东鲁后,继续招募兵马。孙浩自立为东鲁王,周宇为丞相,率军向东平定东鲁。
北方的邯郸,赵氏后裔赵宁,在陈凡与李耳的协助下,成功复国。而韩立则趁机攻占燕地旧境,意图自立为燕王。各地的反叛势力日渐壮大。
云安镇外,李威已决定两日后发起总攻,大军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突然,下属来报:“报,大人,云安镇内的秦地士兵昨夜撤退了!”
“你说什么?”
李威猛地扔下手中书简,帐中的谋士李暮与副将赵和皆大惊失色。
“大人,云安镇内的十万秦地士兵撤走了,如今的云安镇已成空城。”
李威惊愕起身,满脸疑惑,快步走到地图前,凝视着云安镇的位置,心中疑惑更甚。云安镇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秦地士兵为何要主动撤退?
“不对,秦地士兵虽五战皆败,但十万大军损失不过两三万,实力并未大损,为何要主动放弃云安镇?”
赵和开口:“大人,军师,我猜测赵雷与钱风见我军即将决战,自知不敌,这才主动撤退。毕竟,一旦云安镇和他们麾下的十万大军都被我军消灭,他们也无法向张雄交代。因此,他们选择丢弃云安镇,避开我军锋芒。”
李威沉思片刻,继续追问:“秦地士兵撤往何处?是朝临泉方向吗?”
下属抬手道:“大人,根据踪迹判断,秦地士兵是朝定州方向撤退,并未前往临泉。”
定州?
李雄与赵谋凝视着陶邑的方向,此地东连齐国,西接魏国,南通泗水之地。相较于安陵,陶邑在城池规模与防御能力上均远超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