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建军,一个在钢铁厂干了三十年的老钳工,一辈子都与滚烫的铁水和刺耳的噪音为伴。

他这辈子最骄傲的,不是自己能将零件误差控制在头发丝直径十分之一的巧手,而是他七岁的女儿,朵朵。

朵朵是他的心头肉,是他在满是油污和汗臭的工棚里,唯一的甜。

然而,半年前,一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书,将这个钢铁般汉子的世界,砸得粉碎。

化疗、骨髓穿刺、掉光的头发、日渐消瘦的小脸……

林建军看着女儿在病床上受苦,心如刀割。

他卖掉了唯一的房子,借遍了所有亲戚,却依旧只能眼睁睁看着女儿的生命,一点点走向枯萎。

主治医生告诉他,孩子的情况不乐观,骨髓移植的配型也迟迟找不到,让他……做好心理准备。

就在林建军的世界只剩下无尽的灰暗时,“启源”横空出世。

那一天,他像疯了一样,冲到医院,却被黄牛三十万一盒的价格,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

他一个月的工资,加上加班费,也才六千块。

三十万,那是他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他绝望了,抱着妻子的头,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在医院走廊里哭得像个孩子。

就在这时,寰宇集团的“铁腕公告”和“清源行动”,如同神兵天降。

林建军颤抖着手,按照新闻里的指引,下载了“寰宇健康”App。

他文化不高,对着那些复杂的选项研究了半天,笨拙地上传了女儿的身份证照片、诊断证明、厚厚一沓的病历………

每一个步骤,他都做得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出错,断了女儿最后的希望。

当他点击“提交审核”的那一刻,他紧张得心脏都快要跳出胸膛。

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是他人生中最漫长的等待。他不敢睡觉,每隔几分钟就刷新一次App,生怕错过任何信息。

第二天下午,手机“叮”地一声轻响,吓得他差点把手机扔出去。

屏幕上,一行绿色的字,如同世间最美的风景:

【审核通过。您的药品购买资格已生成,请在48小时内完成支付。】

林建主几乎是跪着点开了支付页面。

“启源(中晚期)疗程,定价:三万元整。”

看着这个数字,林建军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汹涌而出。这不是绝望的泪,而是狂喜的泪,是感恩的泪!

他用那双布满老茧和伤痕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屏幕上的那行字,仿佛在抚摸女儿未来的生命。

三万块钱被他郑重地支付了出去。

三天后,一个印着“寰宇集团”标志的、带有低温冷链锁的箱子,由专人专车,送到了医院的药房。

林建军亲手签收,当着医生的面打开。一支支晶莹剔透的药剂,在灯光下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注射的那一天,朵朵的主治医生,一位年过半百、见惯了生死的肿瘤科主任,亲自监督。

他看着淡金色的药液,缓缓注入朵朵小小的身体里,眼神复杂,既有作为医者的严谨怀疑,也有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敢承认的期盼。

奇迹,从第二天开始上演。

朵朵的体温,第一次在没有使用任何辅助药物的情况下,恢复了正常。

第三天,她的精神好了很多,主动要求喝一碗小米粥。

第五天,血常规报告出来,所有人都惊呆了。

一度高到爆表的异常白细胞计数,断崖式下跌,趋近正常范围。

一周后,复查骨髓穿刺。

当报告出来的那一刻,整个肿瘤科办公室都沸腾了。

“我的天……缓解了!癌细胞……癌细胞检测不到了!完全缓解!是cR!”年轻的医生拿着报告,声音都在发抖。

那位见惯了生死的老主任,扶着眼镜,一遍又一遍地看着显微镜下的涂片,看着报告单上那个刺眼的“未见异常细胞”的结论,双手抑制不住地颤抖起来。

他行医三十年,从未见过如此恐怖的疗效。白血病,尤其是难治复发的急性白血病,在他的认知里,就是死神的催命符。

可现在,这个催命符,被一支叫“启源”的药,轻而易举地撕碎了。

“神药……这真的是神药啊!”老主任喃喃自语,眼眶湿润。

当林建军从医生口中得知这个结果时,他愣住了,整个人像一尊雕塑。

几秒钟后,这个钢铁汉子,在无数医生护士的注视下,“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面向寰宇集团总部的方向,磕了三个响亮的头。

没有华丽的言辞,只有最朴素的动作,和压抑不住的、剧烈的抽泣。

一个月后,朵朵出院了。她重新长出了乌黑的头发,小脸红扑扑的,像个小天使。

她拉着林建军的手,在医院楼下的草坪上奔跑、欢笑,阳光洒在她的身上,为她镀上了一层金边。

林建军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笑得满脸是泪。

这个故事,被一位敏锐的记者捕捉到,写成了一篇名为《一个钢铁工人的眼泪与一个时代的奇迹》的深度报道,迅速传遍了全网。

这,只是冰山一角。

#我被启源治好了#

这个话题,在一周之内,成为了所有社交平台上最滚烫、最感人的标签。

无数个“林建军”和“朵朵”的故事,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上演。

一位患了五年肺癌,被医生判定只剩三个月生命的老教授,在用药后,肺部的肿瘤奇迹般地消失。

他重新戴上老花镜,坐在书桌前,开始撰写他那本尚未完成的学术专着。

他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写道:“感谢李长夜先生,感谢寰宇集团,你们给予我的,不是三个月,而是下一个十年。”

一位因为乳腺癌而绝望年轻母亲,在绝望中准备告别自己刚刚三岁的孩子。是“启源”将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如今,她积极地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鼓励那些同样身处黑暗的病友。她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

一个身患肝癌晚期的农民工,在工友们的帮助下,凑齐了三万块钱。

痊愈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家乡,用自己强壮的臂膀,为年迈的父母,盖起了一座新房子。

无数的家庭,破镜重圆。无数的生命,得以延续。

医院里,曾经最压抑、最沉重的肿瘤科,如今变成了最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

一面面鲜红的锦旗,从全国各地,雪片般地飞向寰宇集团的总部。

上面写的,无一例外,都是“再造之恩”、“生命之光”、“功德无量”、“当代神医”。

寰宇集团的门口,不再是记者和投资人的围堵,而是变成了普通民众自发形成的“感恩圣地”。

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被治愈的患者或家属,从全国各地赶来。

他们不闹事,不喧哗,只是静静地站在大楼前,献上一束花,鞠一个躬,或者放下一些家乡的土特产。

有的人,甚至带来了自己孩子的奖状,就为了让“李神”看一眼。

他们将李长夜奉为“在世圣人”、“救世主”。在一些偏远的地区,甚至有人自发地为李长夜建立了长生牌位,日夜供奉。

大夏,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