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 > 第335章 全A+!提前修完所有学分,创造燕京大学百年纪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5章 全A+!提前修完所有学分,创造燕京大学百年纪录!

燕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休息室。

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氤氲的茶香中投下斑驳的光影。平日里不苟言笑、埋首于各自科研领域的物理系教授们,此刻却一反常态,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进行着一场气氛诡异的“学术研讨”。

说它诡异,是因为这场“研讨”的主题,翻来覆去,都离不开一个人——秦风。

而研讨的内容,与其说是“学术”,不如说是一场……嗯,充满了凡尔赛酸臭味的“秦风吐槽(兼炫耀)大会”。

“老张啊,我听说你那门《高等电磁学》,上周的随堂测验,秦风那小子又没去?”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老教授,呷了一口茶,慢悠悠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幸灾乐祸。

被称作老张的,正是以治学严谨着称的张承德教授。他闻言,老脸一红,吹胡子瞪眼道:“什么叫‘又没去’?他那是……那是提前申请了挑战性期末考试,并且……并且以一种近乎于‘侮辱出题人智商’的方式,拿了满分!还顺便给我指出了我期末试卷里三个隐藏的逻辑陷阱和两个公式推导的更优解法!你说气不气人!”

“噗——”旁边一位年轻的副教授没忍住,一口茶水喷了出来,呛得连连咳嗽。

“哈哈哈!老张,你就认了吧!”另一位身材微胖的李教授拍着张承德的肩膀,乐不可支,“我们这点看家本领,早就被秦风那小子给掏空了!现在跟他讨论学术问题,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刚入门的本科生,全程都在‘不明觉厉’,偶尔能插上一两句嘴,都得感谢他老人家……哦不,是他小人家,给面子!”

“可不是嘛!”王之昂院士也抚着自己的白须,哭笑不得地说道,“我那门《高等量子场论》,本来是给博士生开的,结果秦风那小子跑来旁听,提的问题比我那些博士生加起来还多,还深!有好几次,他提出的新思路,连我都得回去琢磨好几天才能想明白!搞得我现在上课都有点心理阴影了,生怕被他当场问倒,那我这张老脸可往哪儿搁啊!”

教授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开始“控诉”秦风在课堂上以及私下里对他们进行的各种“降维打击”和“智商碾压”。那语气,虽然听起来像是在抱怨,但眉宇间那股子与有荣焉的骄傲和自豪,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

毕竟,能教出(或者说,被教)这样一个震古烁今的妖孽学生,本身就是一件足以载入个人教学生涯史册的……光荣事迹!

而就在物理系的教授们沉浸在“凡尔赛式”的甜蜜烦恼中不可自拔时,燕京大学的最高决策层,也因为秦风这个“非规格”的存在,而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幸福的焦虑”。

校长办公室。

烟雾缭绕,气氛凝重。

燕京大学的校长,一位年过六旬、在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老者,正眉头紧锁地看着手中的一份报告。报告的标题赫然是——《关于物理学院二年级(或一年级)本科生秦风同学特殊情况的综合评估与培养方案探讨》。

“刘院长,”校长放下报告,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看向坐在对面的物理学院院长刘仁轨院士,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与……兴奋,“秦风这孩子……他已经不能用‘天才’来形容了。这简直是……是‘天降猛男’,是‘人形自走科研航母’啊!”

刘仁轨院士闻言,脸上露出了“我早就知道会这样”的得意笑容,但还是故作谦虚地说道:“校长过奖了。秦风这孩子,确实在物理学方面展现出了一些……嗯,比较突出的天赋和兴趣。我们物理学院,也是本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原则,希望能给他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何止是‘比较突出’啊!”校长苦笑着摇了摇头,“我看了你们物理系那些老教授联名递交上来的‘请愿书’,一个个都说‘这学生没法教了,让他来教我们吧!’,甚至还有几个脸皮厚的,直接要求学校特批,让他们拜秦风为师,共同研究什么‘常温超导的宇宙级应用’!这……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我当了一辈子校长,还是第一次见到教授抢着要给本科生当学生的!”

刘仁轨院士也是忍俊不禁,说道:“校长,这事儿……确实有点夸张。但秦风在学术上的造诣,以及他那层出不穷的科研成果,也确实是……嗯,有目共睹,不服不行啊。”

“是啊,不服不行。”校长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随即神色一正,说道,“所以,我们今天开这个会,就是要讨论一下,对于秦风这样的‘特殊人才’,我们学校,究竟应该拿出一个什么样的‘特殊培养方案’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他的潜力,让他尽快地成长为能够引领国家科技发展、甚至改变世界科技格局的……国之栋梁!”

经过一番激烈而又充满了“凡尔赛”气息的讨论(例如,有教务处的领导提议,是不是可以直接授予秦风荣誉博士学位,让他提前毕业,结果被物理学院的教授们以“我们还没从他身上学够呢”为由强烈反对),一项专门为秦风量身打造的、堪称燕京大学建校百年来“最特殊、最灵活、也最大胆”的培养计划,终于新鲜出炉了!

“燕京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特殊培养计划(秦风专项)”!

这个听起来就高大上到不行的计划,其核心内容,简单来说,就是——一切为了秦风,为了秦风的一切!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学分获取“私人订制”:允许秦风通过课程免修、学分置换、以及完成一系列由学校和国家层面特批的高难度、高影响力科研项目等多种方式,加速获取本科阶段所需的全部学分。只要他能证明自己已经掌握了相关课程的知识,或者其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远超课程本身,那就可以……嗯,直接“跳过”那些在他看来“浪费时间”的繁琐流程。

课程学习“自助餐模式”:秦风可以自由选择旁听全校任何院系、任何年级、任何专业的任何课程,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的课,只要他感兴趣,都可以去“蹭”。而且,授课老师不仅不能拒绝,还得……嗯,积极配合,提供便利,甚至要做好随时被秦风“提问”和“指点”的思想准备。

科研资源“无限火力”:学校将为秦风及其领导的“秦之队”,提供最顶尖的实验室、最先进的科研设备、最充足的科研经费、以及最灵活的人事和财务自主权。只要是秦风提出的、具有科学价值和战略意义的研究方向,学校都将……“不惜一切代价”地给予支持!

导师团队“梦之队”配置:除了刘仁轨院士这位“总导师”之外,学校还将根据秦风的科研进展和需求,随时从校内外乃至全球范围内,为他邀请和配备各个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组成一个堪称“学术界复仇者联盟”的“超级导师天团”,为他的科研探索保驾护航。

当这份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秦风专项培养计划”,以校长令的形式,正式下发到物理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时,整个燕京大学,再次被秦风这个名字给……引爆了!

“我靠!这是什么神仙待遇?!私人订制学分?自助餐式学习?无限火力科研?复联导师团?秦神这是……要直接在燕大开挂飞升的节奏啊!”

“羡慕嫉妒恨已经不足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了!我感觉我上的可能是个‘假的燕大’,或者说,秦神上的那个燕大,跟我们玩的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服务器!”

“呜呜呜……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为什么秦神如此优秀,而我却只能在这里默默地为《电动力学》的期末考试而掉头发?”

校园论坛上,哀鸿遍野,柠檬遍地。无数燕大学子,在对秦风那逆天到不讲道理的“学神光环”表示高山仰止、五体投地的同时,也对学校这种“区别对待”、“偏心得没边”的“骚操作”,表达了……嗯,可以理解但绝不认同的复杂情绪。

当然,也有一些理性的声音认为,对于秦风这样的“非规格”人才,采用“非规格”的培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进步和创新,值得肯定和推广(前提是,你得先有秦风那样的实力)。

而我们的主角秦风,在得知学校为他量身打造的这个“开挂套餐”之后,也只是淡淡地表示了感谢,然后……便以一种更加“丧心病狂”的速度,开始了他那令人瞠目结舌的“学分收割”之旅。

对于那些在他看来“过于基础”或者“早已掌握”的本科专业课程,他直接大笔一挥,向教务处提交了厚厚一沓的“免修申请书”。

教务处的老师们,在看到那些申请书上附带的、由秦风随手写下的、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课程核心知识点总结和前沿问题探讨(其深度和广度甚至让负责审批的教授都自愧不如)之后,还能说什么呢?只能颤抖着双手,在“同意免修”的栏目上,盖上鲜红的A+印章,心中默默流泪:“这哪里是学生申请免修啊,这分明是祖师爷下凡,来给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开光’的啊!”

对于那些他觉得“稍微有点意思”,但又不想浪费太多时间去按部就班学习的课程,他则直接选择了“挑战性期末考试”。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燕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各个考场上,便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

在一群因为即将到来的“地狱级”考试而愁眉苦脸、抓耳挠腮、甚至开始默默祈祷“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三位一体保佑我及格”的普通考生中间,总有一个身影,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那么的……气定神闲。

只见秦风同学,往往是在开考铃声响起后,才慢悠悠地走进考场,然后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将那份足以让其他考生“死去活来”的试卷,从头到尾“秒杀”一遍。然后,在所有考生和监考老师那如同看“怪物”一般的呆滞目光中,潇洒地交卷离场,深藏功与名,只留下一份……嗯,毫无悬念的、闪耀着100分光芒的完美答卷。

据说,有一次,在《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挑战性期末考试中,秦风因为前一天晚上在实验室熬夜攻克某个“量子围栏”的关键技术节点,稍微有点没睡醒,结果……只用了五分钟,就提前交卷了。

当时,负责监考的李教授(就是那个被秦风“反向教学”过的李教授)看到秦风那张几乎是空白的答题卡(因为秦风直接把所有答案都心算出来,然后用最简洁的符号写在了题目旁边),差点当场把试卷给撕了,以为这小子是在故意挑衅他的权威。

结果,等他强忍着怒火,批改完秦风的试卷后,却发现……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公式,每一个答案,都完美得无可挑剔,甚至比他自己准备的标准答案还要简洁、还要深刻!

李教授当时的心情,就如同坐了一趟从地狱直达天堂,然后再从天堂被一脚踹回地狱的过山车,最后只能在秦风那张“空白”的答题卡上,默默地打上一个大大的“A+”,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只想找个没人的角落,好好地……哭一场。

除了这些“常规操作”,秦风还充分利用了“特殊培养计划”中关于“科研成果置换学分”的“bUG级”条款。

他和他领导的“秦之队”,在这段时间里,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科研成果如同井喷,顶级论文如同雪片。

那篇关于“超导储能装置小型化与高效化”的《格物》封面文章,经过学校学术委员会的“权威认证”,直接给他置换了《储能技术与应用》、《电工学原理》、《以及部分材料力学》等五门专业选修课,共计15个学分!

那篇关于“高灵敏度室温SqUId”的《科学先驱》亮点报道,则成功置换了《量子测量与精密仪器》、《微弱信号检测技术》、《以及固体电子学导论》等四门核心专业课,共计12个学分!

至于那篇关于“常温超导滤波器在下一代通讯系统中的革命性应用”的《自然·通讯》特邀综述,更是重量级!直接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以及通信原理》这三门物理系和信息学院公认的“硬骨头”课程,连带着十几门相关的实验课和设计课,一口气……全都给打包置换了!足足三十多个学分!

就这样,在“免修”、“挑战性考试”、以及“科研成果置换学分”这三驾马车的疯狂拉动下,秦风的本科学分,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以一种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望尘莫及的速度,疯狂地向上飙升!

大一学年结束时,他已经修满了正常本科生两年半才能修完的学分。

大二学年上学期期中,他的总学分,已经悄然逼近了毕业所需的最低要求。

而当大二学年上学期的期末钟声敲响,当其他同学还在为即将到来的“挂科高风险期”而瑟瑟发抖、挑灯夜读、甚至开始转发各种“杨超越附体,逢考必过”的锦鲤时……

秦风,已经施施然地,将他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份“课程挑战性考试申请表”和一份关于“基于‘墨子二号’超导线材的新型可控核聚变装置(ARc)概念设计与可行性分析”的、长达两百多页的“科研项目总结报告”(这份报告的学术价值,据刘仁轨院士私下透露,至少相当于三篇博士毕业论文外加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递交到了燕京大学教务处的学籍管理科。

学籍管理科的科长,一位在燕大工作了三十多年、见证了无数天之骄子诞生与成长的老同志,在颤抖着双手,仔细核对完秦风所有的成绩单、免修证明、以及那份厚得能当枕头使的科研报告后,终于……用一种近乎于“瞻仰圣物”般的虔诚目光,在秦风的学籍档案上,敲下了最后一个鲜红的印章!

“秦风,物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2023级(假设入学年份)本科生,于2025年1月(大二上学期结束),以全部课程获得A+的完美绩点,提前修完本科四年(或五年制)所需的全部180个(或更高)学分,准予……毕业!”

当这个消息,通过燕京大学的官方渠道,正式向全校乃至全社会公布时,整个华夏,再次为之沸腾!

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甚至可能只有一年半),就以全A+的完美成绩,修完了燕京大学物理学院这个以“学业繁重、毕业困难”而着称的王牌专业的所有本科学分!

这……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学神”了!

这简直是……“学帝”!是“学仙”!是“行走在人间的bUG”!

燕京大学建校百余年来,最快完成本科学业的新纪录,诞生了!

一个由年仅十九岁(或更小)的秦风,所创造的、足以载入华夏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史册的……不朽传奇!

这一刻,无数正在为期末考试而焦头烂额的燕大学子,默默地放下了手中的书本,走到窗前,对着物理学院的方向,流下了两行“学渣的泪水”。

这一刻,无数正在为自家孩子升学择校而操碎了心的华夏家长,默默地将“别人家的孩子”的最高标准,从“隔壁老王家的学霸儿子”,提升到了……“那个叫秦风的,嗯,神仙”。

这一刻,无数正在为“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冥思苦想的教育界专家学者,默默地将秦风的案例,列为了“不可复制”、“仅供瞻仰”的……“天选之子特殊样本”。

而我们的主角秦风,在得知自己又不小心“顺手”破了个百年纪录之后,也只是淡淡地耸了耸肩,然后……便将目光投向了实验室里那台刚刚搭建完成的、散发着幽蓝色光芒的……“量子计算机原型机”。

对他而言,提前修完本科学分,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小小的里程碑而已。

真正的挑战,和更广阔的星辰大海,还在……远方等待着他。

不过,他并不知道,燕京大学的校领导们,在得知他这个“逆天”的壮举之后,已经连夜召开了一场……级别更高、也更“疯狂”的紧急特别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