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思维三境:从“搬砖”到“建城”的对话启示录
(对话角色:求知者(困惑的创业者\/职场人)、商道师(商业观察者,以案例和洞察拆解本质))
序章:菜市场里的“三境”启蒙
求知者:(指着手机屏幕)“最近刷到句话,说商业里分三类人:小白琢磨给别人挣钱,高手琢磨给自己挣钱,大神让别人琢磨给自己挣钱。这……咋越看越像说我?天天忙得晕头转向,既没给别人挣明白,也没给自己挣着,更别提让别人给我挣了……”
商道师:(笑着指向窗外菜市场)“你看对面包子铺——新来的学徒(小白)只会揉面,琢磨‘怎么让师傅满意’;隔壁开了三年的馄饨店老板(高手),天天研究‘怎么让顾客多买一碗’;而市场门口的摊位承包商(大神),根本不操心卖货,只琢磨‘怎么让更多摊主抢着租我的摊位’。咱们从这烟火气里,先拆解第一境……”
第一境:小白——“齿轮”的觉醒与挣扎
1. 小白的本质:别人系统里的“工具节点”
求知者:“我现在就是那个揉面学徒,天天干重复活,感觉自己像个‘职场耗材’……”
商道师:“先讲个真实故事:2005年,张一鸣还在酷讯当工程师,每天的工作是‘优化搜索引擎响应速度’(典型小白任务)。但他和普通工程师不同——别人只盯着‘代码不出错’,他却琢磨‘用户为什么要搜这些词?响应快0.1秒,能帮公司多赚多少流量?’ 结果呢?他不仅成了酷讯的技术骨干(给公司挣钱),还悄悄攒下了‘用户需求洞察’和‘算法优化能力’——这俩本事,后来成了今日头条的基石。
再看反面:我老家有个纺织厂工人,干了20年挡车工,只会机械换纱锭,直到工厂倒闭,才发现自己除了换纱啥都不会。这就是小白的两个极端:一种是“睁眼的齿轮”(像张一鸣,在别人的系统里偷学本事),一种是“蒙眼的齿轮”(只当工具,从不思考系统逻辑)。”
2. 小白的破局:从“被使用”到“偷本事”
求知者:“那咋才能不当‘蒙眼齿轮’?”
商道师:“给你讲个海底捞的案例:他们的服务员,每天擦桌子、递菜单(典型小白工作),但公司要求他们‘记录每个顾客的偏好’——有人爱吃辣,有人不爱吃香菜。这些服务员里,聪明人会偷偷想:‘顾客为啥喜欢被记住?这背后是信任和复购。’ 后来,很多海底捞员工离职开火锅店,把‘服务细节’变成了自己的竞争武器。
这就像《刻意练习》里说的:重复工作不可怕,可怕的是重复没有‘反馈和思考’。你可以把自己当‘商业侦探’——每天问自己三个问题:
- 我做的事,谁是最终受益者?(比如你写文案,受益者是公司,还是客户?)
- 受益者因为我做的事,多赚了多少钱?(量化价值)
- 他们赚钱的逻辑,我能学走多少?(偷师系统)
就像小偷学开锁,先研究别人的锁怎么造,以后自己配钥匙。”
3. 小白的陷阱:“工具人”的自我麻痹
求知者:“可有时候,就是忍不住躺平……”
商道师:“躺平的本质是‘价值感知麻木’。我见过一个电商运营,每天机械上传商品,却从不想‘这款产品为什么卖爆?用户评价里藏着什么需求?’ 直到公司裁员,他才发现自己连选品逻辑都不懂。
这就像《资本论》里说的‘劳动异化’——人变成工具的附属,慢慢失去对‘价值创造’的感知。破局的关键,是把‘给别人挣钱’当成‘给自己攒武器’的过程:你敲的每一行代码、写的每一句文案、接待的每一个客户,都是在打磨‘未来给自己挣钱的武器’。”
第二境:高手——“造船者”的突围与局限
1. 高手的本质:给自己造“挣钱的船”
求知者:“那什么时候算‘高手’?”
商道师:“当你开始‘给自己定目标、找资源’,就跨进高手门槛了。比如雷军,早年在金山是‘顶级打工者’(给公司挣钱),但他离开后,花两年调研手机市场,最终带着‘互联网思维做手机’的思路,拉着团队造出了小米——这就是典型的‘高手思维’:不再为别人的目标打工,而是给自己设计‘挣钱的产品\/业务’。
再看更草根的例子:我楼下有个卖早点的夫妻,一开始租摊位卖煎饼(给房东挣钱,算小白+),后来自己盘下店面,注册商标,研究‘怎么让顾客多买一套豆浆’(给自己挣钱,成高手了)。他们的煎饼摊,就是自己造的‘挣钱船’。”
2. 高手的进阶:从“单船出海”到“船队雏形”
求知者:“高手和小白的核心区别是啥?”
商道师:“小白是‘别人给船,我划船’;高手是‘自己造船,自己划’。但高手要突破,得从‘单船’变成‘船队’。比如董明珠,早年是格力的顶级销售员(高手级,给自己和公司挣钱),但她后来推动格力做品牌、建渠道,其实是在搭建‘船队’——让更多产品、更多经销商,围绕格力这个‘母船’运转。
这就像《精益创业》里说的‘最小可行产品(mVp)’:高手先造一艘小渔船(比如小米1代),验证商业模式可行后,再造快艇、航母(生态链产品)。但很多高手困在‘单船思维’里——比如街边的裁缝店,只想着‘怎么多接订单’,从不思考‘怎么把裁缝店变成品牌,让学徒来打工’,这就很难突破到大神。”
3. 高手的陷阱:“造船者”的认知壁垒
求知者:“为啥高手很难变成大神?”
商道师:“因为高手太执着于‘自己造船’,却没学会‘建码头’。举个例子:有个做手工皮具的匠人,手艺精湛(高手),但一辈子只守着工作室,没想过‘让徒弟们帮他做,自己管设计和品牌’(这才是大神思维)。
本质上,高手的认知停留在 ‘自己创造价值’ ,而大神要的是 ‘让别人创造价值,自己收割系统红利’ 。就像养蜂人,高手只会自己养蜂采蜜,大神却会建蜂场,让更多养蜂人进来,自己收管理费和蜂蜜分成。”
第三境:大神——“鱼塘主”的生态与秘密
1. 大神的本质:搭建“让别人挣钱的系统”
求知者:“大神听着就很遥远……真有普通人能到这层?”
商道师:“先看‘小大神’案例:我家小区门口的菜贩,早年自己摆摊卖菜(高手),后来整合周边菜农,让他们把菜运到自己的摊位,自己收‘摊位费+提成’(大神雏形)。菜农们琢磨‘怎么种出更值钱的菜’(给大神挣钱),菜贩琢磨‘怎么让更多菜农和顾客来’(让别人琢磨给自己挣钱)。
再看商业巨头:马云建淘宝,让千万商家在上面开店(商家是高手,琢磨给自己挣钱),但淘宝通过流量、规则、支付体系,搭建了一个‘让别人必须依赖’的生态——这就是大神的核心:创造一个系统,让别人在里面‘自愿’为你挣钱。”
2. 大神的布局:“生态”背后的底层逻辑
求知者:“大神怎么让别人心甘情愿为他挣钱?”
商道师:“靠‘共生逻辑’。比如马斯克的Spacex,工程师们是高手(琢磨‘怎么造火箭给Spacex挣钱’),但Spacex给他们提供了‘探索太空’的梦想和前沿技术平台(高手也需要实现自我价值)。这就像《失控》里说的‘蜂群思维’:每个个体在系统里既能获利,又能实现自我,系统自然会生长。
再看巴菲特,买上市公司后,从不管日常经营(让cEo们当高手,琢磨给公司挣钱),但他选的公司都有‘护城河’(比如可口可乐的品牌、苹果的生态)——这些护城河,就是大神搭建的‘系统壁垒’,让别人很难脱离。”
3. 大神的陷阱:“生态”的脆弱与重构
求知者:“大神的生态会不会崩塌?比如共享单车,曾经也是生态,咋凉了?”
商道师:“因为它们只搭了‘架子’,没建‘共生系统’。共享单车公司只想着‘让用户骑车付费’(别人给我挣钱),但没解决‘用户为什么忠于你’‘怎么让产业链更稳固’。真正的生态,得像阿里的淘宝+支付宝+菜鸟:商家依赖流量(挣钱),用户依赖便利(省钱),物流依赖订单(生存),形成‘谁也离不开谁’的闭环。
这就像建鱼塘:普通鱼塘只养鱼(别人来钓鱼,你收钱),但大神的鱼塘会养水草、放鱼苗、引鸟雀,让整个生态自循环——鱼多了,鸟来吃虫,虫肥水草,水草喂鱼,形成闭环。共享单车只建了个‘空鱼塘’,没养生态,自然干涸。”
跃迁之路:从混沌到清醒的通关密码
1. 破局第一步:先做“清醒的小白”
求知者:“我现在浑浑噩噩,既不是小白(没好好给别人挣钱),也不是高手,咋起步?”
商道师:“先把自己扔进‘小白的修罗场’,但要当‘睁眼的小白’。比如你是公司职员,每天问自己:
- ‘我的工作,在公司的盈利链条里占哪一环?’ (像张一鸣研究‘搜索引擎→流量→广告→盈利’的链条)
- ‘如果我是老板,会怎么优化这个环节?’ (偷学老板的系统思维)
就像学武功,先去少林寺当伙夫,观察高僧怎么练功,偷学心法,再找机会练手。”
2. 破局第二步:从“偷本事”到“造小舢板”
商道师:“当你攒够3-5个‘核心本事’(比如流量运营、产品设计、客户谈判),就可以尝试‘造自己的小舢板’——从副业开始,把本事变成‘挣钱的产品’。
比如我有个朋友,在广告公司当策划(小白+,偷学了‘爆款文案逻辑’),下班接私单写小红书文案(高手初级,给自己挣钱),后来攒了100个客户,干脆开了个‘文案私塾’,教别人写文案(高手进阶,开始搭建自己的小系统)。
这就像《穷爸爸富爸爸》里的‘ESbI象限’:从E(雇员,小白)跳到S(自由职业,高手),关键是把‘能力’变成‘可复制的产品’。”
3. 破局第三步:从“小舢板”到“造码头”
商道师:“当你的小舢板能稳定挣钱了,就要思考:怎么让别人来帮你划船?
比如刚才的文案私塾,别只自己教,而是招‘助教’(让他们帮你批改作业、带新人),给他们分成(让别人琢磨‘怎么在你的系统里挣钱’)。这时候,你就从‘高手’向‘大神’迈了一步——搭建一个‘让别人为你打工’的小生态。
记住:大神不一定是首富,而是能让100个人围绕自己的系统挣钱,同时自己也挣钱的人。就像小区里的菜贩承包商,哪怕只管理10个摊位,也是‘小生态的大神’。”
终章:商业三境,本质是“主动权”的游戏
求知者:“现在明白点了,但感觉路还很长……”
商道师:“商业三境,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层级,而是**‘价值流动方向’的进化**:
- 小白:价值流向别人(被动);
- 高手:价值流向自己(主动);
- 大神:价值从别人流向自己(掌控)。
但更重要的是,每个层级都可以‘逆生长’ ——大神也可以回退当高手(比如马斯克偶尔也会自己搞技术),小白也能直接跳级(比如张一鸣从工程师直接创业)。
最后送你个比喻:商业就像登山,小白在山脚搬砖,高手在山腰建屋,大神在山顶建城。但真正的高手,永远在‘搬砖时想着建屋,建屋时想着建城,建城时不忘搬砖的苦’。
现在,你是继续当‘蒙眼的齿轮’,还是做‘睁眼的偷师者’?”
求知者:(沉默片刻)“我想先去当‘商业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