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 > 第402章 清空车间,服从组织安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2章 清空车间,服从组织安排

清晨的红星轧钢厂门口,机器的轰鸣声还没完全起来,只有零星几个早到的工人往门里走。何雨柱刚把自行车停稳,就看见一个穿着中山装、背着帆布包的年轻小伙站在门岗旁张望,看那样子,显然是在等人。

“小程同志是吧?”何雨柱快步走过去,主动伸出手。

“何工!您可算来了!”小伙立刻迎上来,双手紧紧握住何雨柱的手,眼里满是藏不住的敬佩——他正是工业部派来的科员程建国,今年刚二十出头,大学毕业分配到部里没半年。来之前领导特意跟他交代,这次要配合的是六级研究员何雨柱,不光年纪和他差不多,还主导设计了能惊动整个工业部的钢铁炉具。这会儿见着真人,程建国心里既有好奇,更有几分实打实的佩服。

“图纸和文件都带齐了吧?”何雨柱松开手,直奔正题——他知道保密项目耽误不得,越早开工越好。

程建国连忙把帆布包拉开,掏出一沓整理得整整齐齐的文件,递到何雨柱面前:“何工您放心,所有资料我都按您说的分类装好了,从炉具设计图到测试流程表,一份都不少,随时能开工。”

两人正说着,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还伴着熟悉的嗓门:“何工!可算等着您了!”

何雨柱回头一看,只见车间主任孙胜利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工装,手里攥着个记事本,正快步朝这边走,脸上的笑比上次见面时更热络,眼神里的尊敬也多了几分。

“孙主任,又要麻烦你们车间了。”何雨柱笑着点头,语气依旧平和——虽说这次是带着工业部的任务来,但他没打算摆架子,毕竟之前跟轧钢厂打交道时,孙胜利他们都挺配合。

孙胜利连忙摆手,眼睛又扫过程建国,立刻明白过来:“这位就是工业部的同志吧?两位一路辛苦,走,先去食堂吃碗热粥,垫垫肚子再谈工作?”

程建国刚想客气两句,目光却先飘向何雨柱——他心里门儿清,自己这回是来“搭下手”的,所有安排都得听何工的。何雨柱看在眼里,笑着对孙胜利说:“孙主任,早饭我们在家都吃过了,就不麻烦了。厂长现在在厂里吗?咱们还是先去车间,把任务对接清楚。”

听何雨柱这么说,孙胜利脸上的笑容收了收,立刻摆出认真的神情:“在!厂长一大早就来了,知道工业部的同志要过来,一早就去车间安排了——特意把一车间和二车间都腾出来了,除了留几个八级老师傅,其他工人都调去别的车间了,就等着您二位来定下一步的事。”

何雨柱心里轻轻一动,不由得高看了轧钢厂厂长一眼。他知道,工业部没提前把保密项目的细节透给轧钢厂,厂长能主动清空两个车间,一来是给工业部面子,二来恐怕也记着之前的情分——上次他跟着清华的老师来优化机床,帮轧钢厂提了不少生产力,厂长当时就拉着他说了好几句感谢的话。这份眼力见,倒确实不像一般的工厂领导。

“那咱们现在就过去吧。”何雨柱说完,跟着孙胜利往厂区里走。程建国把文件重新收好,紧紧跟在两人身后。

穿过几条厂区小路,很快就到了车间区。一进大门,何雨柱就发现,车间里的动静比上次来轻了不少——毕竟是优化过的机床,运转起来更顺畅,噪音也小了些。墙上的字报换了新的,之前“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口号,换成了“力争日产再突破”,红底黄字的标语格外醒目,显然是生产力提上去后,厂里的目标也更高了。

一车间的门开着,里面已经没了往日的热闹,只有七八个穿着蓝色工装的老师傅站在角落,正围着一个中年男人听讲话。那男人穿着中山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看气度就知道是轧钢厂厂长。

“……这次任务是工业部直接安排的,保密级别高,所有人都得把嘴把严了,不该问的别问,不该说的别说,全力配合同志的工作,听见没有?”厂长的声音不高,但很有分量,老师傅们都齐声应着“听见了”。

等他说完,眼角余光瞥见何雨柱,眼睛立刻亮了,快步走过来:“何工!程同志!你们可算到了!老孙,没带两位去吃早饭?”

“厂长,我们真吃过了。”何雨柱笑着打断他,不想在这些小事上耽误时间,“咱们还是先对接任务吧,早开工早出结果。”

厂长见他这么干脆,也不再坚持,只是看着何雨柱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感慨——前阵子何雨柱还是跟着清华老师来指导机床的年轻人,这才多久,就成了工业部钦点的保密项目负责人。他虽说是厂长,但也知道六级研究员的分量,更别说这还是带着保密文件来的任务,显然何雨柱在部里的地位不一般。

“行!咱们都是干实事的,不搞虚的。”厂长点头,话锋一转,“不过何工,文件您看……”

程建国立刻上前一步,把早就准备好的保密文件递了过去。厂长接过,快速翻了几页,目光扫过“保密级别”“工业部签发”的字样,脸色瞬间变得严肃,合上文件递还给程建国:“没问题!何工,程同志,接下来这段时间,轧钢厂全听你们的调遣——要人给人,要物资给物资,保证不耽误测试进度,也保证守好保密的规矩。”

何雨柱看着厂长认真的样子,心里也松了口气——有这样配合的态度,后续的测试能少不少麻烦。他指了指车间里清空的区域,对厂长说:“其实任务也不复杂,我们要在一车间搭炉具测试架,需要那几位八级老师傅帮忙打下手——他们经验足,上手快。另外得麻烦厂里把30毫米的钢板和焊接工具准备好,还有,这两个车间得设个岗,别让无关人员进来。”

“没问题!”厂长立刻应下,转头对身边的孙胜利说,“老孙,马上让人把钢板和工具送过来,再从保卫科调两个人过来守门,除了何工、程同志和那几位老师傅,谁都不准进一车间和二车间!”

孙胜利连忙点头:“好嘞厂长,我这就去安排!”

看着孙胜利匆匆离开的背影,厂长又转向何雨柱,语气诚恳:“何工,有任何需要,随时找我,我就在办公室待着,保证随叫随到。”

何雨柱点头,心里清楚,有轧钢厂这样的配合,接下来的测试就能顺顺利利推进——毕竟这炉具关系到后续工业生产的效率,早一天测出准确数据,就能早一天投入改进,这对整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来说,都是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