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禹工遗迹之设计,本就以水淹为开启之法!古人智慧深不可测,外人视水为阻碍,然水正是启门之钥!吾按照水位变化观察石壁,果然发现暗藏机关。水满三尺时,某处石板可以按动;水满一丈时,另一机关得以开启。如此环环相扣,竟是一套完整的水力开锁系统!\"
李明衍倒吸一口凉气。这意味着白起无意中的\"破坏\"行为,实际上创造了开启禹工遗迹的条件。历史的讽刺莫过于此。
\"吾终于进入真正的禹工遗迹内室,见到墨子先师亲笔留下的教诲石刻。'观此教诲,吾心如刀割...\"
\"吾本欲保全相里墨,不料害了楚墨,又违背了先师教诲。虽得见禹工遗迹真容,然于心何安?吾已无颜面对墨家先师,更无颜面对楚墨诸位师兄弟...\"
绝笔的最后部分记录了李硇的忏悔和决定:
\"吾将禹工遗迹重新封闭,以全遗迹。若有真正秉承墨家理念之后人得见,望能以此造福天下苍生,勿蹈吾等覆辙。吾愧对墨家,愧对天下,当以死谢罪。后人见此,当引以为戒...\"
绝笔到此戛然而止。李明衍缓缓合上竹简,心情无比沉重。在这个阴森的地下空间里,一个关于背叛、忏悔与救赎的故事完整地呈现在他们面前。
李硇的悲剧在于,他以为自己是在保护墨家,实际上却违背了墨家的根本精神。当他最终看到墨子的真正教诲时,内心的冲击可想而知。
彭越看着那具依然保持着拥抱姿势的遗骨,声音颤抖地说:\"矩子,这位李硇矩子...他真的是自尽的吗?\"
李明衍点点头,指着遗骨的位置:\"你看他的姿势,紧抱竹简而死,身边没有任何外伤痕迹。在这个密闭的气室中,他完全可以等待水位下降后脱困而出,但他选择了留下来。\"
这是一个墨家矩子最后的忏悔和救赎。
\"我们必须把这个真相告诉所有人。\"李明衍郑重地说道,\"相里墨和楚墨之间的仇恨,需要在真相面前得到化解。\"
云梦泽的夜风更加凄冷,篝火在风中摇曳不定。当李明衍和彭越带着李硇的绝笔浮出水面时,岸边等待的众人立即围拢过来。李明衍双手颤抖地举起那卷羊皮包裹的竹简,仿佛捧着一个沉重的历史判决书。
\"周文,庄贾,\"李明衍的声音低沉而凝重,\"相里墨李硇的绝笔,揭示了三十年前的全部真相。\"
周文和庄贾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安。当李明衍一字一句地念出绝笔内容时,两位墨家领袖的脸色不断变化着:从疑惑到震惊,从愤怒到悲伤,最后归于深深的痛苦。
读到李硇被白起以\"与禹工遗迹共存亡\"的讽刺方式处死时,周文的脸色变得极其复杂。他没有立即流泪,而是呆呆地看着那卷绝笔,神情中混杂着震撼、困惑,还有难以名状的复杂情绪。
过了良久,周文才缓缓开口,声音有些发颤:\"李硇...他最后确实是个真正的墨家弟子。但是...\"
他停顿了很久,脸上闪过痛苦的神色:\"但是当年他赶走我们的时候,难道就不是墨家弟子了吗?他让楚墨失去圣地的时候,怎么就没想到墨家的同门之情?\"
周文的声音越来越激动:\"现在他为了保护禹工遗迹而死,我应该感动,我确实也感动。可是我心中的怨气...三十年来楚墨承受的屈辱...这些又该怎么算?\"
庄贾神色凝重地看着周文,没有急于安慰。作为齐墨的人,他对相里墨本来就没有切身的仇恨,此刻更多的是对历史复杂性的感叹:\"周兄,人心确实复杂。李硇当年可能真的以为自己在做对的事情,但他的'对'建立在你们楚墨的痛苦之上。现在他最后的选择确实高尚,但这不能抹去当年的事实。\"
其他墨家弟子们听着绝笔内容,脸上都写满了震撼和困惑。一个年轻的楚墨弟子忍不住说道:\"我们该恨他还是该敬他?他既是害我们失去圣地的罪人,又是为保护禹工遗迹而死的英雄...\"
周文深深吸了一口气,看着水下那个沉默的甬道:\"我不知道该怎么评判李硇。我只知道,无论如何,他最后确实是为墨家而死的。这份坚持...让我既敬佩又痛苦。\"
李明衍看着众人复杂的神情,深有感触地说道:\"人性就是如此复杂。李硇既有分歧,也有坚守。我们既可以批判他当年的选择,也可以敬重他最后的决断。\"
众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李明衍看了众人一圈后说道:\"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从这个悲剧中汲取教训。墨家内部的分裂害了所有人,包括李硇自己。真相已经大白,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不必再纠结当年的恩怨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按照他留下的方法,开启禹工遗迹。\"
周文沉默了很久,最后说道:\"不管怎样,他已经死了。而且他是为了保护墨家圣地而死的。\"
\"李硇师叔选择了与禹工遗迹共存亡,\"周文终于忍不住,流着眼泪说道,\"但我们不能让他的牺牲白费。既然他在绝笔中留下了开启遗迹的方法,我们就应该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李明衍点点头,重新展开绝笔,仔细研究李硇记录的开启方法:\"按照李硇的记录,禹工遗迹的设计确实精妙绝伦。它利用水位变化作为开启机制:当水位达到三尺时,第一层机关开启;水位达到一丈时,第二层机关开启;当水位稳定在一丈五尺以上时,核心机关才能被激活。\"
彭越惊叹道:\"怪不得我们之前无法开启!我们一直把水看作是阻碍,却不知道水本身就是开启的钥匙。\"
\"这就是古人的智慧。\"李明衍感叹道,\"他们把最大的障碍设计成了最关键的工具。只有真正理解水的特性,掌握水利技术精髓的人,才能领悟这种设计的奥妙。\"
庄贾仔细观察着水下的情况:\"现在的水位刚好符合要求。看来白起无意中的改动,反而创造了开启遗迹的完美条件。历史真是充满了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