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李明衍独自站在城头,凝视着北方。
\"庄贾。\"他轻声唤道。
墨家机关师悄然出现:\"主公有何吩咐?\"
\"楚国那边,最近可有消息?\"
庄贾从怀中取出一份密信:\"负刍公子来信,说楚国内部他一直在布局,现在的楚王身体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他动手的时机不远了,他得把军权抓牢。\"
\"我正好和他配合。\"李明衍接过信细看,嘴角露出一丝深意的笑容。\"给他些信息,就说百越这边完成了整合,正好是楚国的大敌,为了不腹背受敌,楚国得在南边做好防范啊。\"
\"矩子的意思是?\"
\"百越是他负刍掌握军权的理由,而且这边战线远离秦国,却离楚国国都更近。\"李明衍将信收好。
\"负刍公子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怎么运用这些信息,而且楚国在百越边境陈兵,对百越也是好事。\"
庄贾心领神会:\"明白了。适度的威胁,能让百越各族更加团结。\"
\"正是。\"李明衍负手而立,\"你想想,如果北方完全没有威胁,时间一长,各族必然会生出异心。但如果始终有楚国这个潜在敌人在,他们才会更加团结在我周围。\"
\"矩子高明!\"庄贾由衷赞叹,\"这就像水坝,既不能让水太满溢出,也不能让水太少干涸。保持一个合适的水位,才是长久之计。\"
李明衍点点头:\"记住,与负刍公子的联系不能断。将来若是楚国有变,这条线可能会派上大用场。\"
\"遵命。\"庄贾退入暗处。
李明衍继续站在城头,心中默默盘点着这段时间的布局。
北民有邓起镇守,忠诚可靠;
百越有桀骏巡察,阿漓威望在此;
通信网络正在建设,千里之外也能了如指掌;
南越、山越完全归心,西瓯、闽越利益捆绑;
更妙的是,楚国的压力恰到好处,让内部不敢生乱;
李明衍揉了揉太阳穴轻声自语,\"差不多可以出发了。\"
···
清晨,朝阳初升。
苍梧城的新建的广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各族百姓。
今日,李明衍要正式宣布启程前往三星之地。
高台上,李明衍一身素袍,看起来不怒自威,又仙气飘飘卓然世外。
\"百越的父老乡亲们,\"他的声音在广场上回荡,\"星垂之地,是百越千年以来的传说,也是历代族长想参透的神语。\"
人群骚动起来。三星之地在百越是个传说,据说那里有神明居住,凡人不可靠近。
\"十三年前,我第一次踏入蜀地,便与大盟主共同讨论过如何找寻发现,只是那时天时未到,吉门未开。\"
人群安静下来,都在倾听。
\"十三年来,我走过中原,到过百越,见识了太多的苦难,也见证了太多的希望。更重要的,我见过了禹王和先祖的诸多遗迹!\"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李明衍微笑道,\"你们渴求神明的庇护,渴求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能够安定。但这远远不够!\"
\"不够?\"人群中很多人小声议论。
李明衍提高声音:\"是的,不够!先祖和禹王对我的召唤,不仅要让大家吃饱穿暖,更要让百越成为真正的乐土。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完全聆听和掌握先人的智慧。\"
\"你们推举我做神使的百日以来,我一直在与先祖交谈。\"李明衍微笑道,\"先祖已经与我许诺,许我去探索这神明之地!在那里,有让百越,乃至让天下受益的圣训。\"
\"我们现在的生活,都已经和之前有所不同。看看这两年来,我带给你们的先祖的知识,圣王的技艺,你们的日子,是不是过的更好了!\"李明衍大手一挥,高声询问。
\"是!是!是!\"回应他的,是上万百姓雷鸣般的呼喊。
\"想想看,如果我们掌握了这最后的圣训,又将得到什么!是天下乐土,是百年,千年的福缘!我愿意为你们,去经受这先祖的考验!无论这考验多久,无论这考验是否要献出我的生命!\"
李明衍闭上了眼,抬起了头,双手朝天,做出向上天奉献的手势。
高台之下,一些子民已经开始啜泣。
阿漓这时站了出来,同时走到高台上:\"作为百越盟主,我愿意随神使亲自前往,为百越人民寻找这份宝藏。\"
不知道是谁带的头,人群开始下跪,如同一阵风,吹倒了浮萍。
他们不断的双手朝天,随之叩首,他们祈求着先祖的保佑,保佑他们的神使,盟主,能够平安归来。
看着这些人,李明衍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诸位,此行凶险难料。但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我们不是去冒险,而是去为百越、为天下寻找一个更好的未来。\"
他声音变得激昂:\"十三年前,我入川,是天降机缘。十三年后,我再入川,是寻找神迹。这一次,我将带回希望,带回答案!\"
欢呼声如山呼海啸般响起。
\"子它,吕由。你们代表百越子民,随我与盟主前往。\"
子它上前一步,\"能为这样的伟业贡献力量,是我的荣幸。\"
吕由也站了出来:\"南越吕氏,愿追随李君,寻访先祖遗迹。\"
李明衍向着子民深深一拜:\"承蒙大家信任,李明衍必不负所托!\"
\"神使平安!\"
\"盟主平安!\"
\"先祖庇佑!\"
欢呼声再次如山呼海啸般响起。
随后,李明衍转向邓起、桀骏等留守的人及各族族长:\"百越就拜托诸位了。\"
\"主公放心!\"众人齐声应道。
一切准备就绪。
李明衍、阿漓、子它、吕由,外加二十名精锐护卫,组成了一支精悍的队伍。
他们没有走陆路,而是选择了水路——沿着古老的水道,从百越逆流而上,直入蜀地。\"
船队启航了。
岸边,万余百姓相送。他们挥舞着手臂,目送着船队渐行渐远。
李明衍回望着逐渐模糊的苍梧城,心中感慨万千。
十三年了。
十三年的命运流转,终于有了一个稳固的根基。
\"在想什么?\"阿漓走到他身边。
\"在想十三年前的自己。\"李明衍笑道,\"那时的我,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今天。\"
命运,真是奇妙。
\"主公,\"子它走过来,\"按照这个速度,二十天后可达蜀地边境。\"
\"不急。\"李明衍收回思绪,\"路上多观察水文地形。\"
船继续前行,逆流而上。
\"传令下去,\"他吩咐道,\"保持警惕,但不要太紧张。这一路上,我们要像水一样——遇山绕山,遇石绕石,但始终向着目标前进。\"
\"是!\"护卫们应声道。
夕阳西下,江面上洒满金光。
船队在这金光中继续前行,向着那个传说中的三星之地,向着那阔别已久的的蜀地。
而在他们身后,一只木鸢悄然起飞,带着第一份信,向着百越飞去。
···
顺江北上,水势渐缓,两岸风光也从百越的野性山水转为蜀中的秀美田园。
李明衍换上一身白衣,独立船头,任江风吹拂衣袂。
\"明衍你的心情似乎很好。\"阿漓走到他身边,手中拿着一卷刚收到的木鸢密信。
\"故地重游,自然感慨。\"李明衍望着远山如黛。
\"当年我初入蜀地,加入了李郡守和二郎满怀治水救民的理想。如今逆流而上,我也是为了寻找更大的答案。\"
\"吕由那边记录得如何?\"他问道。
\"很认真。\"阿漓向船尾看去,只见吕由正伏在案前,一丝不苟地绘制着水文图,
\"每过一处险滩,每见一处回流,他都详细记录。还时不时询问船工当地的水文变化。\"
李明衍满意地点头:\"态度端正,孺子可教。这些资料将来都有大用。\"
船队继续前行,渐渐进入蜀中腹地。两岸开始出现人烟,先是零星的渔家,然后是成片的农田。
\"这蜀中的丰饶,也当真了得。\"子它站在船舷边赞叹,\"把水道改造成这样,需要多少人的努力?\"
\"这就是蜀地的智慧。\"李明衍解释道。\"都江堰建成后,蜀地的丰饶更加凸显,而都江堰也只是其中的代表,整个蜀地都是一部活的治水史。\"
正说着,前方传来喧哗声。
\"渡口到了。\"船工高声提醒,\"前面就是沫水渡,是这一带最大的渡口。\"
李明衍举目望去,只见一个颇具规模的渡口出现在视野中。
码头上船只往来,岸边房屋林立,虽然比不上中原的繁华,却自有一种蜀中特有的悠闲气息。
\"看起来很平常。\"吕由收起笔墨走过来,\"就是人似乎多了些。\"
确实,渡口两侧聚集的人群明显超出了正常的规模。
更奇怪的是,当他们的船队出现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骚动。
\"那是...那是...\"
\"真的是他吗?\"
\"白衣...对,就是白衣!\"
隐约的议论声随风飘来,让李明衍心中一凛。
\"情况不对。\"子它低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