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唐当纨绔,开局接了帝皇榜! > 第168章 他究竟是何方神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8章 他究竟是何方神圣?

李世民忽然想起陈迎新那数百铁匠铺。

自接手以来,所产铁器质优价廉,远胜长孙家十倍,早已被疯抢一空。

陈迎新所掌握的冶铁之术,堪称神技!若以此等精铁打造铠甲兵刃……

他眼中精光一闪,忽然道:“克明,朕欲下旨,将朝廷军械采买一事,交由陈迎新承办,你以为如何?”

杜如晦与房玄龄闻言皆是一惊,不解陛下为何突然提及此事。

杜如晦连忙劝阻:“陛下,此事非同小可!去岁尚有三十余人因私造军械获罪。若交由陈小友承办,消息传开,恐致民间人心浮动,隐患无穷啊!”

“朕自然无意开放民间私造。”李世民摇头,“朕只信得过陈迎新一人!他造出的铠甲兵刃,必属上品!你们也见过他所制铁器何等坚固。若以此等精铁装备我大唐铁骑,试问天下谁人能挡?”

房玄龄紧锁眉头:“风险过大,臣以为……此事尚需从长计议。”

李世民沉默片刻,目光幽深,忽又开口:

“那……朕若以天子名义,下旨将陈小友的铁匠铺收归官营,你们看如何?”

见陛下如此急迫,房玄龄与杜如晦只觉得额角隐隐作痛。

杜如晦思忖片刻,谨慎道:“此举……恐非上策。陈小友虽无力抗旨,但心中必生怨怼,其后果……怕是难以预料。”

李世民一听这话,瞬间想起过往种种“教训”,立刻打消了念头:“克明提醒得是!朕……确实不该轻易招惹那小子。若真惹恼了他,不知会如何报复朕。可惜……朕原还想着扳回一城。此事,容后再议吧。”他无奈地叹了口气。

房玄龄与杜如晦相视苦笑。陛下这份执念,怕是难以消弭了。然而,与陈迎新相斗?陛下恐怕……难有胜算。

所幸最大难题已解,几人心情都轻松不少。归途上谈笑风生,倒也十分畅快。

马车很快驶入宫城。

李世民甫一下车,便沉声下令:“即刻传旨,召集群臣上朝议事!”

约莫一个时辰后。

长安城内够得上品级的大臣,皆已齐聚甘露殿。

李世民端坐御座,威仪天成,目光扫视下方:“朕急召诸位,是为商议军国要务。边境可有新消息传来?”

兵部侍郎韩瑗(暂代李靖之职)上前一步:“启禀陛下,今晨刚得密报。我大唐将士,约莫十日可抵凉州。吐谷浑三国联军,预计半月后亦将兵临城下。军中所存粮草,按最高战备标准,仅够支撑一月之用。”韩瑗办事素来稳妥,三言两语便将局势点明。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众臣脸上皆是凝重焦虑,情势远比他们预想的更为险恶。粮草仅够支撑一月?以草原骑兵惯用的袭扰消耗战法,这点粮草,根本是杯水车薪!当年平定东突厥,大唐在边境可是足足鏖战了一年!

“肃静!”李世民大手一挥,接着问道:“若不计战马所需草料,仅以士卒口粮计算,现有粮草,可支撑五十万大军多久?”

韩瑗虽不解陛下此问何意,仍依命计算。片刻后回禀:“回陛下,若只计士卒口粮,现有存粮……约可支撑五十万大军四月之需。”

得到这个答案,李世民明显松了口气,朗声道:“好!即刻传旨,从幽州调遣五十万大军,火速驰援西北边境!”

话音刚落,整个甘露殿陷入死一般的寂静!群臣无不瞠目结舌,震惊地望着御座上的天子。

陛下……莫不是疯了?

足足过了半晌,才有人回过神来,慌忙出列:“陛下!万万不可啊!与吐谷浑作战,战马乃根本!无马何以克敌?陛下三思!”

李世民抬手示意:“众卿稍安勿躁,朕话未说完。”殿内再次安静下来。李世民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就在今日清晨,守国公为朕献上一条妙计!依此计而行,我大唐不仅能安然拖至江南稻米成熟,更能……拓土开疆!”

守国公?

这个名字让满朝文武皆是一愣!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高人,不是一直寻访无果吗?怎会突然献上计策?

刘弘按捺不住问道:“陛下……莫非已寻得守国公踪迹?”

众臣无不屏息凝神,眼中充满期待与向往。守国公之神秘,早已令他们心驰神往。

李世民却摇了摇头:“朕亦不知其踪。只是吐谷浑之事闹得沸沸扬扬,守国公知晓后,便将此计悄然送至京兆府衙。朕今早方得见。此计环环相扣,万无一失!非但可解吐谷浑之围,更能使我大唐疆域……倍增!”

接着,李世民将陈迎新的计划详细道出。

殿内群臣听完,一个个呆若木鸡!

守国公竟对边境诸国乃至西突厥内部纷争了如指掌!许多细节,连驻守边疆的官吏都未必知晓!

一阵激烈的低声议论后,刘弘再次出列:“陛下,此计确实精妙绝伦!然臣仍有疑虑……守国公所言西突厥内情,若只是民间捕风捉影的传言……”

不少大臣闻言纷纷点头附和。

李世民不动声色,给长孙无忌递了个眼色。

长孙无忌立刻会意,出班奏道:“此事诸位不必忧心。本官奉陛下密旨,多年来一直暗中收集西突厥动向。守国公所言种种,与我所得密报……分毫不差!”

长孙无忌此言一出,众臣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然而,新的疑虑很快又起。

唐俭上前一步,拱手问道:“陛下,守国公此计固是精妙,然其成败关键,在于那件‘宝贝’是否真能令西突厥诸部为之疯狂!此等稀世奇珍……恐怕极难寻获啊!”

李世民闻言,脸上笑意更浓:“爱卿所虑甚是。不过……守国公已将宝物,一并呈献于朕了。”

此言一出,大臣们再次皱紧了眉头。

守国公连如此关键的宝物都准备好了?

方才听陛下描述,便知此物必须珍贵稀奇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方能奏效。殿上诸公,最次也是三品大员,生平所见奇珍异宝不知凡几。可即便如此,他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世间有何等宝物能有此魔力!

这位大唐守国公,究竟是何方神圣?

竟能随手拿出这等足以搅动一国风云的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