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核心区域返回之后,张林便一头扎进了自己的房间,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统统隔绝在外。他静静地坐在桌前,双眼凝视着虚空,脑海中却如翻江倒海般不断涌现出从法则低语中获取到的信息。
那些信息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他原有的认知。关于终焉之地的循环、崩溃能量以及高维威胁的感知,让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世界,重新思考所谓的“造神之地”传说。
经过深思熟虑,张林越发坚信,“造神之地”的传言不过是一个巨大的谎言。终焉之地并非是通往神坛的阶梯,而是一条通往湮灭的不归路。赵刚及其追随者们正被这个谎言蒙蔽双眼,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然而,在这片绝望的深渊中,张林却意外地发现了一片难得的“绿洲”——新生法则区域。它的存在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给人带来了一丝希望。这个区域证明了即使在最极端的环境下,生命和法则依然具有顽强的“新生”力量。
张林深知,要想在这充满危机的终焉之地生存下去,就必须充分利用这股“新生”力量。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不断提升自己对新生法则区域的“均衡”能力。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地掌控这股力量,使其为自己所用。
同时,张林还意识到,核心区域那庞大的新生法则能量若能被合理引导,将对基地的防御系统产生巨大的助力。他要找到一种方法,以一种受控的方式将这股能量引向基地的防御系统,从而彻底增强这里的稳定性,为所有人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
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缓缓地闭上双眼,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他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内心深处,感受着周围那股源源不断的法则能量。
这股能量如同涓涓细流一般,在他的四周缓缓流淌着。他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意识延伸出去,如同轻柔的羽毛一般,轻轻地触碰着那些法则能量。
当他的意识与法则能量接触的瞬间,他仿佛能够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和流动。这些能量虽然微小,但却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和力量。
他慢慢地引导着自己的“均衡者”力量,如同一位熟练的工匠,用细腻的手法去“梳理”那些微小的法则波动。他要让这些波动变得更加稳定、有序,就像将一堆杂乱无章的丝线整理成一条光滑的绸缎。
然而,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新生法则能量虽然纯净无比,但它的量级却异常庞大,而且还蕴含着核心区域那种原始的“野性”。这使得张林在“梳理”的过程中必须格外小心谨慎,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被这股强大的能量反噬。
他全神贯注地控制着自己的力量,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每一次的“梳理”都像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失去平衡。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法和力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努力终于开始见到成效。每一次成功的“梳理”都让他的“均衡者”能力得到了提升,他对新生法则的感知和控制力也在逐渐增强。
他甚至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尤其是精神层面,正在与这片区域的法则进行着某种深度的“融合”。这种感觉既奇妙又令人兴奋,仿佛他正在与这片神秘的世界建立起一种前所未有的联系。
然而,这种提升并非没有代价。随着对法则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张林逐渐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抽离感”。当他全身心地沉浸在法则的世界中时,他发现自己与人类的情感和欲望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微弱。
他变得愈发冷静和理智,仿佛能够以一种超然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一切。他能够更清晰地洞察事物的本质和运行规律,然而,与此同时,他对个体生命的悲欢离合所产生的强烈共情却在逐渐减弱。
王芳是第一个察觉到张林这种变化的人。她注意到,张林变得更加强大、可靠,但也似乎失去了一些曾经属于他的“人味”。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被情感左右,而是更像一个严格遵循法则的执行者,而非一个有血有肉的伙伴。
一天,王芳决定找张林谈一谈。她来到张林静修的地方,看到他正紧闭双眼,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王芳轻轻地走到他身边,轻声问道:“张林,你还好吗?”
张林缓缓睁开眼睛,他的目光平静得如同深潭中的湖水,没有丝毫波澜。他看着王芳,淡淡地回答道:“我很好。”他的声音里听不出任何情感的波动,就像他此刻的心境一样,平静而淡漠。
“不,你不好。”王芳固执地说,“你变得不一样了。变得……太理智了。你不像以前那样会开玩笑,也不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难过。”
张林沉默了一下,然后说:“我必须变得强大,才能保护这里。情感……有时会成为弱点。”
王芳听到这话,心中一痛。“但情感也让我们成为人啊!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而战斗,为什么而守护!”
张林没有反驳,他知道王芳说得对。他正在获得力量,但代价似乎是他的“人性”。这是“均衡者”身份带来的必然转变吗?他必须在强大和保持自我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