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开启后,露出了一个宽敞而深邃的通道。通道内部的墙壁同样由那种古老的石块砌成,但没有外部那样多的植物覆盖,显得更加整洁,只是空气更加冰冷。
张林感知到,通道内的高维法则残影比外面更加浓郁,而且随着深入,这种感觉越发强烈。
他们在休整片刻,简单处理了赵虎的伤口后,决定继续前进。石像守卫的出现,证明了门后隐藏着重要的东西,值得他们冒险。
赵虎依然走在最前面,尽管受伤,他的警惕性丝毫未减。张林紧随其后,保持着均衡之力感知,扫描着通道内的异常。李明则走在中间,时不时停下脚步,研究通道墙壁上的符号。
通道并不长,大约走了百余米,他们来到了一处巨大的空间。
这是一个宏伟的大厅,顶部很高,呈穹顶状,上面刻满了他们无法理解的星辰图案。大厅的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圆形平台,由与石门相同材质的石块构成。平台上矗立着几个高大的石柱,石柱之间连接着一些已经停止运转的能量管路,管路由那种边界之地特有的黑色金属构成,散发着微弱的冷光。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平台中央的一个……装置。
这个装置并不巨大,但造型奇特,由古老石块和黑色金属混合构成,散发着强烈的法则波动。张林感知到,遗迹中所有的高维法则残影,都汇聚于这个装置之上!
这装置,散发出的法则波动既有古老遗迹的稳定感,又有高维法则的冰冷和……一丝微弱的“谐波共鸣”!
谐波共鸣?!张林心中剧震。那是在终焉之地,高维存在通过谐波网络对低维世界进行干预和影响的标志!
这个装置,竟然与谐波网络有联系!
李明也感知到了装置的特殊性,他迅速上前,尝试用能力进行分析。
“这是……一个‘法则中转器’?”李明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它似乎能够接收、存储,甚至……转化不同体系的法则!”
他分析着装置上的符号和能量流动的痕迹。“遗迹本身的古老法则,高维法则,甚至还有一丝微弱的……这个世界的自然法则,都曾在这个装置上汇聚和交互过!”
这个发现如同惊雷,劈开了笼罩在他们心头的迷雾。
终焉之地、边界之地、转移通道、这个新世界……它们之间可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某种方式相互连接!
而这个法则中转器,很可能就是连接的关键!
张林走向装置,将手轻轻放在冰冷的石质表面。他的均衡之力立刻与装置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感知到装置内部庞大而复杂的法则回路,那些回路曾经流淌过难以想象的强大力量。
他甚至从那些残存的法则波动中,感知到了一些模糊的“信息片段”——关于维度之间的壁垒、关于法则的兼容性、关于……某种“筛选”和“投放”。
“我感觉……这个装置曾经被用来……挑选和输送某种东西。”张林艰难地说,那些信息流太过庞大和模糊,他的能力只能捕捉到零星的片段。
“挑选和输送?”李明追问。
“像是……在很多不同的世界中,挑选出符合某种条件的法则或生命,然后输送到另一个地方。”张林脑海中闪过终焉之地和边界之地的画面,那些被“处理”的样本……
“终焉之地!”赵虎低吼一声,“难道终焉之地里的我们,就是从无数个世界里被挑选出来,然后丢进去的?”
这个猜测让他们感到毛骨悚然。如果终焉之地是一个巨大的筛选场,那么筛选的标准是什么?他们又被筛选出来做什么?
李明继续分析装置:“这个装置的法则结构……非常高明。它不是强行扭曲法则,而更像是寻找不同法则体系之间的‘共性’或‘兼容点’,然后进行‘翻译’和‘桥接’。”
“桥接……”张林捕捉到了这个词。这与他的“均衡者”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异曲同工。他的能力也是寻找不同法则之间的平衡和共鸣。
他尝试将自己的均衡之力更深地探入装置内部。他发现,他与装置的法则回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共鸣。他的均衡之力,仿佛天生就是为了理解和操作这种“法则中转器”而存在的!
在他的感知中,装置的核心是一个由纯粹高维法则构成的“核心节点”,周围环绕着复杂的古老符文回路。那些高维法则正是谐波网络的一部分,而古老符文则是对这些高维法则进行“编译”和“定向”的工具。
他甚至感知到了装置中残留的一丝微弱的“能量签名”,那签名与终焉之地的“系统”能量有些相似,但更加古老、更加强大,也更加……原始。
“这个装置……可能是某种‘投放’装置。”张林总结自己的感知,“用来将从某个地方筛选出来的‘样本’,投放到……像终焉之地这样的实验区域。”
这个推测极具冲击力。他们并非偶然被卷入终焉之地,而是被某个庞大的、跨维度的机制,像货物一样被挑选和投放进去的!
而这座遗迹,这个法则中转器,很可能就是这个机制的一部分!
那么,遗迹的建造者是谁?高维法则为何会出现在这里?这个世界本身与终焉之地有何关联?
疑问如同潮水般涌来。他们发现了惊人的秘密,但也因此陷入了更深的迷局。这个法则中转器,是他们理解整个高维布局的关键,也可能是他们寻找回家的路,甚至反抗高维威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