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林中的临时营地,张林他们开始了煎熬的等待。白天,他们会小心翼翼地靠近遗迹废墟,试图在周围寻找任何可能的线索,或者呼喊赵虎的名字,但除了风声和鸟鸣,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夜晚,他们守在篝火旁,眼神不住地看向那片漆黑的废墟。
张林的伤势在小雅的照料下逐渐稳定,但体内的均衡之力恢复得非常缓慢,像是被抽干的湖泊,需要一点一滴地重新蓄满。然而,那种对周围法则环境的“感知”和“阅读”能力,却在这种虚弱中变得更加……精细和敏锐了。
就像失去了力量的外壳,内在的核心反而变得更加纯粹。
他不再像之前那样强行去感知或干扰法则,而是以一种更加被动和融合的方式,让自己的感知与这个世界的自然法则进行“交流”。他能“听”到植物生长时法则的脉动,能“看”到溪水流动时法则的路径,能感知到土壤深处微弱的能量循环。
特别是那片遗迹废墟。白天,当阳光照射在石块上时,他能感知到古老法则残存的“余温”;夜晚,当月光洒落时,他能感知到它们散发出的微弱“叹息”。
那不是简单的能量波动,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信息流”。他无法完全理解,但能捕捉到其中蕴含的“情绪”和“意图”。
在废墟古老法则的低语中,他逐渐“听”到了一些之前忽略的信息:
· 遗迹的结构并非单一,似乎还有一些隐藏在更深层、更稳定的区域,并未完全崩塌。
· 法则中转器爆炸的核心区域是彻底毁灭了,但其周围的一些附属结构,尤其是那些与遗迹古老法则深度融合的部分,可能还有残留。
· 崩塌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并非完全无序,似乎遵循了某种古老的结构或预设的“应急模式”,防止更广泛的连锁反应。
· 在崩塌发生时,有一股异常强大的、瞬发性的物理冲击波,伴随着法则紊乱,但似乎没有直接的致命法则攻击。
· 某些特定的古老符号和结构,在崩塌中表现出了异常的稳定性,似乎具有抵抗法则冲击的能力。
这些信息如同零星的碎片,在他脑海中拼凑出更清晰的废墟图像。遗迹并未完全消失,可能还有未崩塌的部分。而赵虎,如果能在瞬间爆发的冲击和坍塌中找到那种稳定的结构躲避,就有生存的可能!
“废墟下面……可能还有没塌的部分。”张林将自己的感知发现告诉李明,“遗迹有更深层的结构,核心区域爆炸了,但整体没有完全被抹平。有些地方,似乎具有抵抗法则冲击的能力。”
李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你说的是那些古老符号和结构吗?我之前研究时也发现,那些符号的法则构造非常稳定,不像这个世界的法则,也不像高维法则,更像是一种……‘法则的锚’。”
“法则的锚……”张林重复了这个词。没错,那种感觉就是“锚定”,将法则固定在某个状态,不受外界影响。
“赵虎他……很可能利用了这种‘法则的锚’躲避了最致命的冲击!”张林心中燃起了强烈的希望。赵虎对环境的判断和利用是他们中最强的,如果遗迹里真的有这样的地方,他极有可能发现了并躲了进去。
“我们需要找到进入那些未崩塌区域的方法。”李明立刻开始思考,“原先的入口被堵死了,但遗迹结构复杂,可能有其他隐藏的通道。”
他们改变了策略。不再漫无目的地等待或呼喊,而是将搜索重点放在废墟周围,寻找那些具有“法则锚”特性的稳定结构,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入口。
张林利用他增强的感知能力,仔细扫描着废墟边缘和周围的地面。他能感知到埋藏在泥土下的古老石块,感知到它们散发出的微弱法则波动,分辨出哪些是普通石块,哪些是带有“法则锚”特性的稳定结构。
老王和小马则在赵虎之前教导的生存技巧基础上,学习如何识别松动或危险的区域,如何安全地移动和挖掘。小雅则负责辨别周围的植物,寻找可食用的种类,并继续照料伤员。
他们在这片废墟旁,化悲伤为行动力,为了寻找赵虎,也为了他们自己生存下去的希望,开始了新的探索。每一次感知,每一次挖掘,都充满了不确定,但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就不会放弃。
等待是煎熬的,但等待中,他们也变得更强,对这个世界,对彼此,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