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匈奴的亦邪耳单于一直秉承着‘广集粮,高筑墙,缓称王’的策略,从来不跟其他势力发生摩擦和冲突。
之前,在面对南匈奴单于碍辛的时候,尽管自己的实力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南匈奴。
但依旧摆出了一副臣服的姿态,没有跟去南匈奴去争夺所谓的“哮天金狼”。
亦邪耳的政治思路相当的成熟:所谓的祖宗圣物,是很扯淡的存在,有它没它,根本不重要,手里有兵,仓里有粮这才是靠谱的!
等到自己足够强大的时候,不需要什么“物件”去证明,自己就是最好的圣物!
按照他的性格,是不会这么鲁莽的直接去打秦国的。
一来,秦国毕竟是个强国。
亦邪耳能够动员40万大军,秦国照样也可以!
只不过......函谷关那里防守的压力就会比较大。
亦邪耳之所以这么操作,其实是想预判江明的预判......
他跟那只知道在草原上称雄的南匈奴单于碍辛不同,依靠商队传递信息,亦邪耳对中原各诸侯国的情况了如指掌......
他已经知道了江明这个强劲的对手成了新楚王,兼大乾王朝的丞相和方伯。
所以,绝对不能用寻常的方法对付他......
说来,在罗公子逃到北匈奴之前,这亦邪耳早就已经知道江明了!
并且,认真地研究过他,和他的战法。
江明一系列的漂亮仗,包括偷袭南匈奴老营的事儿,亦邪耳也洞若观火,心知肚明!
还有愚蠢的中山国王和柔然可汗,是怎么被江明给骗的团团转的,这些事情,亦邪耳虽然人在漠北,但也都一清二楚。
只不过,人家是看透不说透罢了!
罗公子来了以后,更是绘声绘色地向亦邪耳单于描述这个江明有多缺德,多会嫁祸于人......
以及,他又是如何利用自己的人脉,在列国之间搞p2p诈骗,诓骗粮食的。
最可恨的还是,南匈奴的老营,明明就是他偷袭的!
结果他栽赃给中山国,害得匈奴人和中山国人自相残杀,然后他和鲜卑人坐收渔翁之利。
现在江明的部众里,还有七八万傻乎乎,被蒙在鼓里的匈奴人在给他卖命呢!
罗公子反复的劝说亦邪耳双管齐下:一来,派人到燕北大营,告诉那里的匈奴百姓真相,即真正血洗南匈奴老营的人是江明,而不是中山国人.....如此这般,可以让更多的匈奴部众叛离北归!
二来.....派潜伏进洛邑,告诉那些跟着江明在中原打仗的匈奴骑兵真相,让他们立刻反水江明,到时候,亦邪耳就可以挥师南下,直接问鼎中原了!
不得不说,罗公子的毒计,确实有杀伤力。
但亦邪耳不以为意!
他认为,这些手段,都是拿不到桌面上的下三滥伎俩......
恶心恶心江明是可以的。
但想真正的让他伤筋动骨,甚至废掉,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告之真相’真管用的话,你罗公子在逃过来的时候,为啥不多说服些百姓跟随着你逃过来?
所谓的是非对错,对于人们的选择而言,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
取决人们决断的,是人性!
现在这些原来南匈奴的大多数百姓们,跟着江明在燕北草原,最起码吃穿不愁,不用再颠沛流离,担心冬天水草不济,活活饿死......
更不用担心其他的少数民族来偷袭自己。
毕竟,柔然没了,中山国没了,鲜卑人又是盟友,舒舒服服的活着,不香吗?
所以,亦邪耳单于认为,要想真正的干掉江明,就要“大开大合”,用真正的军事谋略和政治谋略拿捏他。
听闻江明聚集了整个大乾所有诸侯国三分之二的兵力,数量达到了惊人的60万人!
亦邪耳非但没有认为这是个巨大的威胁,反而觉得是件好事!
因为只要一次性铲除了打败了这60万人,那整个中原王朝的兵力就彻底被打瘸了......
他就可以长驱直入,彻底称霸中原!
而秦国,只是亦邪耳抛给江明的一个诱饵!
他是这么盘算的:如果自己攻打秦国,江明肯定以为北匈奴是看上了秦国这片风水宝地,继而想利用函谷关“进可攻,退可守”的持续恶心中原各国。
这样的话,按照江明的作战习惯,肯定是先让秦国挺着,坚持住!然后自己亲率大军北上,直接攻打北匈奴的老巢,来个“围魏救赵”。
这样的话,亦邪耳就可以设伏,一举歼灭这60万人。
相当于以逸待劳了!
如若不然,自己亲自率领部队南下,水土不服,粮草供给不上......
纵然自己的40万铁骑勇猛,但也发挥不出太大的力量。
而且一旦战败,那北匈奴就彻底完了!
亦邪耳认为,按照江明那种容易走极端的性格,说不定一怒之下,会把整个北匈奴的人都给杀光,彻底的斩草除根!
所以,这种劳师远征的事情,千万不敢做。
‘劳师远征’,也要让江明率领60万人过来,到时候粮草供给,军械运输,这些足以尽可能耗干大乾王朝的元气!
所谓的攻打秦国。
亦邪耳也是让7-8万轻骑兵去骚扰,主要是为了制造紧张空气用的!
江明现在和自己的母国秦国不对付,双方还有要爆发战争的可能,自然不会出兵协助秦国,那么北上,就是他唯一的出路!
不然,真的等北匈奴占领了秦国,那他的麻烦更大!
不得不说,这亦邪耳也确实够算计!
江明此刻,也确实是这么想的,计划以倾国之力组织大军彻底的铲除北匈奴。
足足准备两个多月后,江明兵分三路北上,一面让赵庸带领本部的15万大军,北上云州,防止北匈奴声东击西,再偷袭晋地,并且随时策应江明主力的行动。
另外,再让魏忌率领15万大军进驻中山国,和慕容烈的军队回合,总计兵力能有20万,被设为中路军,直接正面硬刚北匈奴兵力的主力!
他自己,则是偷偷的带着30万人马,加上自己本来拥有的15万军队,总计45万人,返回燕国,准备从侧面迂回包抄,给北匈奴来个惊喜,实施致命一击!
总体的战略方针是,赵庸主要守住晋地,不要把匈奴人给放进来。
因为晋地的地形特殊,北方少数民族一旦占领了晋地,那中原几乎无险可守!
而魏忌的军队,则是打着自己中军的旗号,让北匈奴人以为江明就在中军里,继而和它发生正面的较量!
而江明的本部45万主力,则是最后一锤定音用的!
直接从东边侧翼杀过去,给和中路军鏖战的北匈奴来一个横推清扫,彻底结束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