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墙头草 > 第二百八十一章 想去干什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八十一章 想去干什么?

到了次日,白榆又匆匆往外走,白爹喊住了白榆,训斥道:

“离过年不过半月,家里的事情一些也不管,只知道天天往外浪!”

白榆头也不回的说:“现在你是百户官家主,家里的事情你操心吧!

儿子我还有大事要办,不抓紧时间就来不及了!”

白爹又道:“昨天你请了位老先生回来,扔在家里就跑了,半夜你才回来,然后今早又要出门!

对别人这样不闻不问的,礼数也太不周到了!这是你请来的门客,不是买来的家奴。

你这样对待别人,当初和陆炳对待你有什么区别?”

白榆想了想,好像也是这个道理,按这时代风气,东家对门客或者西席先生还是要讲究一个表面尊重。

而且他这是准备去严府,这会儿小阁老严世蕃还没起床,上午到了也没用。

于是白榆把出门计划推到了中午,就去了东跨院那边,看望老吴。

吴承恩见到白榆,连忙道:“昨天我还想起一点事,没来得及说。

前两日我在国子监时,隐约听说有人组织,要对你诗文进行批判。”

白榆颇感意外的说:“连国子监那边都有人发动?这是真想把我从文坛赶尽杀绝啊。”

吴承恩说:“来者不善,你还是要小心。”

白榆冷哼道:“他们来者不善,那我就是善者不来!

既然他们想赶尽杀绝,那就别怪我连根拔起了!”

吴承恩吃惊的看着杀气腾腾的白榆,不就是文坛之争吗,怎么反应如此激烈?

主要是白榆站在历史维度上,想起了原本历史上徐渭徐文长的遭遇。

因为不容于复古派,徐渭长期被排斥在主流文坛之外,遭受打压贬低,直到死后才翻了身。

所以白榆下意识的就感觉,复古派要把同样套路用在自己身上了。

他白榆要的是活着时的风光虚荣,可不想成为徐渭徐文长那样的人,死后才被拔高。

又和吴承恩寒暄几句后,白榆好奇的问道:“唐三藏取经的话本小说,就是西游记,你开始动笔写了吗?”

虽然与这位老吴名义上是国子监同学,但过去从来没有过交往,白榆真是一点也不了解。

就看着对方有历史文化名人光环,白榆才信口招揽了过来。

所以闲聊时,还是只能从历史印象里找话题。

吴承恩答道:“年轻的时候搜罗了不少这类故事,也有了大体构思,不过还未正式整理成书。”

白榆就劝道:“你也看到了,我们家暂时事情不多,你没事的时候就开始写西游记吧。

也不用完本,等你写个开头后,我就想法子刊刻发行。”

吴承恩愣了愣,“不能完结成书,写个开头就刊刻?天下还有这样的道理?”

白榆点点头,大包大揽说:“可以的,把开头写的精彩点,营造出期待感。

每十回就刊刻成一小本发行,这叫连载。书商不肯刊刻不要紧,我找大昌钱铺赞助!

我相信你,一定能火!”

吴承恩觉得这个门客当的真奇怪,谁请门客是为了写小说来的?

难道这位同学东主的爱好就是小说?那回头在书里面,给东主加点小彩蛋。

看看天色已经快到中午了,白榆着急去严府,就起身告辞。

按照文化人交往习惯,白榆还作诗一首勉励了老吴同学。

“侯生七十老监门,皮骨都消意气存。不是众中虚左待,当时谁报信陵恩。”

吴承恩:“......”

看这首诗内容,两人之外的第三者谁都可以写,但你白榆这样写合适吗?

把他老吴比喻成侯生没毛病,但哪有自比信陵君,提醒他老吴别忘了报恩的?

从数次近距离接触来看,吴承恩能明显感受到,白榆身上那种非同正常人的气质。

说不清道不明,很难用语言描述,也没有模板可以归纳。

特立独行不拘于世俗?天马行空难以捉摸?

不知怎得,吴承恩又感到,白榆形象似乎和自己脑中刻画了数十年的那只猴子渐渐重叠起来......

自己脑海里一个虚幻形象,突然就有了一个可参考的模板。

白榆还不知道老吴的脑补,他已经匆匆上了马车,往东城灯市口严府赶。

“小阁老醒了没?”白榆在前厅对罗龙文问道。

罗龙文没说话,目光看向白榆的手里。

白榆提了提手里两个小罐子,憨厚的笑着说:

“我最近主打一个听劝,上次你提醒我不要空手上门,这次我就带了礼品。”

罗龙文嘴角抽了抽,难以置信的说:“所以你的礼品就是两罐六必居酱菜?或者你这两个六必居罐子里,还塞了别的什么?”

白榆答道:“我听说严府的人爱吃六必居,连六必居招牌都是严首辅所书,也算是投其所好吧?”

罗龙文叹口气,又道:“下次还是空手来吧,收这种礼,严府丢不起这人。”

正说着话,里面婢女过来传话,说小阁老已经洗漱完毕,正在吃饭,叫两人过去一起吃。

严世蕃主要吃喝时间在晚上,中午起床后这一顿比较简单。

再好的珍珠贡米那也是大米啊,内容再丰富的汤那也是汤啊,让还在长身体的白榆有点失望。

严世蕃边吃边对白榆问道:“你有什么事?”

白榆如实答道:“在下作为监生,历事衙门还没着落,来请小阁老帮忙安排。”

严世蕃愕然,下意识的吐槽说:“这样屁都不如的小事,你也来求我?”

历事又不是正式选官,就是找地方实习而已,去不去都无所谓的屁事!

你白榆就用这种屁事,来消耗异常宝贵的小阁老人情?

按理说,你白榆也不是这种傻子啊。

哪怕你说想从国子监肄业直接找个官做,都比求个历事地方靠谱!

然后严世蕃不耐烦的说:“这种事你踏马的找罗龙文就行,不用打扰我!”

然后又对旁边罗龙文吩咐说:“你问了他想去哪,再给他联系联系!”

于是白榆又被轰回了前厅,对罗龙文说:“那就麻烦罗先生了!”

罗龙文没好气的说:“你想去哪里?吏部还是礼部?你们这种眼高手低的新人,最喜欢去这两部了。”

白榆回答说:“教坊司。”

罗龙文:“......”

难道自己耳朵幻听了?你白榆这是什么思路?

别人都是想去厉害衙门历事,以便于结交人脉和见大世面,没听说过去教坊司的。

可以说在整个京城,教坊司就是品级最低的衙门,政治地位也最低。

“你这样看我作甚?”白榆忍不住对满脸狐疑的罗龙文问道。

罗龙文说:“我谨慎怀疑,你是想借机白嫖。”

教坊司没其他任何权力,唯一权力就是管理乐户。

在东城本司胡同和西城西院胡同两大片区,无论男女基本都是乐籍。

以白榆的黑历史,说要去教坊司当差办事,很难不令罗龙文怀疑这是打算白嫖。

想想就知道,打着严党旗号的白榆进了教坊司这种低端小水塘,那不是为所欲为吗?

“我是那样的人吗?”白榆斥责说,“我就是想实实在在做点事,至于如此蔑视我?”

“你想做什么事情?”罗龙文好奇的问。

白榆振振有词的答复道:“整顿行业秩序,加强从业人员的思想教化,弘扬时代正能量!”

罗龙文对每一个字都不相信,但是也无所谓。

教坊司毕竟是低端小池塘,再瞎搞也出不了大事,又不是敏感重要的衙门。

而后罗龙文就拿了小阁老严世蕃的名帖,带着白榆前往礼部。

白榆连忙说:“教坊司就在旁边,不用先去教坊司说一声,然后再让教坊司去礼部选我?”

罗龙文道:“何必那么麻烦,先去礼部拿了你的历事文凭,然后直接送到教坊司就行了,他敢不收?”

行吧,这就是严党的作风,白榆感觉和自己气质还挺相衬的。

到了礼部后,直奔仪制司秦主事公房,罗龙文先把严世蕃名帖拍在秦主事公案上。

然后才说:“在下严府门客罗龙文,来拿白榆的历事文凭,行个方便。”

秦主事这会儿也不讲程序了,从架阁上翻出历事文凭,递给了罗龙文。

因为在足够的权力面前,程序没什么用。严世蕃想送白榆去任何一个衙门,都会被接收。

不过秦主事还是公事公办的问了句:“白监生去哪里历事?我这里还要登记一下。”

罗龙文答道:“教坊司!说起来教坊司也归你们礼部管辖,以后多多关照他!”

秦主事:“......”

造孽啊,这特别能胡作非为的白榆怎么想到去教坊司的?

教坊司在政治层面完全不打紧,但却是礼部小金库的最大来源!

他白嫖不要紧,但别把教坊司上缴的份子钱糟蹋没了啊!

马上要过年了,还指望在封衙之前,能多分点补贴呢!

这可是大事!于是秦主事坐不住了,连忙跑到了正堂,向礼部尚书吴山禀报。

吴大宗伯惊疑不定,这惯能肇事的白榆最后怎么就落到礼部系统的衙门了?

连忙问道:“你没问问他想去干什么?”

秦主事答道:“他说,整顿行业秩序,加强从业人员的思想教化,弘扬时代正能量。”

吴大宗伯:“......”

(这章算昨天的,四舍五入也是万字了啊!今天继续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