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西城街道房官军哗变这事,终究还是传到了嘉靖皇帝的耳朵里。
天子脚下、皇城边上出了变乱这样事情,不可能瞒住皇帝不报的。
但负责情报的东厂冯保很有技巧的把消息拖了两天,免得影响嘉靖皇帝元宵节的心情。
眼见事态大致平息,西安门内外的道路积雪清理差不多了,然后才向皇帝进奏。
正月十五日这天,十来个西苑群臣入永寿宫向嘉靖皇帝朝贺。
按照朝廷惯例,过了正月十五就要开始恢复正常工作了,君臣少不得要对今年工作规划几句。
正当君臣随意闲话的时候,嘉靖皇帝突然对首辅严嵩问道:“闻说西城有官军生乱?”
严嵩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的说:“说是官军生乱,未免过于言重。
其实就是一群净街苦役,为了索要欠饷聚众闹事而已。”
老首辅发言非常自然,与平常做派完全没有什么不同。
作为一名惯于“蒙蔽圣听”的奸臣,平时当然都是大事化小、坏事变好、报喜不报忧了。
就像今天这样,官军生乱变成了苦役闹饷,完全符合严首辅的人设。
包括嘉靖皇帝在内,所有人都不觉得有什么异样。
“奏疏何在?为何没看见奏疏?”嘉靖皇帝又问道。
严嵩很坦荡的说:“些许小事而已,骤起骤平,没必要以此惊扰圣主佳节。”
随后严嵩却又从大袖中抽出个本子,奏道:“不过臣也随身携带了相关章疏,以备圣主垂询。”
嘉靖皇帝对这件小事已经失去兴趣了,随口问了句:“谁上的奏疏?怎么说的?”
严嵩摘要说:“锦衣卫官朱希孝上疏,检举同僚钱威勾结外人监生白榆,煽动官军制造变乱,请朝廷彻查。”
对朱希孝这个名字,嘉靖皇帝知道是谁,毕竟他哥就是当朝第一武臣成国公朱希忠,现在就在旁边站着呢。
嘉靖皇帝看向朱希忠,诧异的问道:“你的小弟为何攻讦同僚?”
朱希忠茫然的奏答说:“臣在西苑入直,也不知外面之事。”
嘉靖皇帝又对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提督东厂黄锦说:“锦衣卫内部是怎么回事?”
黄锦奏答:“听说钱威颇受张爵看重,或许朱希孝对此不满。”
多方信息结合起来后,嘉靖皇帝这才恍然大悟的通透了,当然这也只是自以为明白了。
黄锦前天还跟自己说过,张爵乃是藩邸老人,勤勤恳恳数十年没当过正职,不如让他留任多干几天。
而这个钱威八成就是张爵要拉拢的人,而同样想上位顶替老张爵的朱希孝就看钱威不爽了,所以才会上疏检举。
不过锦衣卫人事怎么安排,嘉靖皇帝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到底是让七十七岁的老人张爵再混几天,还是扶持朱希孝这样的新生代上位?
反正总不能再找个陆炳这样的人了,堂堂一个锦衣卫掌事,最后居然和徐阶这样风评不错的大学士混到一起去了,实在情何以堪。
要是锦衣卫都能和文官勾结起来,那他这个皇帝还能睡好吗?
站在旁边的成国公朱希忠皱起了眉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现在又看不出来。
他隐隐有点预感,自家老弟可能又自作聪明了。
想上位没毛病,和钱威、白榆较劲干什么?对自家老弟这个动机,朱希忠也不是很懂。
正当朱希忠暗中深思时,忽然听到嘉靖皇帝对自己发问:“你这个小弟,欠缺容人之量啊。”
无论朱希忠心里怎么想的,这时也只能被迫维护自己老弟,奏答道:
“忠君必在同僚义气之上,臣弟心里只有公事,自然就顾不上同僚之义了。”
嘉靖皇帝又道:“你这意思是,他的检举都确有此事?”
“臣实不知,还需朝廷去查。”朱希忠稳稳当当的答道。
作为一个喜欢玩弄权术的老手,嘉靖皇帝噙着笑意,对拿着奏章的严嵩下旨道:“拟批,让张爵查明回奏!”
让想上位的朱希孝和想留任的老张爵打对手戏,各凭本事,有多大本事就吃多少饭。
严首辅先是上前领了旨,然后却又从大袖中掏出另两本奏疏。
嘉靖皇帝疑惑的看着严嵩,你还有重要的事情?
严嵩奏道:“这两本奏疏都是都察院御史联名所上,弹劾锦衣卫官钱威和监生白榆勾结。
既然陛下已经命张爵去查,不妨连这两本弹章一并交给张爵去查了。”
潜台词就是,这些御史的弹劾和朱希孝的检举有点雷同,内容都是钱威和白榆勾结。
所以干脆一事不烦二主,让张爵一起去办。
但就算是潜台词也没有表达出真正含义,在更深的层面上,还有更深的内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说完这些话,严首辅就像是完成了任务的工具人,眼观鼻鼻观心,开始装木雕泥塑了。
先前自家好大儿传话,说让自己拖着这两本奏疏,等待时机再上报。
当时自己还不明白要等什么时机,直到昨天才明白。
心思极为敏感的嘉靖皇帝不知不觉坐直了,懒散的老眼陡然锐利起来。
“御史弹章什么时候上的?”嘉靖皇帝对严嵩问。
原本想退出舞台的严首辅只得又开始营业,奏答道:
“大约五六日之前,当时臣看也不是什么要紧事,就想着过了正月十五再慢慢处理。
里面罪名就是巧立名目欺凌乐户、恃强行凶有辱斯文等等,确实也不是紧急事务。”
卧槽!成国公朱希忠心脏猛然跳了几下。他终于意识到,自家老弟又又又掉坑里了!
现在情况似乎是,一个非常有上进心的锦衣卫官联合御史言官,剪除竞争对手?
一个正在筹谋锦衣卫掌事位置的锦衣卫官,竟然能指使得动御史?
或者说,有一批御史居然愿意给这位锦衣卫官打配合?
怎么就能这么巧?难道真有这么巧?就算是巧合,那也得让政治动物嘉靖皇帝相信才有效啊。
还有,这里面又是白榆,老弟你吃了几次亏了,还招惹白榆干什么啊?
稍加思索后,嘉靖皇帝又开口道:“等张爵回奏太缓慢了,还是派人去面询。”
能说出这种话,那说明急性子的皇帝真上心了,所以着急知道结果。
然后嘉靖皇帝对太监李芳下旨说:“你现在就去锦衣卫,把相关人等都询问一遍,今日之内速速回报!”
李芳接了旨后,就急匆匆的出去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