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想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换个工种。于是,她鼓起勇气前往厂工会,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当工会的工作人员得知刘淑芬的情况后,他们深感同情。原来,刘淑芬的未婚夫因为嫌弃她没有文化,竟然狠心地抛弃了她。这个消息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对刘淑芬的遭遇感到惋惜,同时也对她的坚强和勤劳表示赞赏。
工会的工作人员迅速行动起来,他们不仅为刘淑芬开具了介绍信,还积极与文化宫取得联系,为她争取到了一个学习初中知识的机会。
文化宫的老师们在了解到刘淑芬的经历后,对她的努力和坚持给予了高度评价。尽管刘淑芬曾经读过初中,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然而,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学习,而是在来到京城后,一边辛勤工作养活自己和未婚夫,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跟随未婚夫一起学习。
经过一番考核,刘淑芬展现出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老师们被她的毅力所打动,决定直接让她进入高中班学习,跳过初中阶段,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这个决定对于刘淑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她感激涕零,决心加倍努力,不辜负工会和文化宫老师们的期望。
肖悦不喜欢许伯常和刘淑芬再有所接触,就让徐伯常每月通过邮局给刘淑芬寄钱。虽然花点邮费,但可以杜绝许伯常的订婚对象缠上来。
肖悦心中暗自思忖着,关于她和对象的事情,她实在没有勇气告诉父母。一方面,她担心父母会不同意这段恋情;另一方面,目前许伯常的状况也并不适合与她的父母见面。
肖悦深知父母对她的婚事非常重视。毕竟,她已经大学毕业,并且在中学担任教师一职,可谓是事业有成。现在,他们唯一期待的就是肖悦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
然而,肖悦对相亲这件事却表现得极为抵触。每当父母提及此事,她总是设法回避或者敷衍过去。这让肖悦的父母感到十分焦虑,他们觉得女儿今年都已经二十二岁了,如果不是因为读书耽搁了时间,恐怕早就应该嫁人了。
为了了解女儿的感情状况,肖悦的母亲常常会拐弯抹角地试探她,但始终未能从女儿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不仅如此,肖悦的母亲还尝试向女儿周围的朋友打听,但同样一无所获。
面对这种局面,肖悦的父母越发心急如焚。于是,他们开始频繁地安排一些有才华、有前途的男青年到家里来吃饭,并将他们介绍给肖悦认识,希望能借此机会促成一段美好的姻缘。
经过几次这样的事情之后,肖悦对父母的这种做法感到非常厌恶和反感。她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未来道路,而父母却总是强行干涉她的选择,这让她感到十分压抑和无奈。
最终,肖悦忍无可忍,决定采取行动来摆脱父母的束缚。她毅然决然地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搬到宿舍去住,这样一来,她就可以远离父母,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肖悦的这个决定却让她的父母感到十分伤心和失望。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女儿会如此叛逆,不肯听从他们的安排去相亲结婚。在他们看来,这是为了女儿好,希望她能够早日找到一个好归宿,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肖悦和许伯常虽然不在同一所学校工作,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却愈发深厚。他们经常通过书信来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感受,倾诉着对对方的思念之情。每到周末,他们就会相约见面,一起去公园散步、在图书馆里阅读、到电影院看电影……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相爱的足迹。
许伯常对待教学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他总是用心备课,耐心地解答学生们的问题,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尊敬。不仅如此,他与同事和领导之间的关系也相处得十分融洽,大家都对他的工作态度和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伯常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的工资从最初的每月五十六元逐渐提高到了六十四元,这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宽裕一些。
此外,许伯常还在业余时间里坚持写作,他的长篇小说终于得以发表,并且获得了一笔不菲的稿费,足足有三百多块钱呢!这笔钱对于当时的许伯常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不到一年的时间,许伯常就用自己的稿费和工资攒够了剩下的五百块钱,并将其如数归还给了刘淑芬。
剩下的就这样每个月还,许伯常想攒一些钱用于他和肖悦的约会开销,他自己可以省吃俭用过着最俭朴的生活但不想让肖悦吃一点苦,他要把自己能给的最好的都给肖悦。
这样的许伯常让肖悦更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