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贵赶忙点头应道:“您放心,我已经跟工人们交代好了,到了冬天,每天早晚各添一次柴,保证管道一直热乎乎的。”
几人又移步到竹编厂的车间,刚一进门,一股淡淡的竹香便扑鼻而来。
刘春莲指着靠墙的一排架子说道:“厂长,这是专门打造的竹编晾晒架。
以后编好的竹篮、竹席,直接放在架子上,通风又防潮,比旧厂房的土坯台好用多了。”
赵国强伸手摸了摸架子,感觉结实又稳固,不禁称赞道:“想得真周到,这样能减少不少损耗。”
正看着,秘书李学文匆匆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说道:“厂长,刚统计完,旧厂房的东西差不多都搬过来了,就剩几台老机床,下午就能运到。
老张那边也说了,等旧厂房一拆完,明天就开始挖地基,建您规划的新厂房。”
赵国强微微点头,走到车间中央。此时,满车间的工人正忙碌着,有人在归置工具,有人在擦拭机器,还有人围在取暖管道旁,热烈讨论着冬天该如何使用。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干活的劲头似乎比平时更足了几分。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虽不大,却让车间里渐渐安静下来:“兄弟们,新厂房条件比以前好了,可不是让大家贪图享受,而是希望大家干活时能少受点罪,多挣点钱。
咱们齐心协力好好干,等新厂房都建好了,车间就不会像现在这么拥挤了。”
话音刚落,王长贵搓着手附和道:“厂长说得太对了!咱们今天把东西都归置好,明天就开工,争取这个月的产量比上个月再提高一成!”
工人们纷纷响应,手中的活儿干得愈发起劲。
抬机床的步伐愈发坚定,铺布料的动作愈发利落,就连整理竹篾的女工,手指都舞动得更加灵活。
赵国强看着眼前这充满活力的景象,心中暖意融融。
他走到车间门口,望向不远处正在拆除旧厂房的工地,又回头看了看新厂房内热闹的场景,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欣慰的笑意:这才是干事业该有的样子,有温暖舒适的车间,有勤劳肯干的工人,往后的日子,定会蒸蒸日上。
经过几轮扩招,赵国强的亲人们几乎都来到了这两个厂子工作。
有赵国强这层关系在,再加上赵国强的亲人们每家原本就有好几个人在厂子里上班,按照不成文的规矩,招工的时候自然优先考虑职工家属。
如今,这两个厂在青山公社乃至抚松县城,那都是声名远扬的大厂,而且福利待遇在各方面都是最好的。
崭新的划时代的新宿舍楼、办公大楼、几个食堂,还有刚刚搬入的崭新生产车间。
虽说这两个厂的生产任务比其他厂子更为繁重,上班时间也更长,但竹编厂和家具厂不仅工资与其他厂处于同一级别,福利待遇更是整个县城里首屈一指的。
厂里的工人们每个月都能领到奖金,除此之外,各种福利也是花样百出。
比如说,赵国强会直接开着大卡车去外面采购,拉回一大车肉,然后工人们每人都能免费分到半斤、一斤甚至两斤。
有时候还会运回几万斤粮食,每个工人都能分到十斤八斤。
这样的福利,可不是其他厂能够比拟的。
其实,赵国强就是借着发福利的名义,销售自己空间里的粮食以及养殖的野兽肉。
反正两个厂不差钱,如此一来,他自己私下能赚钱,工人们和厂子也都得了实惠。
整个厂里,从基层工人到领导,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这种福利发放方式,谁不想分些粮食和肉带回家呢?
毕竟在这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肉可是稀罕物,粮食在定量减少后,家里也常常不够吃。
虽说厂里包吃,但发的粮票菜票是有定量的,并非能无限制地食用。
好在只要是晚上加班,无论有没有加班的工人来食堂吃饭,晚上那一顿都是真正免费的,既不需要粮票,也不需要花钱,不过只能在食堂吃,不能打包带走。
厂里,赵国强厂里办公室的墙壁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奖状。
有青山公社颁发的,有抚松县城授予的,甚至还有白山市颁发的。
什么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先进个人等荣誉,赵国强拿了个遍。
从两个厂里出来后,赵国强找了一处偏僻的地方,闪身进入空间,回到了抚松县的家中。
他并未在家中停留太久,便又开门出去了。
他前往百货大楼,给赵晓琳、赵晓萱和赵晓阳每人精心挑选了两套衣服和裤子,还各买了一双鞋子。
挑选的时候,赵国强特意买的比孩子们的身高大一号,鞋子也是只大一号。
今年赵晓琳已经十五岁,赵晓萱十三岁,赵晓阳也九岁了。
他们在赵国强的照料下,吃得好、睡得香,顿顿都能吃饱饭,个头噌噌直往上窜,以前的衣服裤子早就不合身了。
赵国强这般买法,也是考虑到再大穿着就不方便走路了。
而别家给小孩子买衣服裤子,通常都会买大两号,也只有赵国强会这般细致地只买大一号。
买好衣服后,赵国强骑着自行车回到家,将崭新的衣服和鞋子轻轻放在弟弟妹妹们睡觉的房间里。
他心想,等他们回来看到这些新衣服和新鞋子,肯定会高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