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小城市的人 > 第378章 第二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儿童节那天,阳光炽烈,省卫生厅大礼堂内,气氛却比窗外的阳光更加灼热。全省急诊技能大比武决赛正在这里进行最后的角逐。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和紧张混合的独特气味,无影灯下,只剩下器械碰撞的清脆声响和参赛者压抑而急促的呼吸声。

庄颜在大厅的东北角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全神贯注地进行着心肺复苏的考核环节。她身姿挺拔,即使穿着统一的淡蓝色刷手服,也难掩那份清丽。眼神专注而坚定,每一个动作都标准得如同教科书——手臂垂直,力度精准,频率稳定,按压、通气、评估……循环往复,带着一种近乎完美的节奏感,对周遭的窃窃私语和裁判审视的目光却浑然不觉。

她心里憋着一股劲,目标是那唯一的、金光闪闪的冠军。为了这次比赛,这段日子她几乎付出了自己所有业余时间,因为她明白,没有背景,没有依仗,所能凭借的,只有这双用来学习和练习的手,和一股不肯服输的韧劲。她太想用这个第一名来证明自己,除了自己所处的职场,还有她无法不在乎的刘主任。

决赛环节扣人心弦,庄颜和另一位选手——来自省妇幼保健院急诊科的护士长李静,比分死死咬住,交替领先。李静四十多岁,面容平和,眼神里透着一种经过千锤百炼的沉稳,操作起来有种举重若轻的老练。

最后一个高难度综合抢救场景,模拟一场重大交通事故后的多发伤产妇抢救。这不仅考验技术,更考验临场判断、团队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庄颜的反应极其迅速,诊断清晰,指令明确,技术动作毫无瑕疵,她甚至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模拟人身上极其隐蔽的张力性气胸体征并进行了处理,引来观众席上一片低低的惊叹。她感觉自己发挥得近乎完美,胸有成竹。

然而,在一项关于产妇产后大出血紧急处置的评分项上,出现了微妙的分歧。这个环节的权重很高。李静护士长凭借其丰富的产科急救经验,选择了一套看似更保守但流程极为繁琐的方案,而庄颜则采用了当时更前沿、更快速的止血策略。在最终合议时,主裁判特别强调了“流程的完整性和对潜在风险的绝对规避”的重要性。最终,李静在这一项上拿到了满分,而庄颜则被扣掉了一些“流程细节分”和“风险评估分”。

成绩公布,李静以微弱的、几乎是小数点后的优势摘得桂冠。庄颜屈居第二。

那一刻,庄颜感觉礼堂里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心莫名凉了小半截,有些难以抑制的失落。她下意识地看向裁判席,看到主裁判正笑着与李静握手,那笑容里的意味,让庄颜心头掠过一丝怀疑——那超高的流程分,真的仅仅源于技术评判吗?这种想法像一根细刺,扎进她骄傲的心里。

但是她很快压下了这丝不快。看向身旁的李静,这位前辈的眼神里没有得意,只有疲惫和一种如释重负的平静。庄颜不得不承认,李静的操作,尤其是对产科突发情况的预判和处理的那种老辣,是她这个年纪和主要经历在内科急救的医生所不具备的。她们的实力,确实在伯仲之间,只是侧重点不同。

颁奖时的她调整好呼吸,脸上挤出了得体的微笑。接过亚军证书和奖杯时,她告诉自己:“也许,这就是资历的意义。在某些模糊地带,它本身就是一种资本。我还不够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不仅要精进技术,还要更透彻地理解那些成文的和不成文的规则。”她甚至主动向李静表示了祝贺,语气真诚。她试图用理性和理解去消化这场失败,维持着自己的体面与清高。

颁奖结束了,礼堂的冷气和喧嚣被一同隔绝在厚重的门后。庄颜换回了那件洗得领口有些松懈的浅灰色短袖衬衫,将那份写着“第二名”的烫金证书对折,毫不怜惜地塞进了帆布包,唯有那束鲜花,被她小心翼翼地捧着,娇艳的花朵在闷热的空气里更显生机勃勃,与她此刻悻悻的心情格格不入。

走出省卫生厅的大门,六月午后灼热的阳光和滚滚热浪立刻扑面而来,瞬间蒸出了她鼻尖的细汗。她下意识地眯起眼,看着其他比赛人员被同事簇拥着,寒暄着,钻进单位派来的、带着空调凉气的小车,一一道别离去。很快,门口的水泥地上就只剩下她一个人被烈日烘烤的身影,形单影只。

来时也是如此。主任倒是循例问过一句:“小庄,去省里比赛那天,需要院里派车或者安排个人跟你一起去吗?”她还没来得及回答,小胡就立刻凑过来,亲热地揽住她的胳膊,对主任说:“主任,要不我跟庄医生一去吧?给她加加油,看看衣服和包,万一有个什么大事小情的,也好有个人跑腿儿帮忙!车嘛~就不麻烦单位了,卫生厅嘛,我俩打个车也没多少钱!”

主任点点头,庄颜惊异于小胡的热情和奉献,可刚从主任屋出来,她就被小胡拉到角落:“庄姐~我明天正好有点个人的私事想处理,苦于没有理由请假。。。这次总算让我逮着了机会。。。你看。。。省卫生厅嘛,也不远,求求你,帮我个忙,就说我陪你去了。。。。”她搓着双手算计的样子像只苍蝇。

庄颜明白,在这儿,没有人会在意她的感受,谁都可以理所当然地利用她,而她除了点点头,又能怎么样呢?

此刻,庄颜独自站在烈日下,等着半小时一班的公交车,帆布包里的手机又震动了一下。

是宋明宇的第八条信息:\"结束了吗?怎么样?热不热啊?\"

她平复了下心情,悻悻的回了一条:“哎,第二。”

电话骤然响起。宋明宇清亮急切的声音破开燥热的凝滞:\"哈哈!第二还不好?全省诶!我除了小学,就再也没进过前十名了!等我回去给你买礼物,吃大餐!好好的表彰一下你!太厉害了!你可真棒!\"

他的鼓励让她心里舒服了一些,毕竟,从小到大,在得到成绩后被这样夸赞——还是“不值钱”的第二,这对她来说,是第一次。

她心里的不甘并未完全散去,但是嘴角却无意识的挑了起来。原来被真心夸赞时,心脏会比意识更先感受到那股清凉的慰藉。

远处,破旧的公交车卷着尘土驶来。她上了车,找了靠窗的位置坐下,宋明宇还在电话里兴致勃勃地讲着这几天在广州的所见所闻,那声音清澈、透亮,带着一种能驱散阴霾的爽朗。独自一人时,她总是很容易陷入一种坚硬的悲观里,像穿着一身浸透了雨水的沉重衣裳,每一步都得咬紧牙关硬撑。可只要和他在一起,或是仅仅听到他的声音,就仿佛一场酣畅淋漓的及时雨,哗然而下,冲刷干净了她那扇积沉多年、蒙尘纳垢、快要窒息的心窗,让她终于能透一口气,看清外面原来还有如此明亮开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