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侍郎张景玄并未退下,而是再次躬身,取出了另一枚流光溢彩的玉简。
显然,疆域数据只是帝国基本盘的一部分,更为核心的是承载于这片广袤疆域之上的生灵。
“启奏陛下,” 张景玄的声音依旧沉稳,“疆域虽广,生灵为基,臣,奏报帝国当前人口构成之大略。”
他微微一顿,广场上所有官员都竖起了耳朵。
这是关乎帝国根基与未来走向的核心数据。
“因帝国子民数量浩如烟海,难以精确计数,故户部以抽样推演及气运感应之法,得大致比例。”
“截至当前,帝国总人口中,公民占比,约为百分之零点零零零一。”
这个比例报出,下方并无太大波澜。
所有人都清楚,公民身份何其珍贵,乃是帝国真正的核心与脊梁,占比极低是常态。
“其余,皆为次民。” 张景玄继续道。
“然,帝国广开晋升之路,次民勤勉王事,积功累行,皆有擢升之机。”
“据观测,近千年来,公民于总人口之占比,正以年均千分之零点一之速率,稳步缓增。”
这个增速虽然微小,但考虑到帝国总人口的恐怖基数,每年新增的公民数量也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代表着帝国底层活力的持续涌动。
张景玄接着汇报了人口分布的大致情况:
“帝国生灵之业,大致可分为三。”
“其一,专司征伐开拓者,约占一成五,此辈乃帝国利剑,征战混沌,开疆拓土,践行陛下意志于万界。”
“其二,专精科研创新者,约占一成,此辈乃帝国基石,钻研大道,推陈出新,夯实帝国根基。”
“其三,余者七成有五,遍布帝国本土及附属位面,从事生产,治理,服务等各行各业,维系帝国日常运转与文明繁荣。”
“此乃帝国人口构成之大略。” 张景玄最终总结道,深深一躬,退回了队列。
少数精英引领方向,绝大多数子民在各行各业辛勤耕耘,共同支撑着帝国的运转与扩张。
秦绝微微颔首,对此并无意外。
帝国的活力,正在于此。
户部侍郎退下后,一名身着简洁白色研究袍,眼神锐利中带着几分狂热的中年人快步出列。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禁忌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徐文华。
“臣,徐文华,启奏陛下!”
“讲。” 秦绝的目光中多了一丝关注。
“谨遵圣谕!” 徐文华脸上抑制不住兴奋之色,“托陛下洪福,帝国仙道科技发展平稳,尤以军用科技领域,成果斐然!”
他语速加快,如数家珍:
“基于对混沌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运用,我军工体系已实现多种概念级武器的稳定构建与大规模量产!”
“例如,可改写现实规则的法则修正弹,能引发大范围因果链崩塌的因果扰动器,以及针对高维存在特化的维度锚定器等…”
“此类武器,已开始列装主力远征军团,极大提升了我军在高烈度位面战争中的战略威慑与实战能力!”
他顿了顿,语气稍缓,但依旧充满自豪:
“至于民用科技,更是日新月异,迭代迅速。”
“基于空间拓展与能量转化的技术已深入民生,居住空间,出行效率,物资传输等得到根本性改善。”
“医疗领域,基于生命本源修复的技术已普惠大众,平均寿命与生存质量持续提升。”
“教育,娱乐,信息交互等领域,亦在不断推陈出新,极大丰富了帝国子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之,” 徐文华总结道,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帝国科技树正在各个枝干上蓬勃生长,为帝国之永恒辉煌,提供着不竭动力!”
秦绝听完,脸上露出一丝赞许之色。
随着徐文华退回队列,其他各部院主管,如吏部(汇报官员考核晋升情况),兵部(汇报军团建制与战备状态)。
工部(汇报重大工程建设),礼部(汇报教化礼仪推行)等负责人,也依次出列,简明扼要地汇报了各自领域的最新进展。
所有汇报完毕,广场再次陷入寂静。
所有官员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御座之上的那位帝皇开口。
秦绝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无尽的臣工,平静开口:
“朕,已知悉。”
“帝国能有今日之盛况,皆赖尔等与亿兆子民同心协力。”
“然…”
他的语气微微一顿,整个广场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凝重。
“混沌无垠,强敌环伺,帝国之路,绝非坦途。”
“今日之朝会,非为庆功,乃为继往开来。”
“众卿皆知,帝国欲要更进一步,超脱现有格局,便需在混沌本源层面掌握更多话语权,即占据更多混沌源主之位。”
“不过” 秦绝话锋一转,“帝国体系独特,朕之子民虽强,其道果根基已与帝国深度绑定,难以脱离帝国范畴,以纯粹之身去争夺那些需要高度独立性的混沌源主之位。”
他扫过群臣:“此乃帝国体系之内在局限,亦是朕近日深思之课题。”
“故而,朕有一策,欲与诸卿共议。”
秦绝的声音依旧平淡:
“朕欲在帝国体系之外,暗中扶持,培育一方乃至多方完全独立的势力或强者。”
“令其遵循混沌常规之修行成长路径,助其去争夺那些帝国本体难以直接触及的无主源主之位。”
“以此为帝国开辟第二条战线。”
此言一出,广场之上群臣立马议论起来。
片刻之后,臣子们开始陆续出列奏对,献上各自的思考和策略。
首先出列的是一位身着三品仙鹤补子官袍,气质精干的中年官员,他来自鸿胪寺(掌管对外交涉,情报收集),对混沌各方势力颇有研究。
他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此策甚善!”
“以帝国如今之体量底蕴,扶持外部势力乃至强者,确非难事。”
“臣建议,可有选择地扶持那些相对独特,具有潜力的原生文明。”
“例如,专精于机械飞升路线的科技文明,或是以心灵网络为核心的意识聚合体文明,亦或是某些在造化生灵方面有独到之处的特殊族群。”
“此类文明其发展路径往往与某些混沌本源概念(如构造,意识,生命)天然亲近,更具争夺相应源主之位的潜力。”
“且帝国完全可以大规模,多方向下注,广撒网,重点培养。”
“即便万亿中成一,亦是巨大成功,所需资源,于帝国而言,完全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他刚说完,紧接着一位来自吏部考功司的官员出列补充,他负责审核投诚强者的背景与潜力:
“陛下,臣附议。”
“此外近年来,尤其是陛下执掌轮回权柄后,前来投奔帝国的混沌中的圣境强者数量显着增加。”
“其中不乏天资卓绝,道途独特之辈。”
“臣以为可从中精心挑选一批根基扎实,心性尚可,且其道途与某些无主源位较为契合者,给予暗中支持,助其在外争夺。”
“此法优势在于这些强者本身已有相当根基,帝国投入相对较小,见效可能更快,且其与帝国的关联更为隐秘。”
这时,禁忌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徐文华再次出列:
“陛下!诸位同僚之策皆有其理。”
“臣有一法,或可与之互补,更具广谱性与隐蔽性!”
“我研究所关于系统本质的研究已趋大成!我们已可稳定制造多种功能的子系统。”
“臣建议,可在混沌海中,大规模,随机性的投放这些蕴含不同功能,指向不同道途的机缘系统。”
“此乃广撒网之极致!”
“无需主动挑选,由缘法自行择主,那些能获得系统并崛起于微末之辈,往往气运,心性,潜力皆属上乘。”
“帝国只需在幕后通过系统观察,引导并在关键时刻提供必要支持即可。”
“如此既能最大范围筛选种子,又能将帝国的存在感降至最低,如同混沌自然孕育的机缘!”
徐文华的建议充满了科技感与想象力,将扶持策略上升到了造化机缘的层面,引得不少官员暗自点头。
最后,位列百官之首的帝国宰相彭高缓步出列。
他先是对秦绝躬身一礼,然后沉稳开口,声音不高,却传遍广场:
“陛下圣虑深远,老臣钦佩。”
“诸位同僚所献之策,老臣亦觉可行,然,老臣尚有一点浅见,请陛下圣裁。”
他微微抬头:
“那便是对隐藏与彰显之度的把握。”
“暗中扶持棋子,固然是妙手。”
“不过以帝国今日之实力,是否也到了适时彰显部分肌肉,光明正大扩大在混沌中影响力的时候?”
“老臣以为,帝国可双管齐下。”
“明面上,帝国可彻底高调登场,展示力量与气度,吸引更多混沌中的强者,文明来投,或建立更广泛的联系。”
“此举不仅能直接增强帝国影响力,更能为暗中的扶持计划提供更丰富的人才库与掩护。”
“暗地里,则依诸位同僚之策,悄然落子。”
“如此,明暗交织,虚实相生,既可避免过早成为众矢之的,又能稳步提升帝国在混沌格局中的话语权,为最终夺取那些关键源主之位营造更有利的大势!”
…
ps:感谢星期八大佬的又一个大神认证,感谢无敌小李的爆更撒花,感谢茶山叶佳文的大保健,还有其他小伙伴礼物,礼物太多有些惶恐,一狠心把所有存稿都发了,这下真得裸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