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乾清宫内,看着史可法离开的背影,崇祯皇帝眼中目光复杂,随即深深地叹了口气。

这是一个老好人,此人能力虽然有些平庸,不过其个人修养和为官品德上,清正廉洁,品德高尚,确实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但是,如今不是太平时节,大明朝如今内忧外患,自己没有多少时间再给这个“甘草阁老”浪费了,必须惜时如金,让那些能做大事的人上来。

这一切都因为昨天夜里,王德化终于将陈洪范的供词呈到了崇祯皇帝面前,陈洪范经受不住东厂诏狱里面五花八门的“大记忆恢复术”,一股脑的全招了!

供词上清楚的写着北使团如何在顺天府京师遭受满清朝廷的刁难,后来是如何被满清朝廷给扣押诱降的详细情况,然后又交代道,自己又是如何早就与建奴私通消息,且在京师奴酋多尔衮,秘密交代自己南下,是让自己如何瓦解江南大明朝廷上下的抵抗意志,还有寻机策反江北几名总兵官的任务。

据陈洪范交代,因为淮安府是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领军驻扎,他没有敢去贸然策反,而是想着先去徐州策反总兵高杰。

没想到他到了徐州,才得知高杰早就死在了睢州城内,徐州如今只剩下了邢夫人带着其子高元爵这一对孤儿寡母带着一些高杰旧将留守,至于麾下比较能打的李成栋和胡茂桢二人,此刻都领兵去了归德府内,并不在徐州驻扎。

悻悻然的陈洪范只得继续南下,他想来想去,就想到这个一向以头脑简单示人的黄得功最有可能被策反,于是他就直直的去往了仪真城,想着前去策反这个大老粗黄得功。

没想到这浓眉大眼的靖南伯头脑一点也不简单,在酒席上,一听清楚他的来意,立马二话不说的将他捆翻在地。

陈洪范苦苦哀求,沿途花言巧语的各种辩解,没想到黄得功根本不听,直接用破布将他的嘴给堵了起来,然后就一路押回到了应天城内!

后来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崇祯皇帝看完这份口供后,暗自嘀咕一声道:“果然不出朕所料。”

随后就让王德化将其关入诏狱,然后派人前去顺天府,给满清送信,希望用陈洪范此人,来交换正使左懋第等人南归。

但是崇祯皇帝对此也没有报太大的希望,一个暴露了的间谍,其价值也没有多少了,满清朝廷估计不可能为了一个没有什么价值的陈洪范,将北使团的一行人给放回来。

而从陈洪范这里,也证实了满清建奴毫无和谈之意,那自己当日对史可法等内阁群臣说的话,自然也要兑现。

一旦建奴南下,与大明挑起争端,双方刀兵相见,那就证明这个“联虏平寇”之策彻底的失败了!那私自做出“联虏平寇”之策,给大明朝廷带来损失的内阁几人统统都要引咎获得处罚。

在这之前,崇祯皇帝还是想给史可法这位阁老一点最后的体面,由他负责最先破除自己和江南士绅阶层水火不容的关系。

这样一来,对两方都有功劳的史可法,崇祯皇帝最终还是会给这位老大人留一个善终之局。

不过大明内阁他肯定是再也进不了了。

……

下午崇祯皇帝召见了户部尚书倪元璐,一方面向这名东林党大佬隐约透露了自己想要和江南士绅阶层一起合作出海的意愿,一方面便是让其派出户部的官员,去福建,和当地的清吏司一起将新商税给收上来。

并且崇祯皇帝还声称,自己会让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派出大量的锦衣卫随行保护众人的安全,而且都察院也会派御史言官随行,让倪元璐务必将福建省的商税先收上来!

面对着这两件好事,倪元璐欣喜万分,他立马拍着胸脯,保证道:“陛下您放心,臣一定将福建一省的商税足额给陛下收取上来!”

面对倪元璐的承诺,崇祯皇帝自然又是勉励了其几句,就让其挑选人等,过几天跟随郑芝龙一起南下福建。

……

几天后,锦衣卫护送的此次恩科考试中榜的大明贡士们陆续来到了应天府内。

本来按照规制,殿试要等到第二年才开始,但是如今特殊时期,也就不给这些贡士准备的时间,直接在南京皇城奉天殿内,举行了这么一场特殊的殿试。

等到此次来南京的贡士全部到齐,崇祯皇帝欣喜的发现,有很多山东府民司的考生中榜。

因为他在山东实行的“府兵制”,实在是对此次恩科考试的帮助很大,很多熟悉此制度的山东府民司内考生,只需要原原本本的将此制度在山东施行的情况详细的叙述出来,就能中榜。

这也算是崇祯皇帝对扶植自己的“基本盘”的一次小小的作弊吧!

终于,在所有中榜的贡士都点录完毕后,由礼部侍郎带着他们,一起走进了大明皇城的奉天殿内。

此次恩科的主考官,崇祯皇帝此刻就端坐在御座之上,这批崇祯十七年恩科中榜的贡士,真的是名副其实用时最短的“天子门生”了!

“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行礼过后,崇祯皇帝先是对他们的中榜表示了祝贺,又对这些士子们处江湖之远,能有如此忧国忧民的心意表示了肯定,希望他们能够始终保持着这一颗忧国忧民的初心,无论何时都不要改变,为中兴大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等到崇祯皇帝勉励众人结束后,礼部尚书王铎站出来,宣布崇祯十七年甲申科殿试正式开始!

台下的中榜众多贡士的内心一下子激动了起来,随即众多太监抬上来一个个小案几,上边摆满了文房四宝,轻轻的放在这些贡士身前。

这些头戴儒巾,年龄各异的大明士子们,纷纷席地而坐,静静地等待着崇祯皇帝向他们宣读此次殿试的题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