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匠心守正:以“慢功夫”筑牢企业发展根基(续篇)

国际合作的消息像一缕春风,吹遍了“槐香”的四个种植基地和总部,可兴奋劲儿过后,实打实的挑战也紧跟着来了。对方派来的研发总监马克,第一次走进临沂基地的制茶坊时,就皱起了眉头——老周和小郑正围着热锅炒槐花,没有精准的温度仪表盘,全靠手摸锅底、鼻闻香气判断火候,马克拿着测温仪凑过去,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鱼总,这种‘凭感觉’的工艺,很难保证每一批产品的标准化,国际市场对品质一致性的要求,比你们想象中更严格。”

鱼灼音早有预料,他请马克坐在一旁,指着小郑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马克先生,您看,这是小郑每次炒槐花的记录,湿度、火候、翻炒时长都写得很清楚,老周的‘手感’,其实是几十年积累的经验,我们正在把这些经验转化成可量化的标准。”说着,老周把刚炒好的槐花递过去,“您尝尝,这锅和半小时前炒的,味道是不是一样?”马克拿起两撮槐花,分别泡进热水里,待香气散开后抿了一口,又仔细对比了茶汤的颜色,惊讶地发现口感和色泽几乎没差别,这才慢慢放下了对“手工无标准”的顾虑。

可新的分歧很快又出现了。在高端槐花香产品的研发会上,马克提出要在槐风酥里加入巧克力酱,还建议把木雕包装换成塑料材质,理由是“巧克力是国际通用的热门口味,塑料包装轻便,适合长途运输”。这话刚说完,小吕就急着摇头:“马克先生,槐风酥的核心是槐花香,巧克力酱太甜腻,会完全盖住槐花的清香,就像之前我想加奶油一样,根本不是‘槐风酥’了。”小苏也跟着补充:“木雕包装是‘槐香’的特色,每一块木牌都是手工刻的,有温度,换成塑料,就丢了我们的匠心,消费者也不会认可。”

双方各执一词,会议一度陷入僵局。鱼灼音没有急着拍板,而是提议带马克去定西基地看看。当马克走进定西基地的槐树林,看到农户们顶着烈日,小心翼翼地采摘半开的槐蕊,又跟着老李一起熬制中药杀虫剂,听老李说“为了不破坏槐花品质,宁愿多费功夫,也不用强效杀虫剂”时,眼神渐渐柔和了。傍晚,农户们摆起了农家宴,马克吃着用新鲜槐花做的馒头,看着陈师傅现场用胡桃木刻出槐花摆件,忍不住伸手摸了摸木牌上细腻的纹路:“原来你们的‘匠心’,藏在每一个细节里,我之前只考虑了市场需求,却忽略了你们的文化和坚持。”

第二天回到研发室,马克主动提出调整方案:“我们可以不添加巧克力酱,试试加入少量蜂蜜柚子肉,既能保留槐香,又能增加国际消费者喜欢的酸甜口感;包装也不用换塑料,我会让团队设计防潮层,解决木雕包装长途运输的问题,还可以在木牌上刻上简单的国际通用花纹,兼顾特色和国际化。”小吕和小苏立刻响应,小吕当天就开始试验蜂蜜柚子肉的比例,小苏则拿着马克团队设计的花纹图,一遍遍在纸上修改,确保花纹和槐花造型融合自然。

研发过程中,最棘手的是槐花茶的标准化问题。国际市场要求每一袋槐花茶的槐蕊数量、香气浓度都要一致,可手工筛选的槐花,难免会有大小差异。小郑跟着老周,连续一周泡在制茶坊里,把筛选好的槐蕊按大小分成三类,再分别测试每类槐蕊的最佳炒制时间和温度,然后制定出“每袋槐花茶含20颗槐蕊,炒制温度控制在110-115c,翻炒时长8分钟”的标准。为了保证筛选精准,小郑还和农户们一起,制作了简易的筛选筛子,筛孔大小刚好能留住半开的槐蕊,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误差。

马克来验收时,看到小郑拿着筛子认真筛选槐花,老周盯着温度计控制火候,小吕端着刚做好的蜂蜜柚子槐风酥请大家试吃,小苏则拿着刻好的国际化木牌展示,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我原以为‘慢功夫’和‘标准化’不能兼顾,现在才知道,你们的‘慢’,是为了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这才是真正的品质保障。”

经过三个月的研发,“槐香”与国际连锁企业合作的高端产品终于定稿,包括蜂蜜柚子槐风酥、标准装槐花茶、木雕礼盒装槐花点心三款产品。在产品发布会当天,“槐香”的展台前围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大家拿着手工刻制的木雕礼盒,品尝着保留槐香又带点酸甜的槐风酥,听鱼灼音讲述“槐香”的匠心故事,纷纷表达合作意向。其中一位欧洲采购商说:“我们见过很多手工产品,但像‘槐香’这样,既能坚守传统手艺,又能适配国际市场的,很少见,我相信这些产品在欧洲会很受欢迎。”

产品上线后,第一批5万盒高端礼盒很快就售罄,海外消费者的好评不断。有美国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木雕包装,配文“每一块木牌都像艺术品,槐花茶的香气让人想起春天的花园”;欧洲的超市还特意为“槐香”的产品设置了专柜,专柜旁摆放着陈师傅和小苏的木雕作品展示,吸引了不少人驻足。

可就在产品热销时,庆阳基地传来消息——由于天气干旱,今年的槐花开得比往年晚,预计产量会减少20%,要是不能及时补充货源,海外订单就会断档。鱼灼音接到消息后,立刻带着农业专家和老李,赶到庆阳基地查看。专家说,只要及时补水,再适当施加有机肥,就能促进槐花生长,减少产量损失,但补水不能漫灌,要采用滴灌的方式,避免槐树根腐烂;有机肥也要经过发酵,不然会烧伤槐树苗。

鱼灼音立刻安排下去,让市场部联系灌溉设备公司,采购滴灌设备;又让老李带着农户们,用自家的秸秆、粪便发酵有机肥。农户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铺设滴灌管道,傍晚则围着发酵池搅拌有机肥,老杨说:“现在‘槐香’的槐花卖到了国外,咱们可不能掉链子,再累也要把产量提上来。”小郑也主动请缨,带着制茶坊的人去庆阳基地帮忙,一边指导农户筛选槐花,一边提前做好炒制准备,确保槐花一采摘下来,就能及时加工,保留最佳香气。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庆阳基地的槐花开得越来越茂盛,产量不仅没减少,还比预计多了5%。当第一批晚开的槐花运到总部,小吕用它们做了一批槐风酥,寄给海外的采购商,采购商尝后回复:“虽然花开得晚,但品质和之前一样好,这就是‘槐香’的匠心,我们愿意长期合作。”

2024年年底,“槐香”的国际销售额突破了8000万元,四个种植基地带动200多户农户平均增收8万元,“槐香匠心学院”也迎来了第二批30名学员,其中还有两名来自海外的留学生,专门来学习手工炒茶和木雕技艺。除夕那天,“匠心团圆宴”比往年更热闹,马克也特意赶来参加,手里还拿着海外消费者寄来的感谢信。

鱼灼音举起酒杯,看着身边的老匠人、学员、农户和马克,笑着说:“这一年,我们不仅把槐花香飘到了国外,更把‘匠心守正’的理念传了出去。未来,不管遇到多大的挑战,我们都要守住手艺、守住品质,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的‘慢功夫’,也能走向世界!”

众人纷纷举杯,窗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槐树林里的槐花仿佛提前绽放,那一缕独特的槐香,裹着匠心与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继续飘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