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只奉陈全安的话来传信,其余的一问三不知。温灼华心里纳闷,萧峘渊找无名不是为了他们二人么,怎么会拔剑杀人?
难不成这无名徒有虚名,惹了他生气?
那也不应该啊。
她了解他,这男人还不至于因为失望随意取人性命,思索间,温灼华有了决断,不管真相怎么样,她都得去瞧瞧。
好歹是一条人命,不能就这么没了。
与静贵妃道别后,温灼华不再耽搁,连忙带着关雎宫的宫人快速御书房。
陈全安翘首起足总算将人盼来了,他快步走到温灼华的仪仗前:
“奴才给皇后娘娘请安。”
“免礼。”温灼华一边将人叫起,一边下仪仗询问,“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怎么惹得皇上发了这么大的火?”
萧峘渊震怒之时,陈全安就守在外面隐约听到了几许,什么魂啊魄啊,且事关皇后娘娘,因此他不敢大声喧哗,而是走到温灼华身侧小声透露给她。
原来如此,温灼华眼底闪过一抹了然。
她就说倘若无名即使没有百姓传得那么神通广大,也不至于惹得萧峘渊动手杀他。
相反也许正是因为无名有着逆天改命的本事,却不愿轻易出手打破人的命数,才惹得萧峘渊失了平常心。
“你带人在外守着。”温灼华扫了陈全安一眼,“本宫进去劝劝皇上。”
“是,奴才遵旨。”
陈全安侧开身子,目送背影绰约、凤仪万千的女子走上台阶。
———
御书房内寂静无声,无形的硝烟压迫挤缩着整个空间,出鞘的利剑在阳光的下铮铮而刺眼。两个男人面对面站着,萧峘渊眸中流露出令人胆寒的杀意,盯着无名:
“放肆!倘若不是你有解决的法子,朕定然让你就此长眠。”
他这话说得直白犀利,心里更是恼怒于这僧人的油盐不进。他许给他无数好处,结果他却道他与渺渺只有短短二十载。
二十载…从他和渺渺相识之间岂不是只剩下了十余年?
这还不是令他最气恨的。
最令他气恨的是他通过无名的话察觉出这僧人有解决之法,却还要口口声声说人的命数不能轻易更改,否则有违天道的话。
他大费周章寻找无名,要得可不是这样的结果,这样的结果他也绝不接受。
面对脖子上散发着寒芒的利剑,无名神色平静,片刻后他唇畔溢出一声叹息,“皇上与皇后娘娘之间的情谊令人钦佩,可今朝这段情谊已是机缘巧合,实属难得。人常道缘来则聚、缘去则散,皇上何不听贫僧一句劝诫珍惜眼下,让一切顺其自然呢?”
闻言萧峘渊眉眼森寒,手中的剑又朝对面之人的脖间深入了几分:
“朕留你并非是为听顺其自然四个字。”
无名晓阴阳懂命数,可身子到底是肉体凡胎,利剑陷进肉中传来的刺痛感令他不适地蹙了蹙眉,“要知道并非贫僧不愿出手助皇上与皇后娘娘,而是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数,凡逆天而行之人皆要付出代价。”
二人各说各的,且说得极其认真。
无名还是想极力劝解这位崇国国君;萧峘渊的主意则完全偏到了代价之上。
所以两人谁都没有发现不远处有一道明黄色的身影停下了脚步。
萧峘渊卸掉几分力道,锋利的剑刃没再朝无名的脖子深入,“什么代价?”
“皇上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帝王命格。”无名看着男人的鼻若悬胆,眉弓挺拔的面相语速轻缓,“世间万物遵循守衡,若您真想与娘娘长厢厮守也不是没有法子唯一的办法便是舍弃您这身命格,皇上您可愿意?”
话音落下,萧峘渊和不远处的温灼华脸上不约而同出现怔然之色。
放弃帝王命格不就是放弃皇帝的位置?别说男人,让温灼华自己都要犹豫许久。
正当她内心复杂之时,她听见男人坚定的嗓音传了过来,“朕愿意。”
咣当一声,温灼华身形晃了下碰到面前的桌子,发出的动静惊动了另外两人。
萧峘渊收剑的同时眼风扫了过去,语气冰冷得没有一丝温度:
“谁在哪儿?出来。”
已经被发现,温灼华定了定神迎着男人的视线走了出来 ,“是臣妾。”
“渺渺?”看到突然出现在御书房内的女子愣了下,萧峘渊眼底的冷然转化为柔和,几步走过去握住她的手,“你怎么来了?什么时候来的也不说一声?”
末了他顿了顿突然想起来什么,垂眸看着温灼华白净柔软的脸蛋儿,放轻嗓音:
“方才的话你都听到了?”
不知怎得,他并不想让她知道为了两人能够一直在一起,他要付出多大代价。
可惜萧峘渊这个想法终将要落,只见温灼华直勾勾看着他点了点头:
“臣妾都听到了。”
萧峘渊瞳孔收紧,两人对视许久,俨然忘了还有另一个人的存在,好半晌才抿抿唇开口问道:“假使朕失去了皇上这个身份,你还愿意同朕在一起么?”
愿意么?温灼华睫毛轻轻扇动,认真思考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她不想欺骗他,她爱他,但在她心里权利地位荣华富贵也是轻易不能舍弃的。
两者一样重要,她希望兼得。
好在无名及时十分插话,根本没有给她回复萧峘渊的机会。
“皇上误会了。”无名对着面前这对男人细细解释道,“贫僧方才说得并非这一世,而是放弃下一世,下下一世的帝王命格。”
能当一世帝王已经是尊贵的命格。
可眼前的男人的命格更是贵不可言,他是接连几世的帝王命,这种命格得是上天的极度厚爱。诚然无名不涉朝堂,但他游走在民间看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也知当今圣上是个治国有道、英明神武的帝王。
这样的人倘若不再做帝王当真可惜了。
双方达成条件以后,萧峘渊派人送走无名,无名什么都没有要,离开皇宫前他交给温灼华一块拇指大小的玉石,名曰镇魂石,叮嘱她日日佩戴在身上,有此玉石在便是稳固她的魂魄在有生之年不再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