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大巨石碎片的特写,碎片表面刻着细密的符文:“这些符文能聚灵,让蛇蛊吸收地脉灵气加速变异。更麻烦的是,他们还借鉴了黄石公园老忠实喷泉的‘间歇喷发’原理,给阵眼装了‘定时聚煞装置’,每六个小时爆发一次蛊潮,根本无法持续性防御。”
车停在废弃码头时,暮色已浓。码头上的吊机锈迹斑斑,钢架在风中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像亡魂的哭泣。远处的海平面上,废弃渔港的轮廓在夜色中若隐若现,隐约能看到三点绿光,正是 “三煞锁江阵” 的阵眼在发光。
陈实从后备箱拖出一艘充气快艇,按下充气按钮,快艇在 “嘶嘶” 声中快速膨胀。“这是军工级充气艇,能防刺穿。我改装了发动机,用灵力驱动,不会被锁灵波干扰。”
他递给每人一套防水服:“九菊一流可能在水下布了‘缠龙索’,用浸过核污染水的钢丝制成,能缠住船只螺旋桨。我备了‘断龙剪’,是用雷击桃木和钨钢混合打造的,能剪断钢丝。”
我穿上防水服,紫薇剑别在腰间,剑柄传来温热的触感。蟒天凤和蟒天花已站在码头边缘,前者斩妖剑出鞘,剑刃映着月色;后者阴阳镜高悬,镜面红光如血。
“准备出发。” 我望着远处的绿光,声音在夜风中格外清晰,“记住,我们不止是救朱在龙父子,更是在守护渤海口的龙脉。九菊一流想断我华夏气运,就得问问我们手里的法器答应不答应!”
快艇在夜色中无声滑行,发动机的灵力驱动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像远处传来的虫吟。陈实操控着方向盘,全息导航在他前方展开,实时显示着与三个阵眼的距离。
“还有十分钟到达‘贪狼’阵眼。” 他指着屏幕上最近的红点,“这个阵眼设在废弃的冷藏船里,船体里装满了渔船骸骨,阴气最重。九菊一流很可能在这里设了第一道防线。”
蟒天凤站在艇尾,斩妖剑的剑刃划破水面,激起一串串银白的水花。她的鳞片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像覆盖了一层薄冰:“根据气息判断,守阵的是九菊一流的‘初级式神’——‘骨蛇卫’,用渔船骸骨和蛇骨混合炼制,刀枪难入,但怕阳气。”
她从背包里取出三张黄色符纸,符上用朱砂画着火焰图案:“这是‘正阳符’,遇阴气会自燃,能烧骨蛇卫的骸骨。等下靠近冷藏船,我先扔符清场。”
黄小花坐在艇中,正将醒神草汁涂抹在每个人的手腕上。草汁呈淡绿色,带着清凉的薄荷味,接触皮肤后微微发烫:“这能增强阳气,暂时抵御锁灵波。等下如果被蛇蛊伤到,立刻涂这个,能延缓毒素扩散。”
天师虎闭目养神,拂尘平放在膝上,白丝随着快艇的晃动轻轻起伏。他突然睁开眼,拂尘指向左侧海面:“那里有东西。”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左侧百米外的水面上,漂浮着数十根黑色的绳索,约手臂粗细,一端沉入水中,另一端连接着漂浮的塑料桶。绳索表面覆盖着墨绿色的藻类,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
“是缠龙索!” 陈实立刻减速,快艇在水面划出一道弧线,“每根绳索里都裹着钢丝,上面的藻类是‘腐骨苔’,九菊一流用核污染水培育的,碰到皮肤会溃烂。”
他小心翼翼地从背包最内层抽出用油布层层包裹的 “断龙剪”,解开缠在剪刀上的朱砂符咒时,一股冷冽的气息扑面而来。暗红色的剪刃泛着诡异的血光,刃身上隐约浮现出蝌蚪状的古老符文,在直播间晃动的灯光下流转着幽蓝的金属光泽。指尖刚触碰到冰凉的鎏金螭纹手柄,剪刃便发出细微的嗡鸣,仿佛在回应主人的召唤。他将剪刃对准海面翻滚的黑雾,喉结动了动,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颤抖:“这是祖师爷传下来的镇魔神器,我去剪断它们。这剪刀曾斩过千年尸魃,区区海妖结界,定能破开!”
车过辽南地界时,铅灰色的云层低得像要压在车顶,雨丝被海风卷成斜刺,打在车窗上噼啪作响。陈实把全息地图投射在前挡风玻璃,废弃渔港的三维模型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三个绿色能量点正以每分钟 0.3 赫兹的频率脉冲,像三颗跳动的毒瘤。
“任姐,这能量场不对劲。” 陈实的机械眼闪烁着警告蓝光,手指在控制台划出波形图,“正常邪阵的能量波动是正弦曲线,这三个点却是锯齿状,说明里面有‘活物’在持续输出阴气 —— 是蛇蛊,数量至少上万。”
我攥着紫薇剑的手心沁出冷汗,剑鞘上的云纹在颠簸中微微发亮。后排的黄小花突然轻咳一声,她正用镊子夹着朱在龙儿子的皮疹样本,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观察:“疹子的鳞片结构在变异,边缘出现菊花状纹路,和九菊厌胜牌上的符痕完全吻合。”
显微镜屏幕上,皮肤组织的切片里嵌着无数细小的绿色晶体,像碎玻璃碴子在蠕动。“这是核污染水的重金属结晶,被蛊虫的唾液包裹后,能穿透皮肤直接进入血液。” 她脸色发白地盖上样本盒,“再拖两个小时,结晶会渗入骨髓,到时候就算毁了母蛊,也救不回那孩子。”
天师虎突然睁开眼,拂尘上的白丝无风自动,在车厢内织成细密的网。“前面有瘴气。” 他指尖掐诀,白丝突然绷直指向车头,“浓度很高,含硫量是正常海水的七十倍,混着蛊虫的信息素 —— 九菊一流在给蛊潮发信号,让它们往岸边聚集。”
话音未落,蟒天凤已推开车门,斩妖剑在雨幕中划出银蓝弧线。“我去清出条路。” 她的鳞片在雨中泛着冷光,每片鳞甲都竖起半寸,“这些瘴气里有‘蚀灵孢子’,碰到法器会产生腐蚀反应,你们跟在我身后三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