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平二年隆冬,朔风卷着雪粒抽打大地,赵剑和张辽率五千步骑,自中山国出发,踏雪前往青州。

此时的中山国早已冰封雪覆,官道被厚雪封堵,形成了天然掩护。

全军都骑着耐寒的幽燕战马,马蹄裹以双层麻布,既防打滑又减声响;骑士们裹紧羊皮袄,甲胄外罩灰白色披风,与茫茫雪原融为一体。

为避袁绍耳目,他们弃了河谷,转而沿背风的山坳行进,雪没及膝,骑士们深一脚浅一脚,连呼吸都刻意压低,呼出的白气刚散便被寒风卷走。

夜行时,仅先锋持半截火把照路,火光被披风遮挡,仅够照亮身前数步。

白日则蛰伏于背阳的断崖下,雪堆成了天然屏障,士兵们挤在一起取暖,嚼着冻硬的干粮,战马则用干草裹身,连草料都需提前铡碎,避免咀嚼声传出。

有战马冻得嘶鸣,立刻被骑士以厚布捂住口鼻,稍有动静便全员屏息,直到确认附近无袁绍斥候的踪迹才敢稍动。

进入河间郡时,恰逢一场暴雪,大军借大雪掩护加速行军。

漫天风雪吞噬了马蹄印,也掩盖了人马动静。

他们踏过冰封的沼泽,冰面开裂的脆响混在风雪中,竟成了最好的伪装。

至渤海郡阳信县境,黄河渡口的冰层虽未冻实,却也浮冰密布。

张辽遣人伪装成流民,混入阳信打探黄河渡口情形,时黄河在此段水流较缓,有三处私渡,平日仅容渔人舟楫往来。

当夜三更,全军抵近西侧渡口,张辽令三百骑士控制渡口周边,收缴渔船二十余艘,每船载骑士二十人,分批次潜渡。

至天微亮时,五千骑尽数登岸。

过黄河后,即入青州平原郡界。大军折向西南,沿漯水北岸急行。

两日后,全军抵达漯阴县城外十里的密林。至此,五千骑兵已如利刃般秘密完成了计划的穿插部署。

漯阴县因地理与经济条件所限,在袁绍与公孙瓒的争夺中并非核心焦点,双方未将其作为重点占领目标。

漯阴县虽邻近漯水,但并非交通枢纽或军事要冲。其周边多为平原旷野,无险可守,又非黄河主渡口,难以作为攻防据点。

该县规模较小,农业与人口规模有限,无法提供充足的粮草或兵源。对于志在争夺冀州、幽州等核心区域的袁绍与公孙瓒而言,占据此地的资源收益远不及投入。

双方主战场集中在青州人口密集、物产丰饶的核心郡县。漯阴县因偏离这些核心区域,是双方势力范围边缘的“缓冲地带”,既非必争之地,也未被任何一方长期驻军占领,其价值在混战中显得微不足道。

雁门军轻松占领漯阴后,赵剑立即下令封锁城池,休整兵马。

在赵剑进入青州时,即墨的赵云接到赵剑密令后,当即点选五千劲卒,连夜整束行装。

天未亮时,全军自即墨西门潜行而出。即墨地处胶东半岛,周边多丘陵沟壑,赵云率部沿山根暗影行进,白日钻入背风的山谷,以枯草覆盖营帐,士兵嚼着冻成硬块的黍米饼,连咳嗽都需捂住口鼻。

入夜则借雪光辨路,仅让前队举半截松明,光焰被风帽遮挡,只够照亮脚下三尺。

途经胶东郡腹地的亭驿,皆绕行至数里外的荒野,遇巡逻兵便由亲卫以短刃解决,尸体拖入深沟掩埋,绝不给后方留下踪迹。

五日后,部队抵近北海国下密县境。

赵云先遣十数名斥候伪装成商贩,混入县城探得虚实:下密守兵不足五百。

当夜三更,北风卷着雪沫,赵云令五百精兵衔枚疾走,抵近西城下,以铁爪钩搭上颓墙,悄无声息地翻入;其余人马在城外雪地里伏卧。

城内守兵尚在酣睡,便被利刃抵住咽喉。不过一炷香功夫,西城门被悄然打开,赵云率军涌入,整个县城未闻一声金铁交鸣便已易手。

占据下密后,赵云反令士兵在城头插满从即墨带来的杂色旗帜,又让骑兵在城西旷野来回奔驰,马蹄扬起的雪尘与故意点燃的几处篝火混在一起,远远望去竟似有大军集结。

他更派数十骑沿通往剧县的官道前行,在距剧县三十里处的山头插满旌旗,装作先锋部队正在勘察路径。

刘备在北海相府正看着军报,忽闻亲卫疾声来报:“主公,雁门军已占下密,在剧县方向不断勘察,似有攻剧县之意!”

“什么?”

刘备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惶,案上的茶盏被他肘尖带得一晃,热水溅在案牍上,晕开一片深色。

雁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