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 > 第201章 百机沸蒸兴霸业,宸极惊观启鸿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1章 百机沸蒸兴霸业,宸极惊观启鸿图

驰轨车的铁轮与铁轨摩擦出最后一声“哐当”,稳稳停在起点。

嬴政推开车门,脚刚落地时微微一晃,却立刻稳住了身形。

他望着车头仍在“嘶嘶”吐汽的烟囱,指尖还残留着车厢铁皮的冰凉,眼中的光芒比日光更盛。

不过短短一炷香的车程,却让他看清了一幅从未想象过的图景:钢铁巨兽奔行千里,粮草军械朝发夕至,六国疆域尽在车轮之下。

“赵卿,”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荡,“此物当尽快推广。若能让驰轨车通遍秦国,东抵临淄,西达咸阳,南至寿春,北及蓟城,何愁天下不定?”

一旁的禽滑厘听得心头剧跳,手里的扳手差点掉在地上。

秦王亲口说“尽快推广”,意味着墨家的蒸汽之术将得到秦国倾国之力的支持,煤炭、铁矿、工匠、粮草……

从前想都不敢想的资源,转眼间就要唾手可得。

他悄悄抹了把脸上的烟灰,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赵诚却摆了摆手:“陛下稍安,除了驰轨车,墨家子弟还造了些物件,值得一看。”

嬴政眼中顿时燃起期待,颔首道:“好,便随你看看。”

穿过驰轨车所在的空院,前方传来更响亮的“咚咚”声,像是有巨锤在反复捶打大地。

赵诚指着前方一台青铜裹身的庞然大物道:“陛下,这便是百炼机。驰轨车的钢材、方才您摸过的铁皮,都是经它锻打而成。”

嬴政走上前,只见那百炼机扎根在半丈深的铸铁地基里,三根碗口粗的黄铜汽缸并排而立,活塞在缸内往复运动,带动着上方一尊半人高的钢质压锤。

压锤每落下一次,都发出震耳的闷响,地面随之轻颤。

此刻,两名墨家弟子正用铁钳夹着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块,小心翼翼地放在砧上,那铁块足有门板大小,边缘还在“滋滋”冒着火星。

“咚!”

压锤应声落下,铁块如被巨石碾过的面团,瞬间被压薄寸许,边缘齐整得如同刀裁。

压锤升起时,嬴政清楚地看到,铁块表面竟泛起了镜面般的光泽,连他的身影都能隐约映在上面。

“这……”嬴政伸手想去碰,却被赵诚拦住。

“刚锻好的钢材还烫着,陛下不可触摸。”

赵诚解释道,“百炼机以蒸汽驱动压锤,力道均匀,可精准控制到‘毫厘’。寻常铁匠锻打十次才能去尽的杂质,它一次便可压出。

寻常铁器易脆裂,经它反复捶打的钢材,却能弯成圆环而不断。

方才驰轨车的铁轨,便是用这法子锻出来的,能承重万斤而不变形。”

嬴政盯着压锤落下的轨迹,只见旁边的标尺上刻着细密的刻度,压锤每次起落,都精准地停在同一标线处。

他忽然想起秦军的甲胄,青铜甲虽韧,却难抵强弩。

铁甲虽硬,却常因锻打不均而开裂。若用这百炼机造甲铸剑……

“好!好!”

他连说两个“好”字,眼中闪过厉色,“有此机,秦军甲胄可坚如磐石,弓弩可利似秋霜!”

往前再走,热浪扑面而来,夹杂着硫磺与矿石的气味。

一座丈高的熔炉立在院中,炉口的火焰竟泛着刺眼的白光,映得周围的工匠满脸通红。

与寻常熔炉不同,炉旁没有水力驱动的皮囊,而是连着一台铁制转轮。

转轮随着蒸汽机的传动轴转动,每转一圈,便带动皮囊“呼哧”鼓起一次,将风源源不断地送入炉内。

“这是沸川,”赵诚指着那转轮道,“用蒸汽驱动鼓风,比水力稳得多,便是天旱断河,它也能照常运转。”

嬴政凑近炉口,只觉一股灼气扑面而来,烤得他鬓角冒汗。

他看到炉内的矿石正在白光中融化,流淌成金色的铁水,顺着凹槽注入模具。

旁边的墨家弟子捧着一块刚炼好的钢锭笑道:“这钢锭里的杂质,至少比从前少了八成!”

嬴政接过钢锭,入手沉甸甸的,表面光滑如镜,用青铜剑划上去,竟只出现了一道拜痕。

他想起秦国冶铁的困境,水力鼓风受限于河流,火势时强时弱,炼出的铁器常带砂眼。

可这沸川鼓出的风,竟能让火焰恒定如昼,连最难熔的高碳钢都能化如流水。

“此物若推广到各郡铁官,”

嬴政喃喃道,“秦国铁器产量恐怕至少能翻三倍。”

他心中愈发震撼莫名,

赵诚在此地这么短的时间,却已经鼓捣出了能够改变大秦万世之基业的恐怖东西啊……

“陛下,还有。”

赵诚继续领着嬴政前行,嬴政心头则是激动不已。

光是这些东西,已经能够改变整个世界格局。

还有其他……

穿过冶铁区,前方传来“哗啦啦”的水声。

一台架在木架上的器械正在运转,一串链斗随着齿轮转动,从旁边的池塘里舀起水,顺着竹管送向高处的田垄模型,水流漫过沙盘,瞬间浸润了整个“农田”。

“这是润田车,”赵诚指着链斗道,“用蒸汽驱动,不用牛拉人推,能将低处的河水提至十丈高的田垄。”

嬴政走到模型旁,看着水流顺着“田埂”分流,滋润着每一寸“土地”。

再想起关中,每年春耕,农夫们需数十人合力摇动龙骨水车,一日也浇不了百亩地,遇上大旱,往往颗粒无收。

可这润田车的链斗转得飞快,竹管里的水几乎成了水柱。

赵诚在一旁介绍道,“陛下,此物单日可灌千亩”。

“千亩……”

嬴政微微失神,指尖在沙盘上划过,“若关中各渠都装此车,何愁旱灾?”他忽然转身,对身后的侍中道,“也记下来,此润田车,先在关中推广,让内史府亲自督办。”

再往前,织机的“咔哒”声密集如雨点。

一台经纬机旁站着两名女工,她们只需轻踩踏板,蒸汽机便带动综片起落,丝线在经纬间穿梭,织出的麻布细密得能透光。

“这经纬机,织速是寻常织机的十倍,”赵诚拿起一匹布,“还能通过齿轮调节密度,可织麻布,亦可织丝绸。”

嬴政看着丝线在铁架间飞舞,仿佛看到了咸阳的织室,从前十名织工一月才能织出的锦缎,这机器一日便可完成。